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3 09:45

  [摘 要]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须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始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2007年2月是邓小平逝世10周年,也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5周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纪念邓小平,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最主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深化他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整体进行研究
  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始终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正是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深入研究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将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在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提出了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他明确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1957年2月,毛泽东又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不够成熟,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于邓小平时期,研究这一理论必须认真研究邓小平的独创性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处于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是邓小平领导我们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在邓小平领导下,我们党胜利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一时期,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赋予中国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新的强大生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于邓小平之后,研究这一理论必须研究邓小平之后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扞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13年,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推进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国情,认真研究并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这些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文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时,对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产生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绝大多数学者只是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单个领袖人物思想的研究,即分别研究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以及这种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尤其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上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割裂了这一理论发展的内在联系;第二,许多研究没有处理好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只讲发展、创新,不讲坚持、继承,没有很好地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之间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三,有些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作简单对比研究,甚至还出现了用后一种理论来否定前一种理论、用贬低前一种理论来抬高后一种理论的倾向。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有人认为毛泽东只讲“阶级斗争”忽视经济社会发展,邓小平只讲经济发展不讲社会发展,******只讲全面发展不讲全面协调发展,而党的十六大以来既讲全面发展,又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种简单对比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此,目前我们在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各个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另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整体统一起来进行研究,尤其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放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新境界。
  二、始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善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发展来源于实践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无现成的本本可抄,又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必然面临大量开创性的、前人没有提出或前人没有涉足的课题,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的矛盾。但广大人民群众每天都在创造新事物、新经验,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在不断地产生丰富的新鲜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实际进行理论的探索、概括和创造。毛泽东曾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邓小平也曾明确指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
  我们党历来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党的每次全国代表大会,都要回顾和总结前一次大会到这一次大会之间的工作,并且要把这种回顾摆在更长时间的历史背景之下。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经验作了总结。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经验。1998年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时候,******同志对改革开放20年的基本经验作了总结。200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同志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奋斗历程的基本经验。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总结了从1989年到2002年13年的历史经验。可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历史根据的,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也可以说,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主要来源于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探讨。正因为如此,******同志号召全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2007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需要总结,积累的新鲜经验需要从理论上概括提升,党在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需要梳理研究,这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理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00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刚好30年。这30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积累的经验相当丰富。这些成就和经验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国际范围内展开的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讨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周边一些国家以及发展水平与我国相当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中国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年的成就和经验进行深刻总结。
  200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在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进行理论探索,也始终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近60年的探索充满着艰辛和喜悦,近60年的发展充满曲折和坎坷。近60年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向世人展示,近60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和理论提升,近60年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中蕴含的教训值得分析与研究。
  这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难得机遇。目前,至少还有以下几点工作需要做:
  第一,应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要通过这种研究,回答下列问题: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果?它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如何开辟的?它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各个阶段的发展有何特点?其三,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理论体系是怎样的?它包含哪些内容?它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或普遍性,又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即个性或特殊性?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等等。
  第二,应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总结。要通过纵向对比研究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用事实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通过横向比较研究说明:虽然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仍然处于低潮,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社会主义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成就的充分展示教育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党和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必须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应加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分析和概括。要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明确哪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哪些是我们必须认真汲取的教训?要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明确我们的改革开放有何经验教训。在当前,尤其要加强对“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中国经验”到底有哪些?它在哪些方面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共性?它又在哪些方面体现中国发展的特质?“中国经验”到底有无、有何世界意义?“中国经验”到底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底如何走下去?
  三、始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以理论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从国际形势来看,这一时期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深入发展的时期,是大国关系深刻变动、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变化的时期,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日益加快、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时期,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时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并且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的时期。在这个新阶段,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
  从国内来看,这一时期是完成中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前启后的时期,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型、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尽快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时期,是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奠基时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范围、拓宽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时期,是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敏感发展时期。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到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进入到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这一新阶段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内部矛盾和问题的新特点,改革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呼唤党的理论创新,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始终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一,必须时刻关注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世界形势的变化。要深入研究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切合中国实际的应对之策;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要研究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挑战,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要立足中国,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促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蓬勃进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系统周密地研究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获取理论创新的浓厚源泉和强大动力,勇敢地开拓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第三,必须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研究。目前,要着力回答以下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如何解决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何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化,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注释:
  [1]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00,57-58.
  毛泽东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300.
  ******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83.
  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谈:“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与中国现代化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4-9-28.

上一篇:正确处理“社”“资”关系

下一篇:宪政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