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慕课视域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

发布时间:2016-03-11 11:26

  引言

  

  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现代教育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如何使信息技术发挥更大作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慕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Cormier与BryanAlexander提出的,是以视频方式记录和传播,以在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1]。与传统的基于某个校园网或局域网的网络课程相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规模大等特点,将课堂教学活动搬到网上,真正地实现了“翻转课堂”和网络资源共享。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通过阐述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研宄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作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合格乃至优秀中小学师资、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过去很长时间,“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与师生的期望、课程自身的作用、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未来教师职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没能充分地体现课程设置的价值,影响了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质量。将慕课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教学,实现教育心理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融合,对培养高质量的教育人材、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慕课优势

  

  目前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在各高校普遍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辅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最后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是巨大的进步,但与信息时代的要求相比仍然具有局限性。


  慕课带来了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1 慕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解决了受众人数少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宄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师范类在校学生不但要学习这门课程,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以及教育管理者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入学习和理解。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仅限于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受众人数过少。慕课是集互联网、云服务、移动技术、数字教育资源于一体的云教育信息化平台,开放性的传播优势打破了以往小范围的教育模式,实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员不受个人身份限制,只要在网络注册,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获取教育资源。

  

  2 慕课汇集了众多学者的智慧,解决了信息载量少的问题

  

  目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辅以教师收集的各种案例,信息量少,形式单一,知识缺乏广度和深度。教育心理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人群,是广大教育工作都在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每个人的研宄成果和心得都可以作为资源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慕课突破了一位教师的界限,可以是一所大学、多所大学、其他社会机构,甚至是更多个人直接上传视频、文本、音频来参与教育内容的提供并在全球分享;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更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普适性、生成性,实现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海量化。用户只需使用PC、IPAD、移动设备等各类终端接入网络,就可随时随地从教育云平台中的海量教育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服务[2]。

  

  3 慕课体现了教育人性化,解决了被动学习的问题

  

  叶圣陶强调,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人。教育心理学作为研宄教育的心理学,更要重视教育的人性化功能,确立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对发展完整人的价值。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大学生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烈,以灌输或强制等传统教育方法己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慕课的自主选择性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解除外来的强迫与控制,体现人本主义思想,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可能。慕课在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在学习方式上适应数字化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不受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对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还可多次重复学习。

  

  4 慕课加强了互动交流,解决了偏离教书育人本质的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沟通交流是学习对方长处、完善自己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课下忙于备课和收集案例材料,课上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沟通交流的时间、精力较少。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建立起师生间亲密的关系,教育思想才能引起学生共鸣,讲授知识才容易被接受,才更容易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慕课减少了教师讲课、备课和准备材料的时间,有更多精力与学生面对面或网上交流,实现讲授为辅、交流讨论互动为主的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优化“技艺传授”的过程。慕课还畅通了学员之间的交流渠道,满足了学员互相学习、情感交流的需要。

blob.png

  二 “教育心理学”课程慕课教学模式变革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慕课实现了教学的全程参与,核心在于强调“学”。从根本上挑战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反映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实现由“授”到“学”之权利关系的转变。慕课应用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必须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使之与慕课相适应。

  

   1    教学目标由单一目标向多层次目标转变

  

  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之间具有极强的内在统一性,教学模式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慕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目标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慕课的学习者除了部分为了获得证书和学分之外,更多的是出于较强的个人意愿,因此,要设计分层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广泛性。同时,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深入发现并掌握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2 课堂教学由传统课堂向翻转课堂转变

  

  “慕课”与传统“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明显特征是“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外完成大部分知识学习,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解决问题。“翻转课堂”结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5]。

  

  3 教学活动由单一化向混合化转变

  

  混合学习是将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等进行混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程明凤[6]针对“教育心理学”课程采用问卷方式对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达55.2%的学生对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满意,44.8%的学生认为只有一点收获。以慕课为契机,学生更渴望教学活动混合化。

  

  4 教师角色由传播者向引导者转变

  

  在慕课视域下,教师的角色不再以知识的传播者为主,而是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情境创设者、信息导航者。结合“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目标任务引导、自主学习过程引导、拓展学习指导、集中面授辅导和个别指导等,真正实现以慕课资源为载体、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的自主学习模式。

  

  5 考核方式由最后考核为主向平时考核为主转变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尺度,能够检验学生理解与掌握的程度。“教育心理学”课程不像理工学科,没有严格的推理,前后章节没有非常紧密的逻辑关系。因此,为了与慕课相适应,必须形成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让教育评价标准回归到学习本身[7]。学习成绩由平时考核与最后考核两大部分构成,并以平时考核为主。平时考核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实现自动评价、教师评价、学员互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改变过去“平时不学习,考前猛用功”的学习方式。

  

  6    选择适合于教学的xMOOC类型

  

  慕课按照教学服务理念分为两类:cMOOC为知识建构型,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造、自治与社会网络学习;xMOOC为知识传播型,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侧重于知识的传播与复制。本文研宄的“教育心理学”慕课课程,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因此,适合xMOOC类型,结合传统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成熟的教学模式在网络空间拓延,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教育心理学”课程慕课教学资源开发

  

  慕课教学资源是实施慕课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慕课教学资源开发涉及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宄,为慕课资源开发提供指导。

  

  1   构建与慕课相适应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多层次结构,一个上层由多个下层构成,上下层之间可能存在着交叉知识。知识体系构建不能仅局限于一本教材,而应充分吸收其他教材和各种资源的优点。慕课对课程内容、知识结构、知识点、学习安排等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同时,要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将学生学习的新知识与己有知识相联系,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为了使“教育心理学”慕课资源便于推广,要考虑各种受众人群的需求,因此知识体系构建必须涵盖宏观教育、微观教育、家庭教育和历史教育等各个方面。

  

  2 通过建设规范为资源开发提供保障

  

  规范意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在建设初期要组织专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使整个开发过程规划合理、脉络清晰,按既定的标准进行操作,避免重复建设或无序开发。“教育心理学”慕课资源建设规范既要遵循通用的慕课建设技术规范,又要与自身的课程特点和规律相结合。通用的建设技术规范包括媒体格式要求、基本信息编码规则、制作过程及要求、资源存取及信息安全等方面。

  

  3 通过内容的多元化完成不同过程的学习

  

  慕课包括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需要提供与这两个部分相适应的学习内容[1'线上内容包括教师负责制作的部分和学生参与构建的部分,前者包括授课视频、课堂联系、课后测验、课后作业、教材讲义、考试题、知识扩展、虚拟实验室等,后者包括课程维基、问题讨论、交流互动等;线下内容包括线下答疑、学习社区、翻转课堂等。实现这些内容,需要使用“教育心理学”教材或相关研宄者提供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课件等素材。

  

  4 “微课”可作为慕课内容的有效补充

  

  相对于慕课的大规模和内容多样化,“微课”具有内容精炼、形式生动、组织有序等特点,可作为慕课的内容形式之一。“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大量的课程内容碎片化,学生可利用“微时间”逐步消化,符合学习规律。“教育心理学”存在很多独立的小知识点,在不破坏知识完整性的前提下,围绕小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能够被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同时,这些小知识点也适合不需要系统掌握“教育心理学”课程体系全部内容的人员使用。

  

  5 慕课资源适合于移动学习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移动学习己经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利用零碎时间通过移动设备来获取学习资源。慕课切合了学生需求,满足泛在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必须满足移动学习才更有生命力。英国政府为拓展数字化学习,于2014年5月推出了首个手机慕课移动学习平台,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开发“教育心理学”慕课资源时,应结合微型学习理论,运用“知识模块化分割”思想,开发移动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上一篇: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哲学基础解析

下一篇:人类学经典涵化概念的局限及其心理学视角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