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挖掘习作资源,写出农村特色

发布时间:2015-12-11 17:21

摘 要:

关键词:
  几年来在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感觉到农村学生普遍厌倦作文,怕写作文。即使写作时也会出现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抄的“移植式”的作文。追究其原因,我们老师则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怎能”炊”呢?其实不是这样,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就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灵活机灵。现实生活为学生提哦那个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作文开辟新天地。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挖掘农村习作资源,写出农村特色呢?
  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最重要。许多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毫无新奇之处,那时因为他们没有把真情投入生活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回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热爱家乡,感悟家乡的美丽与变化。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因学生长期受优秀习作和电视文娱节目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农村没有美丽的公园,漂亮的住房。因此不留心农村生活环境,甚至讨厌农村生活。教学时,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农村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如:青翠的群山,甘甜的泉水,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田间小路,清香的稻花等等。春天,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走出校园来到田野,体验鸟语花香,感悟春天的美丽;夏天,让孩子们观察夜空,悄悄地聆听虫鸣蛙叫;秋天带孩子们到田野,观察金色稻田,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到果园,体验收获的感觉。这样让学生慢慢的喜欢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学生在“爱家乡” “家乡的变化”等作文中才能写出特色,写出内涵,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 体验被爱,关爱身边的人,生成新的习作话题。
  农村生活是一潭深水,看不见爱的流淌。农村孩子有的没有开过一次生日宴会,感受不到生日的欢快,也没有收到一张贺卡,感受不到节日的欢快。出现“站在饭锅旁边饿死”的现象。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教师的一个眼神,家长的一个爱抚,同学的一声问候中获取情感的安慰,体验人间真情。学生只有在感受到他人的爱时才会关爱他人。这样在写人记事时才能情动辞发。记得我在新接一个班级时,就特别留意了学生的生日,就发现有好几个孩子的生日都是九月份,而且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于是我就和班委干部商量,悄悄地为这些孩子筹备了一个生日会。利用班队会时间为这些孩子过来了一个集体生日。孩子们也为过生日的孩子送上了祝福,我感觉到这次活动之后,同学们之间更加互相关心。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的生日快到了,爸爸妈妈远在宁波,爷爷奶奶最近农活特别的忙,几乎把我忘了,我真的觉得没人关心我。可是老师和同学们却记得,还给我们过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生日,我又大了一岁,我觉得我太幸福了……”这样同学们在感悟关爱时,也多了几分写作题材。
二、 抓做生活素材,生成优秀习作。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抓生活素材,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才能生成优秀习作。
  记得又一次作文课时,突然教室外狂风大作,随之倾盆大雨。雨点很大,打在屋顶上当当作响,雷声也很大,噼啪的声音使孩子们即兴奋又害怕。孩子们顿时被这突然而来的景象吸引了,纷纷扭头向窗外望去。说的说,议的议,教师乱成一团。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好好感受一下这场如夏以来的第一场雷雨了?于是,我放弃了想强把学生的注意力转过来的念头。夏天的雨就是这样,来得快去的也快。不一会,风停雨住,雷声消失。学生们的注意力又从新回到课堂。我就让学生说说刚才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以及产生的联想。学生们就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说完了之后便让学生把刚才所看到的写在作文本上,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次写的雨景的作文,竟比以往描写景物的作文显得生动的多,用了很多亲近自然地语言。读起来,已没有为了作文而写作文的感觉,逐渐消除学生们的畏难情绪,在生活生产优秀习作。
  总之适时引导孩子们多从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主动地参与生活,了解生活,挖掘习作资源,也能写出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特色。

上一篇:贵阳话“完嘞”句式探究

下一篇:电视节目命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