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对全球化背景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15 11:21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切实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坚持历史、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坚持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统一,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全球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全球化主要是指人类不断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超越制度和文化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的交流、对话、协调和沟通的过程和趋势。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不仅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还给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加紧研究这一进程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
   一、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社会主义价值观主要指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类未来社会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而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承的一整套根本原则,它从深层次稳定而又恒久地影响着个人和民族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因而,在全球化进程中,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一直坚持“自由人的联合体”,即“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道化与崇高性。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体现了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国情之中,它要发挥既符合当代中国发人民需要,又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支撑与精神动力作用,只能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主题。这两点,都着重表现在“一条主线”和“四个保障”上。
  1. 一条主线: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里的发展,除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同时也包括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谁抓住了机遇发展,谁就走在世界先进国家的前列;谁错过了机遇,忽视了发展,谁就变成落后。中国上两个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忽视发展,固步自封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的历史也证明,只有时刻牢记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才会国富民强,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故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始终要将科学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的主线,通过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最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四个保障
  (1)经济保障——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富裕把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统一起来,既体现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统一,又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其实质是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的反映。共同富裕的全面落实有赖于物质的高度丰富,有赖于国家经济的高度发达。针对目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贫富差距悬殊的现状,更要通过教育、分配、舆论等方面措施,促使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政治保障——民主自由。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民主与自由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自由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价值。党正加快改革,努力让广大人民享有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自由,符合世界政治潮流趋势。但也要看到,无规矩不成方圆,民主自由必须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的民主自由历来是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以民主自由为核心建构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观,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文化保障——繁荣兴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必须建设成繁荣兴盛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现出体现大国风度高度文明的文化。建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既与优秀传统相承接、又与时代进步相一致。
  (4)社会保障——和谐文明。和谐是指一种融洽相处,快乐成长,共同发展的文明状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社会要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要和谐相处,社会与自然要和谐发展。
   二、全球化背景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1.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各国的企业、跨国集团、金融机构、文化教育机构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进入我国,意味着对国内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全面的影响。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良莠不齐,给国人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首先,经济的差距、生活方式的差异使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内心冲突。无可否认,市场经济使人们树立了发展致富的理念,但同时,它也使很多人受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的负面影响,西方纸醉金迷的生活对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也造成一定的冲击。
  其次,东西方文化差异也给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思想文化上不断向中国渗透。

  必须要看到的是,全球化进程已对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价值失落、价值混乱、价值扭曲等现象,比如说,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背离,公正伦理与关怀伦理的疏离,只顾追逐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的观念,权利与义务的分离等等。这不仅给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思想和道德障碍。
  2.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尽管全球化进程中存在诸多价值冲突,在一定的时期会使人们感到价值理念上的迷失,但不可否认,价值观的建构需要一定的资源,社会主义价值观应是对人类文明史上一切合理价值理念积极扬弃的结果。全球化正是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关于里斯本小组的专家们试图提出的基本世界性契约”会议—— 以消除不平等为特征的文化契约,以宽容和国际文化对话为特征的文化契约,以全球调控为宗旨的民主契约,以共同生活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地球契约等,这些理念不但有利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整个人类的和谐进步。中
国的传统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世界各国先进的文化价值观构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代建构的重要资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观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面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讲民主、讲文明、求发展、求富裕、求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梁启超在批评中国的旧史学时曾指出“四蔽”:“一曰知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在全球化背景下怎样才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上,我们也可借鉴这些批评,以史为鉴,坚持“三个统一”,做到既知有政府又知有国家,既知有个人又知有群体,既知有历史又知有责任,既知有事实又知有理想。
  1. 坚持历史、现实与理想的统一,采用历史纵向分析的方法,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溯古至今,中国英雄辈出,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涌现出多少能人志士,远至朔风放牧的苏武,中至岳飞、郑成功,近至无数革命先烈,今至郑培民、袁隆平等人,他们的赤子情怀,拳拳爱国之心被人颂唱千古。我们应效法先贤,激发民族自豪感。今天,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回顾历史,中国拥有过辉煌,也经历过耻辱,珍惜今朝,展望未来,中华民族必将会全面实现伟大的复兴。
  从历史纵向的角度,通过鲜明感人的历史事例、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和先进的现代典型,促使今人对先人的英雄气概感到自豪,以先辈们对人类科技文化的贡献引以为荣;同时也要对历史上出现的病态感到警醒,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追求未来美好的生活,怀抱爱国主义的情怀、复兴中华民族的激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激发民族精神,豪情万丈地去奋斗。
  2. 坚持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的统一,即采用国际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
  中国的改革开放只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不但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到2020年,将会初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虽然在某些方面,目前中国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他们毕竟是走了几百年的道路,而我们只用了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经过一两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
  尽管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不可忽视另一个事实,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因而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的统一,继续不断地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要认识到,党是有能力、负责任、顾全局的党,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党。作为中国人更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对祖国建设充满信心,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让改革创新的新时代精神生生不息。
  3. 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即通过学习先进典型,践行先进理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价值观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牢固的价值观必须植根于生活,因而,通过实践,培植生活感,回归人的生活世界不仅是社会主义当代价值的诉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同志曾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意不仅仅是倡导一种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来指导人们的实践。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要扎扎实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人们的理想信念是在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逐步树立和增强的,这就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从个人来说,可以通过学习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杨业功、王顺友等先进典型,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先进理念,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比如说,倡导共同富裕,那就让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消灭贫穷多作一分贡献;倡导民主自由,那就让人民体会到民主的意义与益处,为社会的发展积极向政府和有关机构献计献策;倡导公德文明,那就从小事做起,做个文明的现代人,尊老爱幼,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倡导和谐的生态文明,那就不浪费,不过度掠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把“知与行的统一”落到实处,通过实践体验来领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的意义,切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全球化时代,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利用好全球化的契机,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引领国家民族的前进。
   参考文献:
   [1]尹怡,杨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道德建设与先进文化[J].集团经济研究,2007(09):291–292.
  公方彬.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崛起[J].中国报道,2006(10):31.
  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瞿林东.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84–285.

上一篇: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新

下一篇:我国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以地铁5号线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