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滕王阁建筑美学艺术表达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16:56

 

      滕王阁的建筑主要是反映建筑的外观细节,清晰表现出滕王阁建筑美学几何特征点。那么滕王阁建筑美学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滕王阁建筑美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浅析江西滕王阁的建筑美学艺术

  

  一、滕王阁建筑简介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据史料记载,滕王阁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都督洪州(今南昌)被封为滕王时营建,故称滕王阁。公元675年重建滕王阁,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此邀宴宾客,适逢山西的王勃省亲途经这里,遂得赴宴。席间,王勃主动为滕王阁作序。只见他当众挥毫,连序带诗,一气呵成,为在坐宾客所折服。从此,《滕王阁序》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序因阁而名,阁因序而大名。滕王阁在漫长的1300多年中,屡毁屡建。现在的滕王阁是江西南昌市人民政府1989年10月拨巨款,对滕王阁实施了历史上第29次重建而成。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县产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而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这种绝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正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工的巨卷。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二、腾王阁建筑分析

  

  1、滕王阁的结构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从原始社会起,一脉相承,形成一种独特风格。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滕王阁属于抬梁式。滕王阁的建筑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相邻木架间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抬梁式构架在春秋时已有,唐代发展成熟。穿斗式木构架也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小,使柱能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构架。这种结构技术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汉)已相当成熟,流传至今,为中国南方诸省所普遍采用。井干式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不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如同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2、滕王阁建筑美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1)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中国的建筑,其审美价值不在本身,而在于能使大的视野由小变大,丰富人的审美感受。《滕王阁序》是这样描述其对人与物的审美价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即是以广阔的空间包含人生感悟而形成独特的意境美。

  

  (2)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在千百年的沧桑中,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在阁的第六层东西两面,各挂着写有“滕王阁”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字体;阁的三个明层四周,均建有平座栏杆,以供游人远眺;在第五层的屏壁上,还镶嵌着铜制的王勃《滕王阁序》碑;在滕王阁的门柱上,还有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都表明一个长久不衰的建筑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

  

  (3)总体性、综合性很强。滕王阁是几乎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美学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厅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三、结语

  

  滕王阁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古代的建筑师们在建筑上表现了某一艺术境界,故有江西第一楼之称。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说,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尽物态,穷事理,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表现自己的情思。

  

  腾王阁建筑美学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其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是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塔怀红

  第2篇:滕王阁建筑美学诗文的文化意蕴及其现代表达

  

  滕王阁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之滨——“附临章江,面直西山之胜”。史载,此阁由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创建,建阁本为观景玩乐,却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建筑美学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建筑美学序》)盛名传世。所谓“歌舞已随尘土化,文章终是古今夸”,实是“文以阁名,阁以文传”。王勃的创作对名楼文化的生成与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中国文学艺术首创、助推下,历经千余年聚集内蕴,滕王阁建筑美学已不只是有形的建筑,更是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文化符号。在历史的更替中,滕王阁建筑美学屡毁屡建,文人在此来去、流连。盛世的高阁雅聚,衰世的触景生情,积淀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中,美景吟诵、说古论今的大气开阖,意坚气豪、不甘沉沦的积极进取,以及地方官员赏文重才的雅量和青年才俊敢露锋芒的胆气,涵养了滕王阁建筑美学的人文精神,是极具现代意义的。而作为古今文人寄情抒怀之地,千余年来文人墨客的歌咏为滕王阁建筑美学注入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亦使其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其中表现的人文精神和内含的文化意蕴,对挖掘名楼文化个性,探寻城市形象塑造、文化品位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均有积极意义。

  

  一、盼明主贤君识才、赏才的人文情怀

  

  滕王阁建筑是一座才子之阁,不少诗文所表达的入世情怀,或者流露出那种时过境迁的沧桑与怀才不遇的沉郁,我们可以读出他们渴望明主贤君识才、重才的强烈愿望。这方面王勃及其序作的影响可谓深远。正如元代高信卿在《大江东去(滕王阁建筑美学)》中所写的“闲登高阁,叹兴亡满目,风烟尘土。”滕王阁建筑美学诗文中还有一些作品则明显地传达了一种呼声——要求社会赏识人才,尊重人才。辛弃疾赞“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贺新郎?赋滕王阁建筑美学》),词里有对古人才华的欣赏,有“物换星移知几度”、“空有恨,奈何许”的叹息。结合词人一生为复国强军奋斗的事迹,更明白个中滋味。《滕王阁建筑美学序》所引“徐孺下陈藩之榻”的典故众所周知,对人才的赏识和追求,堪称古今共识。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便是江西省形象宣传独特而绝佳的口号。

  

  人才难得,伯乐更应旌表。但在滕王阁建筑美学故事的流传及解读中,对赏才、识才的洪州都督阎伯屿的肯定、赞美是比较吝啬的,相反,写得更多的则是他的“尴尬”。据《唐摭言》卷五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建筑美学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坐,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请宴所,极欢而罢。”这一记载流传甚广。在各种流传中,对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的心思、行为格外关注,也不乏渲染,对“公矍然曰:真天才,当垂不朽矣”的赞语和“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的做法,或解读为阎公不得已自找下台阶,或分析说反衬了王勃的才华横溢。即使是当下滕王阁建筑美学景区的导游讲解也是如此:“唐朝上元二年(675),洪州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建筑美学,并重加彩绘。维修工程竣工后,他本打算在重阳节那天大宴宾客,让事先作好准备的女婿吴子章一展文采,谁知那天却被王勃抢先作序,为新阁增辉添彩。”后世对这位洪都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摒弃嫌隙,识人、容人的雅量和赏文、识文的慧眼,缺少积极的肯定和良好的正面宣传。

  

  当今社会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和渴求,可以说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获得发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古至今滕王阁建筑美学诗文中的求才呼声一直没有断绝过,建功立业的精神追求到了现代,已不是文人所独有,而是所有现代人努力奋斗的目标。近年来,南昌市政府开设了“滕王阁建筑美学奖”,表彰在南昌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正是求贤赏才人文精神的传承。

  

  二、抒怀才不遇,却不甘沉沦的进取决心

  

  “自古英雄多寂寞”,在中国封建时代,众多才华横溢者难逃多舛的命运。王勃便是其中之一。在序中作者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言:“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他不但举贾谊、梁鸿之例,且在这些典事里直抒胸臆,悲叹自己时运不济,末尾更直言悲愤:“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均表达了才华未能施展,空有报国之心而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后世滕王阁建筑美学诗文普遍带上了这样的叹息,充盈着对传统文化反思的忧患。

  

  滕王阁建筑美学诗文中那些反映不遇时的作品,那些表达身世经历、仕途坎坷和对世事浮沉、沧海桑田深刻感受的作品,从社会理想、仕进愿望和世事沧桑的层面,或怀古叹今,或追忆往事,或感时伤世,或叹人生离合,有很大的抒情空间。宋代赵长卿的《鹧鸪天?只惯娇痴》感慨“落花流水一春休”,元代梁寅的《金缕曲?泊南浦》看见“画栋朱帘歌舞地,风景已非前度”,虽然庆幸免于“乱离苦”,但见春去光阴逝,仍不免萌生归隐的念头。明代喻综有《上调?南浦?滕王阁建筑美学怀古》和《上调?法曲献仙音?滕王阁建筑美学怀古》,诗中问“忆从前何事不染情?”感慨“日月销磨,今古不见旧旗旌”,叹息“人去阁空”、“几度变更今古”等等,均表达了不遇治世引发的怅惘。

  

  “遇”是机会,也是待遇,它既有偶然性下的机缘巧合,更有在制度和规范引导下的发现、培养与任用。在专制时代,君主或上司不仅希望被提携的文人对自己感恩戴德、竭诚尽忠,而且也有这样的制度支持他们。因此,文人穷达转换之间,君上的因素就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在文学的视野中,得“遇”的欣喜和“不遇”的感伤便总是游走在字里行间。但是如果没有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愿望,是不会有怀才不遇、无路请缨之悲慨的。世事艰难、有志难伸之所以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士子共有的叹息,正是基于他们对理想的孜孜以求,对社会、民生、历史、现实强烈的责任感与担负。因此抱定“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决心,即使路途再艰险也不放弃追求。

  

  三、表意坚之气,崇高尚节操的精神追求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坚气豪,成为滕王阁建筑美学人文精神的一个亮点。这种意气,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从中可以读出中国文人面对坎坷的坚忍,读出他们极重操守、气节与不屈不饶的追求。历史上,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就在这里洋溢过。诗人曾在江西为官,早年战斗经过滕王阁建筑美学时,留下了一篇感怀之作:“五云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日月四时黄道阔,江山一片画图长。回风何处搏双雁?冻雨谁人驾独航?回首十年此漂泊,阁前新柳已成行。”诗人看到战乱中的滕王阁建筑美学不禁想起了当年和平盛世里的滕王,而如今自己“回首十年漂泊”,方觉得蓦然之间,新的柳树已经长大成行,而自己奋斗了一生的功业却仍然没有建立。文天祥坚守着自己的心中大志和傲然气骨,这种精神不但表现在追求自己的报国理想上,更表现在他的民族气节上。在被捕入狱后,诗人不贪生畏死,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宣言,这种舍生取义、坚韧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在有些作品中,作者借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和亡国之思的深情。元初诗人虞集是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宋亡后徙居临川崇陵,曾作《滕王阁建筑美学》诗,其中一首说自己倚危楼见江阁苍茫,看不厌满目江山。作品中便有“落霞飞送”、“剑气冲牛斗”等诗句,足见王勃《序》的影响,更以“我欲乘鸾朝帝阙,五云深处是长安”作结,虽未露民族豪气、铮铮铁骨,但也自然显现出异族统治下汉族文人内心的归属意向。

  

  四、赞江山多娇,言人竞风流的艺术情趣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滕王阁建筑美学诗文中最为人熟知的佳句,是滕王阁建筑美学美景的标志性赞誉。滕王阁建筑美学是观景的佳处。除了有王勃《滕王阁建筑美学序》的绝妙描写外,在大量的相关诗文中,类似的赞语很多。张九龄有《登城楼望西山作》,韩愈在《新修滕王阁建筑美学记》中赞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建筑美学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宋朝大观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建筑美学,丞相范致虚为之作《重建滕王阁建筑美学记》,在这篇重修记中,范致虚描绘了凭楼所观之壮景:“尝试凭高而四观,景物之富,固不乏矣;而其所谓竞争秀争流者,未之兼得也。独于其西有山焉,云烟葱茏,岩岫蓊郁,千态万状,毕献于其前;有江焉,则波涛浩渺,岛屿陂陀,春涨秋澄,横陈于其下……”在这大气浩荡的图景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眺望江山葱茏、大浪拍起时,内心的起伏跌宕与畅然开阔。作者甚至直接坦言面对多娇江山心中涌动的“竞风流”的激动。但是,江山多娇、美景良辰却改变不了人生短暂的无奈。对此,范致虚在文中流露的是想要赢得有价值、有意义人生的渴望,流露出安邦立业、追求理想实现的感慨。最后对于今昔的感叹,表露了自己渴望功名垂世的心情。

  

  滕王阁建筑美学自建阁以来,就与文学、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在现代的歌舞、戏曲、诗文、绘画等艺术形式中以此作为创作元素的也有很多,尤其以江西的艺术创作最为突出,成为赣鄱大地上一个鲜明的符号。在南昌,它更是作为一张城市名片、一份城市骄傲,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南昌瓷板画、微雕艺术就是其中明例,其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以滕王阁建筑美学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或者选取建筑、诗文、故事等方面的一些元素进行再创造,有的微雕作品甚至就是在方寸之间、细微之处刻写《滕王阁建筑美学诗(并序)》。

  

  五、对滕王阁建筑美学文化意蕴的现代表达的思考

  

  2011年10月16日,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在南昌召开,其开幕式表演的序幕即命名为“仙阁临风”,故事就是以滕王阁建筑美学为背景。美轮美奂的表演、乘风而至的王勃、拔地而起的滕王高阁、依次出现的古代著名江西籍才俊、充实有力的旁白解说……不仅很好地展现了这座才子之阁的风采,也表达了才子之乡的骄傲。

  

  但是时至今日,对滕王阁建筑美学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探究,仍多是围绕《滕王阁建筑美学序》展开的,对滕王阁建筑美学文化艺术价值的研究也多是从建筑与王勃《序》出发,言与其相关的书法、绘画、戏剧等。其表达,从语言符号运用讲,或对表现英雄失路的压抑、有志难伸的愤懑和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精神的关注,或对辞赋文化、典故文化、建筑文化等的分析。而对为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提供机会的雅聚仅作背景提及;对王勃敢露锋芒的胆气仅作成文铺垫;对时为地方官的洪州都督阎伯?的摒弃嫌隙、识人容人的度量和赏文、识文的慧眼则讲之甚少、宣之甚少……。从非语言符号的角度看,开展各类文学、艺术活动,搭建展现赣地民风民俗平台,滕王阁建筑美学或文或商,为公关搭台,给经济唱戏,为业绩助兴,被随意?扯,已渐无性格可言。笔者认为将滕王阁建筑美学打造成一座高雅的文化殿堂,并在语言、非语言符号表达上精心策划和组织,使之与名楼应有的文化形象相协调、相匹配,这当为今人的使命。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相比西湖、孔府,滕王阁建筑美学是个“点”,占地有限;相比西湖、孔府,滕王阁建筑美学文化意蕴及其现代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但我们认为,经过认真分析、精心策划与有效实施,这个“点”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在文化层面上赋予其新的生命。笔者认为,对那些有着悠久历史,或曾留下深刻印记的人文景观、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若能突破一事、一物、一人的限制——以滕王阁建筑美学为例,若能更全面、深入地分析其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并将其进行抽象,以拓展滕王阁建筑美学文化的艺术表达与现代价值,将有助于探索基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滕王阁建筑美学文化意蕴的传达,促进名楼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更对城市形象的打造,文化品位的提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昱

上一篇:软件设计美学发展探索与应用论文(共2篇)

下一篇:基于高层建筑美学价值的思考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