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代纪念馆陈列艺术的多维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22 10:53

 纪念馆陈列艺术设计以展示、交流为目的,在有限的空间内陈列内容、传达信息;在有限的时空内使观众接受到纪念馆陈列所要达到的目的、传递的信息。其建筑不再是单纯的保存、研究藏品的空间,更是一个多维时空的载体,多维信息的载体,多维感受的载体,是为参观提供全方位感知的“合作者”。纪念馆的设计者正以全新的理念关照时代的使命,对纪念馆进行开发、定位、设计,整合多样手段,以多维性的姿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定位。
  一、当代纪念馆功能与职能的多样化
  纪念馆在社会发展中更担任重要角色,当代的纪念馆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价值风貌,其功能与职能从"保护文物藏品"延伸到"保护文化遗产"从展示文物到宣传文化,从单一的展览、研究目的,迈向更广的展示传播、宣传教育、文化交流、智性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场所。面对多样化的文化资源,从文化要素到自然要素,从历史遗产到当代遗产,从物质文化到思想观念,当代的语境下,纪念馆是一个更为丰富、多维的语汇。它承载历史,记录文明,传播文化,交通信息,“海纳百川”以博物扬文明。表现出多向性和多维性的发展趋势。创新的陈列展览内容、形式、手段,加强纪念馆文化传播的能力,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实现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纪念馆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不断发展的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促使纪念馆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逐步从“以藏品为本”向“以人为本’的精神回归转变,充分满足人的需求,考虑不同观众群体的特性,即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又要雅俗共享满足各类观众普适性和大众性的需求。实现纪念馆文化的教育性、时代性、科学性、服务性。以多样化的功能吸引观众经常走进纪念馆。这是时代对当代纪念馆的呼唤,更是当代纪念馆价值的体现。
  二、纪念馆陈展设计的多元化形式
  当代的纪念馆是一种信息的载体,无论是初始形态的以陈列为主体的纪念馆,还是现如今趋于完善成熟的纪念馆体系,都是关于“物质信息与非物质信息”的集散地。或者说,是“信息”的中心。在这样一个载体上,从过去到未来,从物质到精神,一切信息都是它的附着物。纪念馆所展示的是“多维度”的信息。信息的表现是事物,是展品,是语言,是图像,是理念,是信仰……纪念馆中传达的信息多样性要求陈展设计同样以一种多元化的形式与手段来承接信息的多维传达。包罗万象的当代纪念馆大至《故宫》、《卢浮宫》等国家级综合类的纪念馆,小至主题性、专题性的纪念馆、纪念馆等。展览内容不一而同、千差万别展出形式更是丰富多变。纪念馆正从传统的“实物展示”向“信息展示”的形式转变。随着媒体语汇的丰富,时间艺术的融进丰富了陈列语言和表现力,将传统的静态陈列,向现代的动态感知的方向推进以往平面化、静态化的展出形式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的形式转变。设计师们在陈列展示手段的扩展和应用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无止境的可能性,新的技术带来的与以往不同的观展方式正和我们如今的习惯、生活方式、情感相互作用。促使当代纪念馆迎来更多元化的展览形式。纪念馆也从传统的视听感受的展出空间发展到使人心灵共鸣的体验场。新技术、新科技的支持,无限的放大我们的想象,体验虚幻的时空、让观者身临其境,追寻未知的世界。使我们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来重构当代的纪念馆。
  三、多维性的纪念馆陈展空间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产业,纪念馆以灵活多变、开放的空间带给人大丰富的信息与舒适的体验。它与一般的建筑空间不同,其所重视的不是遮挡、庇护等这些空间的原始功能,而是信息传播功能以及空间对人的吸引力。观众走进纪念馆,最先看到、感受的不是个体的展品魅力,而是所处空间给予人的感官与精神上的震撼。从无形到有形有型的空间营造展览的意境。以有形的空间形态创作无形的审美境界。一座纪念馆的灵魂就是其展品,为展品创造整体和谐的灵魂居所是纪念馆展陈空间的必然目的。同时对人的关照更是纪念馆设计的必然使命。纪念馆的空间设计注重整体的规划布局、尺度的把控,细节的安排。让人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方便,直接的接受信息。在舒适、和谐的状态下走进展示的世界。优秀的陈展设计使观众在参观时能身临  其境,被其特有的环境气氛而感染,空间意境所吸引,布展理念所引导。纪念馆的展陈空间、外部环境、建筑形态三者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相互以纪念馆自身理念相联系与渗透,内外平衡,共同形成纪念馆参观的环境氛围,以完整饱满的状态接纳观众,共同为观众服务、为展览服务。
  四、结语
  纪念馆陈列艺术的多维性设计带有很复杂的程序,但是它更强调设计的个性和创造性,纪念馆是大家欣赏故事、接受启发、感受传统的地方,他们大多都是想接受展示物的熏陶,期待观看纪念馆及展示空间的艺术。对于纪念馆陈列设计师来说,没有好的理论作为指导,而是专注于具体的事务的话,设计水平是不会有很大的层次的,这是非常不利于真正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的。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相得益彰的,理论可以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设计实践又可以对理论进行实证,并使理论不断的发展。纪念馆陈列艺术的多维性就是一个社会的产物,从一开始设计就注定着要接受大众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蒋玲.博物馆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山东省博物馆学会编.博物馆学与博物馆工作[M].山东教育出版,1989.
  [3] 李远等编.展示设计与材料[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4] 苏东海.当代世界博物馆大发展的剖析[J].中国博物馆, 1991(3).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民族精神的效果特征分

下一篇:中国源远流长的阉割文化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