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医儿科学教学现代化与规范化

发布时间:2016-09-12 10:48

  中医儿科学为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包括理论讲授教学、临 床实践教学、科研实验教学三个环节。如何使教学现代化、规 范化,实现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化教育的最佳结合是中医儿 科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 段、教育思想模式的现代化、规范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


  1.1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不断丰富中医儿科学内涵,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程体系,体现学科课程及其内容的系统性。新课程体系应加强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内容衔接紧密,符合人才培养和教育客观规律的特征,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在以培养应用人才为主的教学体系中,应实事求是,在掌握中医诊疗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

  

    1.2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


  不断更新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不断拓展知识宽度。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既能同步掌握传统理论,又能了解现代专业知识,并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实践。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烈教授就是中医儿科学理论创新的典范,他提出的“哮喘苗期”、哮喘三期分治和哮咳等理论,构建了小儿哮喘病防治的创新性理论体系。

blob.png

    2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


    2.1建立健全网络教学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追踪现代教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健全中医儿科学网络化教学体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和优势,探索中医儿科学学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途径。逐步完善网络的教育教学平台,完成由电子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多媒体教室构成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的软硬件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环境下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处理、分辨及利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学习兴趣。将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习题、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教学录像、课程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程等上传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已上网的资源不断进行完善、更新,进一步开发交互性较强的成套多媒体课件,完善电子示教模型库建设,努力实现网络教学系统自动化、智能化。


  2.2改革优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中医儿科教学带来一种横跨空间和时间的全新方式。同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开发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解决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充分发挥媒体各自的优势,将临床各种病证、治疗方法、技术操作以及相关信息资料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通过开办教师备课、学生自学用的视听阅览室,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实现教室、教研室现代教育媒体的普及化。对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进行改革优化,把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在改革中建设,在建设中改革。采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作业、多媒体讨论等形式,丰富内容,加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知识范围、提高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2.3开展双语教学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在确獅学术内容表达准确性的前提下,做到外文语言纯正。将中医儿科学双语教学视频课件、英文电子教案上传网络,充分确保实现“跨语言”的突破。


  3调整优化教学思想模式


  坚持特色教学,完善己建立的教学模式,在不失中医儿科学原有的思维模式,不偏离中医轨迹的前提下,促进中医儿科学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3.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


  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不单是理论讲授,也不单是临床实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在教学理念上强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中心,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从接诊到处方用药全程,使案例更贴近于临床,进一步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讲思路、讲重点、讲方法,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考”,将课堂变成思维的王国,通过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


  强调临床思维能力与临床操作能力的统一性,强调发散式思维,将训练和考试改造成为连续动态的过程。以学生主体个性化教育为载体,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由临床见习向自己动手的教学模式转变,毕业实习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转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所学的中医儿科理论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当中。


  3.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把素质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临床实践、科研和创新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培养学生创意识的思考题、讨论题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完成高教法赋予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中医儿科学教学科学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建立并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中医儿科教学的现代化、规范化体系,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作者:丁利忠、孙丽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130021


上一篇:中医儿科学特色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分析

下一篇:关于儿科学向儿童保健方面发展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