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休闲农业发展设想现状问题研究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10:52

  

第1篇: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乡村环境、农业景观、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和农家习俗等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整体设计,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新型产业。现代人的社会生活压力大,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因此休闲农业为人们提供了放松心情、回归田野的场所。同时,促进当地农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1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休闲农业开始逐渐兴起,早期休闲农业的形式是以观赏果树为主的果园、家庭型的农家乐为主,观赏性的农业旅游。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发展旅游与农业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水平提高相互影响下,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农业景观结合生产的发展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和喜爱,并且影响人们的生活、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方式。休闲农业发展速度迅猛。回顾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兴起阶段(1980—1900年)、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年)、规范经营阶段(2000年至今)。目前,全国各地开始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高新农产品,开办各具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使得休闲农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结合农村产权的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同时也希望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普及能对休闲农业的现状问题有一定的改观。


  2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2.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利用乡村原有的农田、林地、池塘等资源,开发乡村优质的农业资源、丰富田园景观类型为主的经营模式。该模式通过举办体验农耕、果蔬采摘等不同的主题旅游活动,将旅游业与农业相融合,激活乡村旅游开发。


  2.2农业文化旅游模式


  以宣扬传统农业文化为出发点,利用农耕文化公园、生态观光园、农产品展览馆、农业博物馆等场所,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文化,学习和交流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的开发模式。


  2.3农家乐旅游模式


  这种方式多以家庭为单元经营,大多是农民把自己的住宅进行简单装修,种植一些瓜果蔬菜,制作一些特色菜肴来接待游客。这些农家乐大多位于自然风景区周边,方便游客去景区游玩,缓解景区住宿不足的问题。由于其开发成本低、价格较为优惠,并且地处农村,有着质朴的乡土风情,因此备受游客青睐。


  2.4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且各具特色。该模式重点传播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民族习俗、特色节庆。保留具有民族特征的景观,恢复特色民族古建筑。开展民间技艺、民族节庆活动、民族歌舞比赛、乡村歌唱大赛等旅游活动,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


  2.5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在创建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发原生态的古村落和新型乡镇观光旅游,打造最美村落、独具特色乡镇。从而推动我国古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2.6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天然的山川水域、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登山、森林探险、滑雪、划船等旅游活动,建立一种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3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


  国内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较少,难以满足当下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经营者利用现状自然环境,美化池塘、农田、养殖场等地方,建设一些休闲娱乐的场所和管理服务设施,于是就简单地把休闲农业搞起来了。正是由于这样低成本的投入,高利润的回报,使得休闲农业发展迅速。而游客门来园区内也只是进行采摘瓜果,尝尝农家饭。或者有池塘供游人垂钓。


  3.1前期调研不充足,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


  近年来,休闲农业对促进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显著,一些地区的领导、经营者和农户敷衍前期调研,省去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没有进行评估审查等。在不了解客源的类型、分布、市场的规模、游人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仓促建设,利用原有农田盲目搞起休闲农业。其结果是重游率较低,自己砸了自己的产业。脱离本地的实际情况,造成产业有明显的人工化痕迹,这就成了人造休闲农业,违背了发展休闲农业的目的和休闲农业的原生态特征。


  有些投资者为当地有一定资产的农民,或者外出赚取一定资本的当地居民,回乡创业。其一般依据自己的想法或盲目模仿他人的开发模式,急于开工建设。因此缺少宏观的规划、科学的部署及准确的市场定位,造成后期产业经营困难,管理不便,從而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建设与深度开发。


  3.2政府包办,过于依赖政府


  如今有不少农业园区,主要依靠政府注资运营,或者由政府出面将土地以较便宜的价格承包给企业,或建成后由政府直接养着,或者部分园区为了套取政府补贴,导致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这一方面是干部的考核制度和业绩观使然,另一方面是某些项目投资者过于依赖政府,缺乏自主的品牌意识。


  3.3档次偏低,缺乏自身的特色


  国内许多休闲农业所在的地方都是在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周边环境破坏恶劣。且经营者多为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较低,农民的现代服务意识和技能较差。因此存在部分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不科学、管理不规范、服务意识较弱。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有着丰富农业旅游资源,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并不多见,休闲农业的项目开发模式也十分雷同。


  3.4未充分兼顾农民的利益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搞好休闲农业。休闲农业的利益主要在政府机构或各个开发商手中,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忽略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土地流转困难、运营方式不规范、农民就业机会少、破坏农民宜居的居住环境等问题。


  3.5宣传力度小


  休闲农业在对外宣传策略上,形式单一、影响范围较小、周期较短。在宣传手段上,也未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大型的休闲农业旅游点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大部分项目产业形象不突出、没有形成品牌以及旅游附加值低,而小型休闲农业旅游点宣传只是依靠一些社会组织宣传或者口口相传,导致一些拥有较好资源的休闲农业发展缓慢。


  4结语


  我国休闲农业的规划建设虽然起步较晚,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建设工作,且产业的市场需求逐年递增,发展空间很大。休闲农业项目能够整合资源,实现多个产业的融合,体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缩小城乡经济,带动农业和旅游业经济发展。当前,休闲农业日益呈现出专业化、多元化、综合化、复杂化的特点,不断推进现代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向未知领域探索。


  作者:马新

  第2篇:黄冈市休闲农业发展设想


  近年来,休闲农业的发展成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对发展休闲农业十分重视,接连出台了多种政策大力扶持。如何发展休闲农业经济,推动现有农业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型,成为当前从国家到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发展休闲农业,首先需要对地方的农业特征、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寻找特色优势。


  1休闲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1.1休闲农业的内涵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1]。通常意义上,休闲农业利用农业的生产资源包括农村的田园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此外还可以与农业相关的农林渔牧生产和经营的各个过程以及特有的农家文化与生活相结合。休闲农业是以旅游内涵为主题,进行精心策划和开发,经过科学运筹和规划,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休闲来盈利的农业经营形态。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通常使用的手段包括农业观光、旅游、度假、娱乐等休闲方式。因此,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的基础是现有的农业资源,主要的目标人群是城市游客,其在产业上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农业资源基础衍生出的服务经营方式[2]。


  1.2休闲农业的特征与功能


  休闲农业的主要特征包括:①以农业为主体。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服务的一系列农业活动。②服务商品。在休闲农业中,商品不再仅仅是农业活动所产生的农产品,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休闲服务本身也是服务商品的一部分。③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④明确的市场定位。休闲农业带有服务业的特性,而其服务对象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即以城市游客的休闲服务为基本内容。


  休闲农业的主要功能包括:①生产和生态功能。休闲农业是一种多功能农业,它严格按照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要求,采取集约化生产方式,形成研—产—销一条龙经营链条[3]。休闲农业能为市场生产提供鲜活嫩的农副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物质消费需要。同时,还能以其特有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让人感受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乐趣。达到体验生活、增长见识、怡情怡智、陶冶情操的效果。②经济和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指的是能够达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目的。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利用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功能指的是其能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加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文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达到社会交流的功能。③教育和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指的是其可以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学习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途徑和方式,还能促进农村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和农业产业文化的发展。能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激起人们参与的兴趣。④游憩和保健功能。休闲娱乐是休闲农业的一种基本功能。通过提供各种以农业生产生活为内容的休闲娱乐平台和服务,有助于城市居民紧张的生活得到放松,舒缓压力,还有利于游客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陶冶性情,净化心境。


  2黄冈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地理条件区位优势


  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下游东岸偏北、大别山南麓、京九铁路中段,是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风水宝地;是将星闪耀、民风淳朴的老区。黄冈境内自然景观独特。大别山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在境内绵延数百里,山奇水秀,大气磅礴。龙感湖现有水域面积2500km2,是全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三角山是鄂东名山之一。黄冈森林景观卓越,森林茂密,古树名木众多;生态资源丰富,是天然博物馆、绿色基因库、动植物栖息繁衍的“理想王国”,其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而且科研价值高。黄冈的这些区位优势、地理条件优势和资源优势对于吸引客源、开发资源、集中构建休闲农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2黄冈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黄冈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贤咸至,胜迹如云。这里诞生了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活字印刷发明人毕升,医圣李时珍,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发生了黄麻起义、红四军成立、新五师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孕育了董必武、陈谭秋、包惠僧三位中共一大代表,李先念、董必武两位国家主席,王树声、陈锡联、秦基伟、陈再道和林彪等二百多名解放军将帅。与其他的资源优势相比较,黄冈的文化资源优势能够更进一步增强黄冈旅游对外的吸引力,整合优势资源,相互推动促进发展。


  2.3黄冈特色农业资源优势


  黄冈的农业资源优势明显,种类繁多。黄冈是著名的桑蚕基地,产量占到全省80%,更是全国闻名的丝绸生产基地。鄂东大别山区罗田是全国闻名的板栗第一县。英山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英山更是全国名茶基地。李时珍故乡的蕲春是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著名的药市和中药材基地。麻城福白菊被农业部登记为全国首批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黄梅青虾”是黄梅县特产,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红安县是全国有名的“花生之乡”,花生和红苕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黄冈具有独特的农业文化和农业产业,这些资源构成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3黄冈休闲农业发展理念


  休闲农业的发展依赖于相应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从黄冈本身的特色与发展优势分析,需要以文化打造品牌,以特色聚就品牌,以体验宣传品牌,以优质提升品牌,立足三大板块,做强四大支柱。其中三大板块为红色板块、绿色板块和人文板块。四大支柱为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人文文化、科技文化。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现实条件和相关的政策指导,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在这种格局下,有效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3.1挖掘特色文化优势资源


  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与旅游业进行结合。文化是一种社会资源,文化产品和文化设施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产生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构成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独特文化资源。文化在休闲农业中备受青睐,是休闲农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黄冈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依赖特色文化资源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与树立优势品牌。具体对策与规划中应做好以红安、麻城、团风为代表,黄麻起义、红四方面军挺进中原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红色板块;做好以麻城(杜鹃花海)、罗田(天堂寨、薄刀峰)、英山(温泉、毕升故里)为代表的绿色板块;做好以蕲春(李时珍故乡)、黄梅(禅宗故里)、浠水(闻一多故乡)为代表的人文板块;还需做好绿色食品的科技板块。


  3.2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的经营意识


  休闲农业与传统旅游业的不同,在于休闲农业追求个性化。它力图以针对性强的休闲形式,让游客体验到独特性,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在发展休闲农业多样化以及具有独特性的旅游项目时,要具有以市场化为指导的独特性经营意识。需要抓住游客对于农村产品特色以及文化产品特色的心理需求,加强对于有独特性的服务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从而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休闲农业的发展。


  3.3增强游客参与性,提高体验效果


  休闲农业注重的是游客的感受、体验和享受的过程,它更强调心理感知,更加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4]。参与性就是游客参与其中,成为主角;而体验主要是指游客在休闲农业中的具体感知与自我认同。体验的主要方式是基于休闲农业的场地,依靠农业景观和文化,以农业活动为过程,让游客参与到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从而为游客留下有纪念价值的回忆。在这种自然环境下由游客自身的活动所创造的精神体验对于游客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这种活动的载体是旅游体验,它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创造满足自身情感需要和特殊经历的过程。基于黄冈的特色文化资源,要深入挖掘能够增加游客参与性与提高体验效果的项目,增强休闲农业的特色吸引力。


  4体验项目与实施设想


  4.1黄冈休闲农业体验项目设想


  1)大别山茶园观光休闲体验,即采茶,煮茶,品茶体验。以大别山所特有的茶园为活动场景,让游客参与到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体验中。利用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遗迹大别山特有的茶园资源,构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主题活动。


  2)罗田摘桑、养蚕、缫丝剥茧、织布、染布体验。以罗田所特有的桑蚕基地为舞台,构建富含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桑蚕田园生活景观,让游客在桑蚕采摘和纺织活动中体验中国传统的田园生活。


  3)浠水策湖水产观光休闲体验和垂钓体验。以浠水策湖丰富的水产资源为基础,构建一系列垂钓园,让游客在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水产资源中享受垂钓的乐趣,感受远离城市繁杂和压力的宁静生活乐趣。


  4)罗田采摘,品嘗甜柿体验。英山采摘,品尝猕猴桃体验。以罗田和英山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基础,构建具有特色的农产品采摘园,让游客参与到具体的农业生产生活中。


  5)黄梅龙感湖鸟类之乡观赏体验。以黄梅龙感湖丰富的鸟类自然资源为基础,构建富含自然气息的鸟类观赏公园,让游客能够感受在城市中无法体会的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


  4.2黄冈休闲农业实施设想


  1)修建以观光为主题的农园。针对黄冈目前已有的规模农园进行修葺、扩展和设施完善。同时修建几个大的上规模的观光农园,打造几个品牌,让其产生品牌效应。如罗田可建板栗观光园,蕲春可建中药材观光园,英山可建茶叶观光园,均采取采售一体的形式。让游客能够在这些农园中,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乐趣。同时,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例如中国茶文化、桑蚕文化、田园采摘文化等活动,让游客在享受农业活动的同时,还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2)修建以休闲为主题的农场。为了将休闲活动引入到农业活动中,构建的农场需要提供以休闲为主题的农业活动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特色农场景观的观赏活动、特色农业生产生活的体验活动、自然生态环境的观赏活动,从垂钓、采摘到自主烹饪和品尝的活动等。此外,在特色农业活动之外,还需要提供一般的休闲娱乐活动,如住宿、度假等。


  3)修建以农业活动为主题的公园。休闲农业的目的是能够让游客休闲放松,因此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个目标。主题公园一方面可以让游客参与到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也能达到宣传本地特色农业的目的。例如构建特色农产品的展览馆和交易市场等,可以在宣传的同时,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主题公园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休闲活动服务区、游客游览观赏区、特色产品与文化展览区以及特色产品交易区等,票房收入由政府和企业按投资比例分成。


  4)农民自办农家乐。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及乡村田园资源,兴建一批休闲、娱乐、餐饮设施,让游客吃住在农民家,与农民零距离接触,与农民沟通,交流,了解农民的生存状态,了解农民的思想,有利于城乡互动,有利于城乡意识的相互渗透,还可增加农民收入。


  5黄冈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黄冈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夯实基础,完善设施,不断改善交通和配套条件,从而促进休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5.1政府牵头,统筹协调


  政府主导规划,将财政拨款、企业融资、民间资本引进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适当减税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到黄冈投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修建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农业公园等,不仅能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还能给黄冈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黄冈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运用政策杠杆,给予企业资本和民间资本以扶持,才能尽快改善黄冈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获利为民。


  5.2将休闲农业与景观生态规划相结合


  景观生态规划是针对一个流域或者比较大的区域对关系到生物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安全和景观美学的宏观格局开展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美学原理协调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将黄冈的休闲观光农业与黄冈的景观生态规划结合起来,利用地缘优势,因地制宜,以旅游润色农业,形成特色农业景观。增加休闲农业经营收入,从而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休闲旅游的发展,无疑将对黄冈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5.3加强宣传,注重信息传播,营造氛围


  为扩大黄冈休闲农业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必须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传播形式分为传统传播和网络传播。传统传播媒介又分为三种形式,即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5]。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黄冈观赏休闲农业的风采。利用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主流文化的宣传优势,构建具有口碑的大众传播品牌,形成可持续的传播动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黄冈的知名度,树立品牌,讓全社会了解黄冈休闲农业资源情况、特色所在,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让城乡积极互动,以获取最佳游客流量。


  作者:范昕

  第3篇:基于O2O模式的休闲农业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1休閑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农户参与到休闲农业旅游的大军中来。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6项。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口845万人,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而随着消费者休闲时间的增多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休闲农业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消费者青睐的旅游方式。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国内自驾游、乡村游等旅游形式成为出游常态。2016年国庆期间全国乡村游游客人数达129亿人次,在593亿总旅游接待人次中占比217%,成为长假出行的主要消费选择。


  2基于O2O模式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困境


  21乡村基础设施落后


  乡村目前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网络普及率低的问题。由于留在农村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很多农民刚刚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甚至都没有上过网,在这种情况下更不要说“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了,这大大限制了休闲农业O2O模式的发展。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虽有所增长,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很大。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91%,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31%,城乡普及率差异为360%,在网购、支付、旅游预订类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达到20个百分点以上。所以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农村人口的网络意识有待提高。


  22缺乏电子商务人才


  农业部通过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到2016年已经累计培训农民69万人次,但这只是让农民开始触网,和我们所要求的线上线下融合或者触网营销相去甚远。其实,不管企业经营的休闲农业旅游还是农户自己组织的休闲农业旅游,都存在缺乏电子商务人才的问题。懂电子商务的不懂旅游,懂旅游的不懂电子商务。因此,电子商务人才的缺失很难适应目前“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23网站宣传信息雷同


  很多触网的休闲农业都存在页面信息雷同的问题,没有针对产品的特点量身定做。针对很多农业园在淘宝或团购网站上的销售页面的调研发现,不同产品的页面宣传内容基本一致,没有产品特色,很多也只是进行网上图片和文字的堆砌。例如,无论是蔬果采摘、农业休闲、真人CS项目里的宣传图片和内容都是一样的,产品特色不突出,这样就很难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产生购买欲望。


  24推广形式单一


  很多企业将产品委托给旅行社进行线上线下融合,让它们进行网络方面的推广和宣传,可是通过旅行社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消费者很少。或者出现在团购网站上或者出现在淘宝上,没有集合各种新媒体营销方式的优势进行品牌传播与推广。推广形式很单一,这不利于品牌的塑造和口碑的形成。


  3构建休闲农业旅游O2O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31休闲旅游的需要


  一方面,人们的休闲时光增多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可能。大多数消费者全年休假时间已经超过100天,小长假出行和周末游的消费者呈上升趋势,度假模式也由“观光”向“休闲”转变。另一方面,城市旅游人群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需求层次的提高也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广大的目标市场。城市工薪阶层的较强的工作压力和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多势必使休闲游成为消费者心仪的旅游产品,更多人愿意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和家人、朋友休闲娱乐,而不再是疲于奔命地奔赴各个景点。自驾游的盛行更使得周边游休闲游成为一种可能。


  32智慧旅游的需要


  在我国全域旅游和电子商务井喷发展的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O2O模式的落后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不断加强休闲农业旅游O2O模式的发展是当务之急。中国在线旅游的占比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携程网、途牛网、去哪儿网、驴妈妈网等知名旅游网站订购自己需要的旅游产品,这些网站主要针对国内游、出境游等路途较远的旅游,而团购网站如美团网等则更多地倾向于周边游等短途旅游。但是我们看过这些网站后可以发现,输入“采摘”“农业园”等关键词后相关的信息少之又少,这与蓬勃发展的在线旅游市场显得格格不入。


  33口碑旅游的需要


  一方面,消费者消费方式的转变要求休闲农业旅游构建O2O发展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种旅游产品依靠消费者进行旅游体验后进行的评价形成口碑,消费者也已经习惯了通过在线网站查看这种口碑后做出相应的购买决策,而目前休闲农业的口碑主要是靠传统的口口相传,可是口口相传的覆盖面有限,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需要。整个农业产品包括旅游产品目前品牌意识落后,O2O模式可以为农业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4基于O2O模式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建议


  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休闲农业主触网


  一方面,应该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让农民及时触网。可以先加强农民对于网络的认识,适应网络的现代化,然后再慢慢适应用网络购物、支付、旅游等消费类行为,提高其对网络的信任度,从而实现自身的网络营销。另一方面,应该逐渐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物流深入农村。这是“互联网+”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这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农民触网了,物流自然也就通了;物流通了,就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触网。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当务之急。虽然目前政策上已经有所倾斜,但是还是不能满足休闲农业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42培养优秀的互联网人才,创新休闲农业产品


  首先,对已经从事“互联网+”休闲农业的人才进行电子商务培训,慢慢引导其加强对O2O模式的认知,创新休闲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休闲农业产品,注重其产品的特色,把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更好地结合。其次,对进行休闲农业却没有触网的企业或个人进行触网培训,加强其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并尝试用O2O模式经营自己的产品。最后,通过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培养电子商务的人才,并鼓励其投身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事业中去。这里面,职业教育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自从“互联网+”产业模式开始后,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农业人才或互联网人才,而是跨学科懂创新的人才,能够将农业和互联网很好地结合。


  43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方式,传播休闲农业品牌


  随着各种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品牌推广和传播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新媒体和自媒体可以以病毒营销的方式迅速让消费者知晓。目前,新媒体营销形式主要有博客营销、播客营销、微博营销、EDM、维基百科和搜索引擎营销、视频营销和社会化媒体营销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不仅仅限于团购和淘宝等方式进行产品销售,而是通过新媒体和自媒体进行品牌传播,从而带动产品销售。当然,也要注意如火如荼的新媒体快速传播的面具下,可能隐藏着昙花一现的风险,因此,要注意在品牌得以快速传播后做到品牌后期的维护,以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44改变对电子商务的认知,注重后期维护


  现在经营电子商务的人往往把精力的重点放在网站或者网页的初期建设上,网站或网页一旦形成,就等着顾客上门。殊不知,电子商务的运营才是休闲农业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所有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后期的维护,不断地引流并形成自己的客户群,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或进驻第三方平台只是构建休闲农业O2O模式的第一步,我们更加需要专业人才用专业的态度不断坚持后续运营的维护。


  5结论


  休閑农业和“互联网+”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与之相伴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休闲农业如果想快速参与到“互联网+”旅游产业中来,需要从意识认知、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使休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弓萍

上一篇:退耕还林实施措施问题对策现状分析论文(共6篇)

下一篇: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对策研究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