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300例幼儿细菌性肺炎细菌学监测及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8 18:20

摘 要:目的 探究细菌性肺炎幼儿的临床细菌学检测与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我区中进行治疗的300例细菌性肺炎幼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住院当天痰液进行细菌学检验。 结果 在30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158例细菌性肺炎,主要包括革兰阴性( G-)杆菌和革兰阳性(G+)球菌,并检出主要几种细菌对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加棒酸两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程度。 结论 本地区肺炎患者中主要为细菌性肺炎感染患者。

关键词:幼儿;细菌性肺炎;细菌学监测;临床分析

      随机抽取我区中进行治疗的300例细菌性肺炎幼儿患者进行相关细菌学检验,来研究幼儿细菌性肺炎的细菌学检测和治疗方法,掌握病原普及药敏相关情况,这对于临床灵活有效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有重要作用。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幼儿资料
    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我区中进行治疗的300例细菌性肺炎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分别167例(55.67%)和133例(44.33%),年龄在30天至7岁之间,其中年龄<30天的有18例(6.00%),年龄30天至1岁的有177例(59.00%),年龄在1岁至4岁与4岁至7岁之间的分别有88例(29.33%)和17例(5.67%)。
1.2细菌分离和检测方法
    细菌性肺炎患儿入院当天即进行取痰做标本,对于一般患儿即将无菌特质吸痰管伸入到咽部,并同时轻怕患儿后背,抽取新鲜未受污染的痰液,储存至专门储痰瓶里并及时进行检测。对于痰少患儿,可以使用生理盐水雾化来诱导患儿排痰。将抽取的痰液标本接种在麦康凯、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1],麦康凯与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在35℃下分别在普通孵箱和二氧化碳孵箱内放置。在48h之后观察标本菌落形态和特点,并以此来进行鉴别和分析。另外,通过专业鉴定药敏系统来对不同菌种进行相应药敏试条接种鉴定。
2. 结果
2.1各菌种在培养基上分布情况
     经过对30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痰液标本检测后,共检出有158株细菌(52.67%)。其中革兰阴性( G-)杆菌有84株(53.16%),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G+)球菌有58株(36.71%),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体菌株分布情况如表1。
        2.2各菌种对药物敏感性
     经过对各种细菌进行药敏试条接种,发现主要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对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加棒酸两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情况,具体如表2。
       
3. 讨论
     作为儿科常见病,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主要是致病微生物。在不同纬度和地域中,致病原也各不一样[2],根据以往记录,经济较发达地区病原主要是病毒,经济欠发达地区病原主要是细菌,我国不同地区的肺炎致病原和发病情况也各不一致,在东部地区病毒感染肺炎逐渐增多[3]。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0例患者中,有158例为细菌感染,所占52.67%,说明本地区小儿肺炎患者中主要为细菌感染肺炎患者。根据细菌检测结果可以看到本地区7岁以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致病原主要为肺炎克雷肺炎亚种[4],另外较多的是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在内的革兰阴性( G-)杆菌有84株,在细菌肺炎中占比达到53.16%,是本地区肺炎的主要致病原。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G+)球菌也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原。
     对细菌性肺炎患儿痰液标本在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鉴定和药敏测试,主要以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加棒酸两种抗生素作为主,发现革兰阴性( G-)杆菌对阿莫西林存在的敏感性较差,其中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对阿莫西林的敏感性为0;但是却对阿莫西林加棒酸存在的敏感性很高,其中流感嗜血菌对阿莫西林加棒酸的敏感性达到100%。革兰阳性(G+)球菌对阿莫西林存在的敏感性很低;但是对阿莫西林加棒酸存在的敏感性很高,敏感比例都在75%以上,其中卡拉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加棒酸的敏感性为100%。这点可以提示在临床治疗患者的过程中,特别是针对革兰阳性(G+)球菌肺炎患者,可以采用新型抗生素,如β- 内酰胺酶抑制剂。近年来诸如金霉素和红霉素等抗生素被广泛使用,导致相应菌种都有了耐药性,从而失去了疗效[5],所以应该根据不同菌种对于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以提高治疗效果。总而言之,不同地区的肺炎致病原不同,不同菌种的药敏性也不同,因此应该抓紧研究本地区细菌性肺炎的各种致病菌,以此来合理选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叶青.儿童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浙江检验医学,2008,6(3):38-39.
[2]杨静薇.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5):512-514.
[3]王亚娟.北京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J].中国儿科杂志,2000,38(3):159.
[4]袁艺.儿童院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和药敏试验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0):623.
[5]徐继秀.小儿呼吸道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13(1):62.

上一篇:Leber’s视神经病变一家系

下一篇:护理程序在急诊人力资源分配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