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根据广东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及演奏

发布时间:2015-10-09 09:25

摘 要:由广东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一种风貌,散发出一种渗透了中西音乐元素的独特音乐。本文通过对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的风格把握与演奏特点的把握,阐明了本论文的价值取向并总结改编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广东音乐;钢琴改编作品;风格特点;演奏特色
  广东音乐是具有浓郁地区性色彩的民间音乐,也是我国近现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乐种之一。广东音乐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创新性无不与广东人的精神文化特性相关。如果说广东人塑造了广东音乐,那么广东音乐就是反映广东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它那华丽的乐汇、委婉的曲调、流水般的节奏,反映了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双重特色。同时广东音乐在发展中不断融会古今,开拓创新,同时吸取西方音乐中的某些元素,逐渐形成了在调式调性、旋律织体以及风格上独具特性的地方乐的风格特征。关于广东音乐的风格特征,我们认为,广东音乐的风格就在于“好听”、“好玩”。“好听”指的是音乐由乐汇、旋律、调式等因素构成的音乐本体带给听众的亲切感广东音乐的曲调一般简单易记,听多了,尝试用秦琴或者扬琴谐音演奏一下并不困难。“好玩”指的是由它本体引发演奏者的喜爱,听的人多,玩的人多,自然而然又促进了音乐本身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互动体制。
1 广东音乐的特点
  广东音乐的乐曲结构大多较短小精悍,旋律自由伸展。早期作品多用“一个小曲或曲牌”加花变奏,使其器乐化,地方化。如乐曲“旱天雷”就是从“三宝佛”中的小曲“三汲浪”改编而来。同时在现代,广东音乐创作曲目大量涌现,多应用两段体、三段体的结构创作,其中较为有特点的是围绕中心音加花变奏及转移自由的伸展旋律以及应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手法,在广东音乐早期改编的乐曲中,除使用加花变奏的手法外,也有一些乐曲应用板式变化特别去组织乐曲,使乐曲在发展上具有较大的对比性,使用这种结构特别时,往往配合速度的变化和调式变化的特点,如“走马”在广东音乐的旋律展开上,常使用叠奏手法,重复和模进是广东音乐旋律中最常见的特点,如在“狮子滚球”一曲中,较多运用了两种手法,使人在听觉上有种连绵不断的感觉,重复有乐曲重复、乐句重复、节奏音型重复等多种形式,模进在其他民间音乐中较为少见,或许可以从中窥探到西洋技法与之融会的点滴广东音乐模进手法的应用多以乐曲或乐句为单位进行,下四度的模进应用最为普遍。在西洋音乐的影响下,下二度连续模进手法也有所应用,使广东音乐的旋律风格特点发生较大的变化,模进手法应用在句首或句尾时,往往改变了“合头、合尾”的意义,在句中时,多形成旋律的扩充和展开。
2根据广东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2.1 音调特色
  音调是构成及区别不同地区音乐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音乐韵昧风格基本的及重要的元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和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理解,方言的声调在很大程度上铸就了我国民族民闻音乐的多样性。在广东音乐中,韵味的体现也与平日广东人所说的粤语有着重要的关系。广东音乐又是粤调声腔音乐的音调韵味趋于器乐化的结果,西方音乐构建过程中,往往将充满和声立体色彩的音乐比作音响的建筑,着重作品的分寸感与层次感。而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则侧重于把音乐作为一个陈述的过程,享受在音乐流动过程中对细节的体验和总体气氛的感受。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或脱胎于原曲,或由于作曲家对粤语语汇有着熟练的掌握,钢琴音乐中不仅丰富了广东音乐的和声色彩与层次,也处处流露粤语声调的风采。
2.2 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体现出来的。对文化审美的要求,对于中国传统的文人音乐艺术来说,意境的追求也被认为是创作的前提,诞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呈现多元化文化现象的。广东音乐中同样也具备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中对意境的追求。中国传统的音乐作品在意境上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启发和影响,在广东音乐的许多音乐作品,更多的是直接借用古代诗词中的形象来表现其意蕴美,增强其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意境成为音乐审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概念。在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中,同样也存在对意境追求和表达,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意境的追求是音乐演奏体验中一种难以用语言具体去描绘,但又不可忽略不谈的问题,由于作品的意境体现了深层次的灵瑰更能反映技巧与情感的融合,因此可以说它是我们诠释作品的最高追求,虽然演奏技术在钢琴演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若想诠释好作品的内涵与意境,更需要演奏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为此应当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调动自身的情感经验,尽可能理解和再现作品的创作精神.只有演奏者具备与创作者相近的审美体验和艺术追求时,才能把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准确地演绎表达出来,音乐美学意境对音乐欣赏者解读音乐作品所蕴涵的信息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甩,这种作用由于直接从人的感悟和心理体验出发,因而更加直观、快速、深层。把意境美纳入广东音乐的表现形式,使音乐更加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态,可以说是演奏者在演奏中如何把握广东音乐钢琴改编作品风格的精髓。
3 根据广东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3.1 合理把握音色
  音色就是“韵味”,每一首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乐曲所包含的“韵味”,不过“韵味”其实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抽象概念。如将之具体化,广东音乐风格钢琴改编作品成功与否,同样离不开演奏技法中对广东音乐特色乐器的音色模仿。比如高胡音域较高、音色清澈明朗透亮,音质富有透明光滑之感。扬琴音域宽广,低音浑厚低沉,音色悠扬亲切、音质较美。秦琴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音色清脆、圆滑、柔和且丰厚。古筝音域可达四个八度,音色透亮清越、悠扬语音共鸣大而柔和。洞箫音域为两个八度,音量较小,音色恬静柔美、悠远典雅,宜演奏抒情、内涵、幽静、细腻的乐曲。钢琴尽管难以模仿高胡揉弦技法带来的阴柔娇美的韵味。演奏者仍应在弹奏乐曲中联想到高胡上述的特点。
3.2 积极“加花”演奏
  “加花”作为广东音乐最常用的演奏手法之一。在钢琴改编作品中,往往与装饰音的 巧妙运用密不可分。它不仅是旋律的润色。也是广东音乐音韵得以充分展现的要素之一。演奏者在演奏装饰音时,不应将其单纯地视为装饰效应,只起点缀作用而不予重视。应将装饰音的弹奏与乐句中音色的表达、乐曲的内涵、个人的感受融会其中,才能演奏出乐曲正确的神韵,表达出乐曲的意境。应该说每一首乐曲中的每一种装饰音。都是作曲家经过精心安排和布置的结果。它们各有特色,不能一概而论。任何一处装饰音的演奏,对于音色、速度、力度的把握都是由演奏者依据乐曲的内容、音乐形象、音色特性、个人的想象力与理解力进行不同的处理。只要是符合上述条件的演奏,笔者相信都能获得听众的认同与赞赏。
3.3 合理把握弹性速度
  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与其他中国器乐钢琴改编作品一样,存在演奏者对如何演绎乐曲中弹性速度把握的疑问。中国传统乐曲讲究板式的变化,如散-慢-中-快-敢的乐曲结构安捧。演奏广东音乐风格改编的钢琴作品时,仍用西方模式弹奏,难免会有些“字不正,腔不圆”的感觉。因此,笔者建议在弹奏此类乐曲前。不妨先听听广东音乐的民乐演奏版本,由此从感性上获得对广东音乐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初步印象,再进行钢琴弹奏上的探索,必然就有所根据,有的放矢。
3.4 加强线性旋律演奏
  线性旋律是以依靠旋律自身变化,发展乐思而进行。因此,早期的民族化钢琴改编作品亦多为旋律配伴奏的简单模式。广东音乐强调线性旋律线条走向,在钢琴改编作品中亦随处可见。在广东音乐中,线性旋律构成着重于音乐横向的流动与变化,讲究线条的流畅和结构的连贯。旋律的走向决定了手指触键的力量、音色等变化。演奏者需要在拥有敏锐的耳朵,仔细聆听手指落键后的声音是否符合旋律走向。运用手臂及手腕将个体的音符串成完整的乐句。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在强调了线性旋律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和声色彩的变化。因此,演奏者在演绎作品时更要仔细琢磨线性与立体性两者的关系。把握好分寸,才能对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达到良好的掌握。
  总之,探索根据广东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是钢琴艺术本土化的一种探索,只有经过学习-模仿-融合的过程,才能领会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并结合钢琴本身的优势。在演奏中充分发挥出钢琴丰富的表现力以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色,从而使中国钢琴作品更富有民族韵味。

参考文献:
侯颖君.论钢琴改编曲的音响、和声,材料和结构重组.上海音乐学院,2006.
迟震.论陈培勋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体现.安徽师范大学,2000.
吴榆.论中国钢琴改编曲与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西南大学,2006.

上一篇:“美男子”的日语表达变化及时代和价值观背景

下一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