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生态学视野下高师艺术院(系)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

发布时间:2016-04-06 17:35

  1.课题立项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1.1立项的背景

  

  党中央和国家政府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十一五”时期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教育部亦提出,“十一五”时期,要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在高师艺术院:系)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连年的扩招,致使生源质量下降,学生阅读面狭窄,理论水平贫乏。加上“功利意识”和“工具意识”的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普遍存在“理论无用”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上即表现为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轻视理论课一应付学习一完全放弃一水平更低。结果在就业面试和工作中屡屡暴露出理论水平贫乏的软肋,严重影响面试的成功率和工作成效。

  

  鉴于这样一种“大”背景和“小”背景,我们决定进行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课题研究,并作为学院教学改革工程的立项项目。

  

  1.2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通过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体系,确立艺术理论课程在艺术院系)教学中的特殊生态位,以艺术理论课程为“中介”,串联、沟通、促进、带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构成多样开放的、整体关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生态链。解决公共课程、艺术理论课程、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各自独立、封闭,整体关联性不强的现状。克服专门化分科课程的局限,使学生形成广博、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转换艺术专业学生“理论无用”的观念,改变他们怕学、厌学理论课,理论水平低下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艺术理论水平。

  

  本教改工程立项具有双重意义。理论层面上:我们在教改工程中引入生态思维和生态智慧,从一个跨学科的视域研究艺术理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实践层面上:课题来自教改第一线,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对本系艺术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有启发和引路作用。

  

  2.目前高师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得不到广泛的认可

  

  近10年来,高师艺术院系)艺术理论课程与改革鲜有人问津,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高校院系)领导和广大师生的认可,课程建设与改革缺乏有力的领导和良好的生成环境。本项目课题小组的研究成果显示,造成上述可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艺术院系)重技巧轻理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这种观念由来已久,并且愈演愈烈,经一代又一代师生传承下来,至今是积重难返。受这种传统观念长期浸淫,院(系)领导和广大师生对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然认识不足。

  

  其次,是高校连年扩招的影响。连续多年的扩大招生,使生源质量降低,艺术生学习艺术概论、艺术史等理论课程,觉得难度很大。因此,广大学生由害怕理论课、不喜欢理论课发展到轻视理论课,最后是完全放弃理论课。

  

  再次,是功利意识和工具意识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也与国际接轨,毕业生分配不再由国家包办。由于种种原因,每年都有大量高校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在“工具意识”和“功利意识”的影响下,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悄然地传播开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部分艺术院系)师生就开始用一种“有用”或“无用”的实用主义价值标准衡量本校开设的课程。在这种尺度的打量下,艺术理论课程自然被一部分师生定性为“没用”!“工具意识”和“功利意识”的影响助长了重技巧轻理论的传统,由新“读书无用论”发展到单纯围着市场转,一切为了就业,艺术理论被视为“无用”之课程。“超女”们一朝成名、一夜暴富所树立的现实榜样,更让艺术生们看到艺术技巧的“十分重要”,和艺术理论的“十分无用”!

  

  所有这些,都让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处在零动力的状态,既无内驱力,又无外推力,处境十分尴尬。

  

  2.2现行的艺术理论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搞得轰轰烈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相关的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此相反,高师艺术院(系)艺术理论课程却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例如,全曰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课程标准》提出,艺术教育要帮助学生提高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全国广大中小学艺术教师都在纷纷进行教学实践。而对照检查高师艺术院系)的课程设置,我们的艺术理论课程设置中根本没有美学这门课,在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教学时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审美教育。在这种课程体系中培养出来的未来教师,将来在中小学的艺术教学中又如何做到以审美为核心呢?可见,高师艺术院(系)现行的艺术理论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联系不够紧密。

  

  2.3艺术理论教材内容陈旧、狭窄,滞后于艺术和艺术理论研究的发展

  

  按照教学质量评估的有关规定,学校一般会要求任课教师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然而,艺术理论教材普遍都比较陈旧,教师缺乏新教材可选。例如,学科基础课艺术概论,绝大多数版本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甚至是80年代出版的老教材。这些老教材虽然可圈可点之处颇多,但毕竟是10多年前出版的书籍,有些内容就显得比较陈旧、狭窄。近10年来艺术和艺术理论研究在不断发展,譬如电子艺术、网络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及其学界对这些艺术新样式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新内容并没有及时地反映在我们的教材里。艺术理论教材内容陈旧、狭窄,滞后于艺术和艺术理论研究发展的状况,显而易见。

  

  3. 高师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生态学思考及实践

  

  3.1 以生态学整体性关联的原理审视高师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

  

  生态科学认为,一个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生态因子的性质和行为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有关联作用的。这种作用是在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整体如果失去了其中一些关键性生态因子,那么,就难以作为完整的形式而发挥作用。4这就是生态学所表述的整体性关联的原理。以生态学整体性关联的原理审视高师艺术课程建设,专业技能课、艺术理论课等等都是高师艺术课程建设系统中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如果我们抛弃了艺术理论课这一关键性生态因子,就使得艺术课程建设生态系统失去了关键的一环,而无法产生整体效应。

  

  艺术理论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院系)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院系)领导和广大师生的支持和帮助。从整体关联的宏观角度说,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师生积极参与是搞好艺术理论课程建设的保证。

  

  在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上无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系统整体中失去了艺术理论课程,或者艺术理论课程被冷落、被淡忘,名存实亡,那么缺乏理论思想指导的专业技巧就无法作为一种完整的形式而发挥其教育教学作用。教师的不完整的教学,学生的不完整的学习,最终使我们高师培养的学生缺乏艺术理论素养,而无法胜任中小学艺术教学工作,特别是不能胜任新课改背景下的艺术教学工作。轻视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如果我们至今还不认清形势,加快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它不仅仅会对一两届毕业生的艺术教育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还会通过我们培养的学生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波及几代人。

  

blob.png

  基于上述认识,我系领导班子增强改革意识,更新教育理念,把艺术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纳入本系议事日程。2005年8月以沈勇为项目负责人的课题小组申报了新世纪广西教育学院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一走进生态学领域的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前期工作中,我们以生态学整体性关联的原理重新审视、修改教学计划,创建适应时代发展,合乎基础教育要求的新型的艺术理论课程体系。

  

  3.2增设新课程的生态学思考与教改实践

  

  在生态科学中,有多样性导致生态优化这样一条重要原理。生态学认为,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品类越多,生态系统网络的结构水平越高,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也就越健全,从而使生态系统之中各生态因子更为旺盛,更为活跃。反之,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品类越少,生态系统网络的结构水平就越低,生态因子的生命力也就越脆弱,越没有活力,更无法奢谈可持续发展。3在生态学的启迪下,我们系针对现行的高师艺术理论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联系不够紧密,“物种品类”缺失这么一种情况,对本系的课程作了一些必要的增补。例如,在成人本科班增设了一门艺术美学课。我系办有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两个成人本科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区内的中小学校,他们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当下,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由于美术、音乐等课程的艺术教育都不同程度地提出审美教育等新理念,同学们正对自己缺乏美学知识,或不知从何着手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愁。此时,在课堂上能听到新开设的艺术美学课,真是喜出望外,觉得很及时、很有启发和收获。

  

  教改实践证明,加强艺术理论课程建设,给课程生态系统中增添一些“物种品类”,使得艺术理论课程教学这张“网”的结构水平变得更结实、更严谨,使网内各生态因子变得更为活跃,从而营造出艺术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多样性的生态优势。

  

  3.3更新艺术理论课程内容的生态学思考和教改实践

  

  课程理论家曾对美国110所4年制学院的课程作了调查统计,发现这些学院每年要淘汰5%的旧课程,增加9%的新课程[3这些发达国家高校更新课程内容的动机和目的,显而易见。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也陡然加快。为了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把握住相关学科的发展脉搏,大学课程需要及时更新内容,将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纳入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结构的课程。

  

  艺术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虽然谈不上日新月异,也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么迅猛。但它并不是封闭的、静止的,课程教学也需要适时地删除过时的知识,将艺术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纳入课程体系,体现时代特点,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总不能老是完完全全沿用上个世纪的课程内容。

  

  更新艺术理论课程内容,除了上述理由外,还鉴于这样一种生态学思考。生态科学告诉我们,生物多样性不仅导致生态优化,还可以导致开放性。从生态学的层面看,强调艺术理论课程建设的开放性,就是让艺术理论课程建设和教学突破长期以来的封闭性,使艺术理论课程建设和教学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全方位地与系统外的学科进行交流,同时也使得系统内的各个理论课程更加“亲密接触”。这样,在艺术理论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就会不断有信息进入和输出,促进艺术理论课程建设和教学系统内外各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之中。进而,又使得艺术理论课程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得到不断的新的发生和发展P为艺术理论课程建设生态系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最终使我们的教育对象终身受益。

  

  更新艺术理论课程内容首先要涉及到编写新教材、修订老教材这样的“大手术”,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本系近期还没有能力做这样的“大手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担任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师:第一要选用近几年出版的新教材;第二在备课和讲课时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情况自觉地补充新的内容,包括自己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及时获得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这样做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比较好。

  

  3.4确立艺术理论课程的生态位,构建“以一带二”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

  

  生态位是普通生态学上的重要概念,这个概念的基本意思是指一定的生物物种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所占有的独特位置。生态位是生命对环境选择与适应的结果。同一类物种在适合它的环境中群生,形成特定的生态区域,与别的物种形成空间生态位。另外,生物物体在生物群落中还与其他生物相互影响,在生态系统中发生或重或轻的作用,这又成就了各自的功能生态位。[81遵循生态位的原理,在艺术教育生态系统中,艺术理论课程具有自己的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深入探讨艺术理论课程在艺术教育中的生态位,对于认识艺术理论课程的特殊性,充分地发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高师艺术院系)广大学生习惯将艺术课程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专业课;第二块是艺术理论课;第三块是公共课。从“三大块”所处的空间位置上看,艺术理论课程这一块是“中间环节”,它介于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之间。从功能的视角看,艺术理论课程既有专业课程的专业色彩,又有公共课的理论色彩,兼有两者的部分功能,它的空间位置和功能都比较独特。鉴于艺术理论课程这种独特的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课题小组在课程建设中提出了“以一带二”的教学模式,“以一带二”的教学模式,即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中,重点抓住艺术理论课程这一“中间环节”,以艺术理论课程为中介,用以串联、沟通、促进、带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艺术课程时可以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但不能因爱好、兴趣或者极端功利的观念而有所偏废。艺术课程教与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教了多少专业技巧,学生掌握了多少专业技巧,还在于通过整体关联的公共课、艺术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的教与学,锻炼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素养。给高师艺术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设置各种理论课、公共课,都是在系统、完整地训练每一位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或许一些理论和文化并没有非常实在的功利作用,但是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理论和文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能力,却有助于学生在众多工具型人才中脱颖而出,并受用终身。

  

  在两年来的教改实践中,“以一带二”的教学模式得到本系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支持和践行,广大学生学习艺术理论课和公共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对于艺术专业课程学习则如水涨船高,更有斩获。通过“以一带二”的教学模式,学生人文素质、理论水平、专业技巧等方面都有较大进步,正日益靠近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4.结语

  

  我们课题小组在教改工程中引入生态思维和生态智慧,从一个跨学科的视域研究艺术理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通过整体地、全面地、有联系地思考问题,我们揭示出目前高师艺术理论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增设新课程,更新艺术理论课程内容等建设和改革的重要课题进行了生态学思考和教改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我们发现了艺术理论课程在整个艺术课程中的独特的“生态位”,并就此构建了“以一带二”的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并发挥了艺术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

上一篇:民族性与时代精神 ——常书鸿的现代主义艺术理

下一篇:席勒游戏艺术理论视野中的电子游戏 ——电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