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优化思政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化路径

发布时间:2016-12-17 15:46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宣传作用。本文在对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总结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思政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现状,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结合课堂内外的现实实际,以期启鉴优化思政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化路径,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化路径层次化、科学化、系统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向作

 

  在新时期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不言而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是高校教师关注的重点议题。曾任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的吴潜涛教授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含义和根本要求,及时有效地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课题。” i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提出伊始,即与学校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了最重要的宣传、引导作用。尤其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与传授,与当今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性、客观性与可理解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把握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深入透彻地被学生掌握,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明确与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与升华发展,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拓新视域、新境界,对教育引导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ii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向作用是一个互动、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环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化路径的调整与完善起到了关键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对思政课堂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化路径进行重点探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内化于大学生的头脑,走进学生心灵,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渗透。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突破,各高校自开展教学改革以来,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以理论课为主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走向了广阔的社会天地和历史的天空。以黑龙江高校为例,发挥黑龙江各地历史资源的同时,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媒介,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与熏陶。

 

  如大庆创建了铁人精神学习基地,联合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基地,合力将大庆精神、大庆石油文化引进了高校课堂。在宣扬大庆铁人精神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铁人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恰恰与有着爱国、敬业旋律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是产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样本,也是当代大学生回馈社会、报销祖国的未来生动写照。再如黑龙江高校充分结合东北殖民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历史底蕴中,加深爱国主义的理解与领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的历史中,爱国主义是仁人志士们英勇报国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在当下,爱国主义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成为了新时代、新形势下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以哈尔滨为例,思政实践课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哈尔滨当地历史资源,与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烈士陵园、东北烈士纪念馆。在深刻感受哈尔滨殖民历史的同时,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的涵义理解更加透彻、深刻,激发了青年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起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化人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路径研究

 

  外化即外化于行,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行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之所以必要且与现实有必然联系,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有优秀精神与品格,在这些品格精神中,都能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子。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社会主义优秀精神的集大成,也是具有极强的外化性、实践性。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与共和国的前进与发展紧密相连,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榜样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夯实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基础。对于青年学生来讲,新时期的奋斗,不仅建立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史上,还应着眼与当下和未来,坚定地进行创新与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先进品格,是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对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为此,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依托于校园文化,立足与各学校实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创新的时代气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意义。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思政课充分发扬中医药文化特色,在课堂中生动地引用中医药文化资源的案例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如介绍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不计名利,沉默数十年潜心研究青蒿素,这既是她个人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和中国人的荣誉。屠呦呦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获奖,更在于她获奖之前的几十年的沉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从现实出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命运,关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问题。根据时代发展新形势,实施协同创新的同时,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化路径的创新作用、促进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破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学科意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理论上讲透、讲清,并合当前现实与实践教学资源,用规范的、专业的、学生能理解的语言与案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外化,让学生获得课上与课下的多方位价值观感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化路径的研究水平,巩固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作者:宿萌 来源:智富时代 201612

上一篇:当代中国“两会”与社会主义民主两种重要形式的关系

下一篇:论网络舆论引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