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成人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析

发布时间:2015-12-13 11:54

摘 要:目的:对采用小剂量的肝素钠对患有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成人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48例患有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成人患者,采用小剂量的肝素钠进行治疗。结果:抽样患者治疗后的PT、aPTT、T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水平;Fbg、Pl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的水平;患者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小剂量的肝素钠对患有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成人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的。

关键词:肝素钠;急性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成人患者
    为了对采用小剂量的肝素钠对患有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成人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对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成人患者的基本特征有系统的了解,为临床提供对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使该类患者治疗的相关生理指标能够得到最显著的改善,组织进行了此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就诊的48例患有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成人患者,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生理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4月~2011年4月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48例患有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成人患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19~77岁,平均46.5岁;治疗时间11~20 d,平均16.3 d;抽样患者白血病类型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抽样患者自然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采用小剂量(50~100 mg/d)的肝素钠(静脉推注,25 mg/次,3~4次/d[1])对抽样中的48例临床确诊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生理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抽样患者治疗后的PT、aPTT、T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Fbg、Pl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抽样患者治疗前后PT、aPTT、T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时间

例数(例)

PT

aPTT

TT

治疗前

48

25.14±7.03

43.27±13.84

26.16±10.76

治疗后

48

12.26±3.26

30.54±4.73

13.24±4.08

P

 

<0.05

<0.05

<0.05

表2  抽样患者治疗前后Fbg、Pl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时间

例数

Fbg(g/L)

Plt(109/L)

治疗前

48

1.18±0.54

13.78±7.84

治疗后

48

4.04±1.23

36.14±14.28

P

 

<0.05

<0.05

3 讨论

    临床对患有白血病的患者进行诱导缓解治疗通常情况需要一定的时间,对DIC的水平进行及时的纠正可以使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使早期死亡率明显减少。临床对DIC的治疗原则是尽量去除原发病,并及时进行抗凝,抗血小板功能治疗,对凝血因子的水平进行及时补充[2]。患者在病情的难治期白血病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化疗会导致白血病细胞遭到破坏,使促凝物的释放量明显增加,对DIC患者的转归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肝素已经成为临床对患有DIC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主要的抗凝剂,多数情况下采用小剂量进行治疗,其主要依据为[3]:①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发生结合反应进行发挥药效作用,患者在出现DIC症状时AT活性水平一般在40%以下,无需采用大剂量肝素进行治疗;②白血病患者合并DIC时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会严重减少,血小板的抗肝素作用会随之明显减小,肝素的活性会显著增加;③DIC症状发生时凝血因子的水平会明显降低,微量的肝素的抗凝效果比较明显。因此临床对急性白血病合并DIC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在诱导化疗的基础之上,应用小剂量的肝素钠进行积极的抗凝治疗,并对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水平进行及时补充,可以使DIC症状得有效纠正。

    总而言之,采用小剂量的肝素钠对患有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成人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的,可以使患者在治疗后的相关生理指标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且不会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4 参考文献

[1] 陈玲珍.恶性肿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68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6,17(14):227.

[2] 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18.

[3] 宋善俊,王鸿利,李家增.弥漫性施管内凝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197.

上一篇: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68例效果

下一篇:老年腹股沟复发疝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