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30例临

发布时间:2015-11-05 09:50

摘 要: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以下简称保上切)的优点、手术方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30例因患子宫良性病变而实施保上切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6 min,平均出血量236 ml,平均住院时间5.2 d,术后肛门排气早。结论:保上切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好,年青医师和基层医院同样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保上切;卵巢血供;盆底结构
  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30例因患子宫良性病变而实施保上切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为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30例,年龄34~45岁,平均38岁。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手术行经腹子宫切除术(TAH)的患者30例[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同经腹子宫切除术,橡皮止血带。
1.2.2 麻醉及体位:同经腹子宫切除术。
1.2.3 手术方法:①切开膜壁:同经腹子宫切除术;②排垫肠管:同经腹子宫切除术;③提拉子宫:同经腹子宫切除术;④放置止血带:于两侧阔韧带无血管区打洞,于子宫峡部放置橡皮止血带,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捆扎时间限于30 min[2];⑤子宫体大部分切除:自宫底部电刀“U”字形切除大部分子宫体及病灶组织,保留子宫体两侧壁组织宽度2.5 cm,下达子宫峡部,宫颈管内膜电凝破坏;⑥缝合子宫创面:0/1可吸收线将宫颈残端“8”字缝合;0/1可吸收线“8”字缝合两侧子宫角部,将残端子宫体创面对合,然后分别以0/1可吸收线间断“8”字缝合前后壁肌层组织;⑦分层缝合腹壁切口。对照组按TAH常规进行。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①手术时间:两组病例均自麻醉成功、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时;②术中出血量:两组病例均以吸出总量+浸透纱布块数量×纱布浸透前后重量差(g),按血液比重1.05 g换算为1 ml计量;③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结束到出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过程均顺利。
2.1  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最短手术时间分别为50 min和60 min,最长分别为180 min和195 min,手术时间分别为(96.43±27.00)min和(118.76±27.00)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6.20±92.30)ml和(223±91.60)ml,保上切较TAH稍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情况:观察组术后病率达30%,而对照组为10%(P<0.001),观察组术后48 h肛门排气达90%,而对照组仅50%(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2 d和7.1 d。
3 讨论
3.1  该术式保留了卵巢的正常血供:据研究,供应卵巢血供的卵巢动脉和子宫动脉上行支有四种不同类型,切除宫体时,保留了子宫动脉上行支,从而保留了卵巢血供的子宫动脉来源,很好的维持了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从而避免了卵巢功能早衰和围绝经期症状的过早出现[3]。
3.2  该术式保持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与支撑力:盆腔内筋膜包括主韧带、宫骶韧带及耻骨尿道韧带,它们与相应部位的宫颈、膀胱底部、尿道及直肠相连接,配合盆底的肌肉构成了坚固的盆底,使其他脏器保持在正常位置。该术式不切除宫颈,不切断宫颈周围韧带,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与支撑力,有助于预防宫颈与阴道残端松驰脱垂,且不影响二次手术。
3.3  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安慰:该术式最终形成的“苗条子宫”,在患者心理上是一个很大的安慰,而且,该术式保留了宫颈,阴道长度不缩短,性生活不受影响。
  本组资料还表明,该术式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相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好。此术式的优点如同前述,而保留的宫颈未来有可能发生癌变,当患者了解此情况,要求全子宫切除时,医生应采纳,但应告知全子宫切除后可致卵巢功能早衰(保留卵巢),日后更年期将会提早来临,对健康同样有危害。
  开展保上切尚属初级阶段,手术熟练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并发症的统计还缺乏充分的说服力,但其较传统术式的优势是肯定的。
4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10.
[3] Dentino M,Luft FC,Yum MN,et term effect of cisdiamminedichlorride platinum(CDDP)on renal,function and structure in man[J].Cancer,1978,41(7):1274.

上一篇: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6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