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艺术生艺术理论课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3 17:44

  多年来,公共理论课的课堂教学都存在很多相似的问题,诸如课堂中学生人数众多,难以管理,也很难做到熟知各个学生,因材施教;逃课、厌学等情况层出不穷;教学内容更新慢,案例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式单一,"灌输式〃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不高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拟从学校、学生、教师三方面着手。


  1.优化班级排课与理论课师资队伍


  小班的教学效果要远高于众多学生的大班教学质量。人数少,易于管理,学生也难有滥竽充数的怠慢想法,并且有利于教师熟知各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所以,校方在课程开设排课中,能小班教学就不要大班授课。


  要真正提高艺术理论课的教学水平,首先应从教师队伍抓起。人才引进上只重视专业课老师的引进,而忽视理论人才的培养,让专业不对口的教学时有发生,为难了教师,耽误了学生。教师的艺术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教学质量便会大打折扣,进而导致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也掌握不好。对已有的授课老师进行培训、支持进修,和引进专业的艺术理论老师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办法。学校要在政策和经费上支持一些愿意上理论课专业技法教师去进修学习,让他们真正具备该理论教学的本领和方法。积极搭建与其他院校的理论课教学交流与学习平台,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便利。


  2.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校艺术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性格特征、思维特征还是在行为特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偏弱,长期以来,在文化课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上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的失衡,使他们养成了一种轻视文化理论学习、偏重专业技能训练的习惯,这导致了他们内在知识结构的不完整,也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在艺术道路上能走多远。他们率真、喜欢彰显个性,行事普遍情绪化,感性思维强于理想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胜过逻辑思维,所以他们倾向于回避和排斥严谨的、枯燥的理论知识。高校艺术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过多的理论灌输往往会适得其反。而运用形象生动的案例,则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会让理论课更显枯燥,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以往灌输教育思路可谓是个革命式的借鉴。知识不是现成的,而是需要学生来发现的。因此,学生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等待学生来发现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地调动心智活动,主动去发现知识、检验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


  书本教材上的知识和教师传授的知识都是"现成"的知识,如果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这些现成的知识,学习效率是不高的。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学生的心智麻木,惯于被动的被告知,而不知主动搜索,也使得课堂乏味,进而导致学生厌学。所以,上课之前,统观所授内容,不妨先设置一些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再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在实践中验证答案,这样得来的知识相对于灌输得来的知识要记忆深刻很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和兴趣,充分发挥潜能,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知识,由于发现知识带来的快乐而因此更加喜欢学习和思考,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此类课程多种问题的存在和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的陈旧乏味有这必要联系。教师应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艺术理论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学习交流体会,要提高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需从提高教师自身艺术理论素养、增强课堂授课趣味性、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多运用比较法等几个方面创新教学方法。


  (1)提升素养,融会贯通,寓教于乐。要授予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得存一缸水。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充电,多阅读,多研究,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不只是舞台演员,教师同样要做到"台下十年功"方能让台上的一分钟有质量。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但是怎样在教育实践中贯彻,需要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是目的,乐是手段。"乐"可以活跃学生的脑细胞,引起学生注意,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授内容,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艺术理论课一般是通过电子课件教学的,虽然有美术和设计图片资料,但教学手段还是显得比较单调,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也一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如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外出参观,帮助学生进行研讨或场景会话等。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依赖于学生的记忆和逻辑分析能力。教师要做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学习过程肯定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讨论课与辩论赛通过学生的逻辑分析着实能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针对一些疑问的课堂讨论和辩论,提供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的平台,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艺术问题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消化,见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深刻。


艺术理论


  (2)发散--聚合式讲授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所谓发散,是将所要讲授的新知识和与之相关的学生旧有知识充分联系起来,尽可能让学生觉得不陌生,易于理解和记忆。所谓聚合,是将所涉及的旧有知识统统指向所授新知识,让学生明白讲授重点。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度的发散,没有聚合,导致与教学内容严重偏离,教学效率可谓不高。也有些教师一味陈述教学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觉味同嚼蜡,教学效果也欠佳。例如,在《百家讲坛》中,袁腾飞讲两宋时代,说到宋徽宗可能有些人比较陌生,他就先围绕宋徽宗发散开来,联系大多数人的旧有记忆《水浒传》。电视剧《水浒传》大家都看过,这是已有记忆,不过留给大家印象较深的大概是梁山各个好汉了。说起梁山好汉,有些人如数家珍,至于剧中是历史上哪位皇帝,笔者询问好些人,大家都没在意,亦没印象。当袁腾飞讲到致使奸佞满朝、逼各个好汉上梁山的正是这位宋徽宗时,可能好些人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哦!原来是他啊!〃有一种新发现或者恍然大悟的感觉。接着讲述宋徽宗这个人物。这即是发散-聚合。唤起大家的记忆,并在这条记忆链上输入新信息,形成丰富的新的记忆。


  (3)贯彻比较研究,创新教学方法。高校的艺术理论教学,课程内容涉及中西方美术与设计的发展历史,通过中西比较来探讨创新艺术理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师除了讲授课本知识外,还可以进行比较教学研究,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艺术概论》这门课程,基础即是中西方艺术的历史,在这个庞大的基座上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艺术的起源,分析艺术的特征,总结艺术的规律等。理解和分析中国写意水墨画与西方表现绘画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侧重点,中国工笔画与西方写实绘画的不同历史源起和发展过程,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哲学精神,中西方绘画材料的不同影响了各自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导致中西方在各自的艺术追求上走上了不同的方向。


  全面了解学生,提升教师自身理论素养和不断探寻好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懈的探索,方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艺术理论知识,提升其文化理论素养,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久远。


  樊二文\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上一篇:中国艺术理论美学品质初探

下一篇:王国维与方东美悲剧艺术理论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