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12-10 20:19

  习总书记讲培育和形成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和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抛弃传统文化作为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天而降,更不是几个学者凭空想象,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植根优秀传统文化——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中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讲: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说明了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基础。无疑,中国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各种价值观、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诸多学者提出了要直接借用西方的核心价值观,为己所用。这一观点的危害性是极其巨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具有独特的生长环境与特征,我们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备且符合自身特征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盲目的把源于古希腊与基督教文明所形成的西方价值观照搬过来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科学的。如果不能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植根于对中国优秀价值理念的高度概括,那我们的价值观是毫无生命力可言的。更不可能让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毛泽东同志曾经在谈到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所以,中国现时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传统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培育,既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获取全体公民的认同、引起大众的共鸣,又要积极的吸收和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精髓。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如何培育和践行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努力。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制度建设,进行全面社会治理,树立正风正气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依靠制度约束。首先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鼓励守信、惩戒失信。其次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多种方式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可以树立道德典范,每年各大新闻媒体评选出的最美道德人物最美法治人物等道德模范,通过媒体的力量让大家知道,其实最美人物就在身边,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最美人物,以此来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第三要树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2.选择恰当的传播方式,让核心价值观生动落地

 

  一个好的理念,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传播至关重要,要将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巧妙地融入家庭、融入大众文化当中。

 

  中国文人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古人很讲究家风,好的家风直接决定了社会肌体的健康与否。所以古代的文人氏族为了使其家庭成员能够锤炼出优秀的精神与品德,以求自己的子孙能够光宗耀祖,留下了诸多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家训、家规信札等等,诸如《朱子家训》、《陆游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这是凝结着几千年来代代传承下来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是一份非常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神遗产。结合我们当前实际,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树立新的家训、家规。让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的落地生根。

 

  3.注重立德树人,学校教育采用多种形式

 

  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应从小抓起,推展到中小学的教育中去。避免传统课堂说教式的灌输。采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使青少年在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日常生活中,受到浸润、熏陶和洗礼。首先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编写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教材,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文化知识有所认知,通过问题探究、兴趣激发以及思想交流来使青少年感受、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学校建立国学教室书法教室等,聘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能够充分体现传统的文化与精神的相关课程,并结合的举办相应的知识竞赛、书法比赛等。第三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广泛的开展各项参与式、体验式的教育活动。比如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实践学习各种优秀的民间手工艺术活动,组织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互助活动、义务劳动等,以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精神纽带和心理归宿。我们要挖掘好、保护好、弘扬好、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财富,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作者:穆宣孚 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 201612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问题境遇

下一篇:分析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