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性

发布时间:2015-07-31 10:58

从社会历史发展看,在建党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无论是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的革命道路,还是民族独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所体现的艰难性、曲折性、实践性、科学性、有目共睹。从社会建设的实践看,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社会主义中国实现辉煌成就,经济腾飞,创造中国奇迹的三十年。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彰显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越性。归根到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进程飞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溶入传统文化是机遇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科学性。
  人类历史的一切优秀文化第一论文网和思想成果,都是人类继承发展的共同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依据国情的选择,是时代进步实践的选择,是人民大众智慧融合文化的选择,也是世情、国情、实情适应发展需要的选择。因为,我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受外来者的侵略下,从各方面调整步伐,力图改变现状奋发图强探索发展之努力的历史进程。然而,先知先觉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的危机,救亡图强,奋斗不息,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都以阶级意识局限和缺乏团结全体大众的力量失败而结束。正当中国不知道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俄国十月革命的炮火宣布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胜利。于是,困惑中的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三大对接。”②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征和民族形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创新理论,成为指导我国革命和改革发展建设的新理论;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扎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然而,两种文化的结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角度,我们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接受一种新的价值标准和精神信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首先,马克思主义体系解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过程,更为具体的阐述了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其次,中国近代历史的现实演绎是革命性、实践性的发展统一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具有实际意义的一致性。
  事实上,我国在现实发展的道路中的确需要一种有穿透传统扬弃探索救国的生命源,而马克思主义就是克服承接中西文化强弱弊端的契合点。从这一点上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存在的对立、并行不悖态度和立场。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仅仅从文化这一点切入。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把漫长的封建社会演绎的登峰造极,其中所体现的文化核心思想包括天人合一、仁爱、中庸、宗法、大统一的思想等。这种恶性的周期循环把“儒”“道”“佛”文化从分割到组合再分割。虽然,几千年的光辉成就不可否认,但如今辉煌不再的事实我们必须面对。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冲击、融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才有所改变,其实这也是机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性,本身就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带有民族的特征和创造性的视野境界。很显然,这种过程就是实践性把内容和实际、道路和形态总结统一的过程。如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科学的创新指导理论已经成为改变中国物资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核心。相反,二者的关系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它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式,也是中国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的智慧结晶,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创作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科学性,是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面临现实社会和国际环境、新潮流、新形势艰难挑战的发展探索。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吸取世界不同社会制度全球化经验教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的过程;是去除思想中的片面性、绝对化和教条主义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性、过程性和前进性的有机统一。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产生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取得的成就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性。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第一论文网来,我国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和条件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的沃土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③
  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系统整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境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理论结合实际在探索创新中赶超发达资本主义的“中国模式”。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适应时代要求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的新途径,为人类社会发创新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提供 了有意的启示。简言之,虽然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指导下,找到了落后国家后发赶超的现代化之路,但“中国模式”典型的特征还没有定型,如今仍然处于发展探索之中。尤其,在目前国际环境和国际形势面临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性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于毛,成于邓”的说法仍然成立。④这种科学性理论成果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传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于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性理论已经探索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完善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迈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注解:
  ①庄福龄.邱守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
  ②薛学共.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名出版社,2007.
  ④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最新概括.[J].前线,2008,(1)

上一篇:对佛教孝道观研究的反思的探讨

下一篇: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价值的哲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