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早期道教经典中的家庭伦理道德

发布时间:2016-09-23 17:43

  早期道教经典提倡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虽然部分的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内容,但也形成了具有道教特色的伦理范畴。它提倡的孝文化中不仅要求赡养、尊敬和顺从父母,也进一步要求为父母求长生之道,还主张父母子并力同心,共同构建和谐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在伦理道德的修养,这一点绝大多数学者已形成共识,并且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主要来源。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家庭占有极重要的社会地位。正如陈顾远先生曾谈到的:从来中国社会组织,轻个人而重家族,先家族而后国家”1,家庭组织在社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决定了它对人们的道德生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于家庭的道德规范,早期道教的大部分理念虽然受儒家道德体系的影响,但它把人的道德自觉和宗教规范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得早期道教的家庭伦理独具特色。

 

  一、天下之事,孝为上第一

 

  “是发生于家庭内部的一种道德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儒学将孝当做一切行为的根本,孝是儒家家庭伦理的基石。道教的孝文化是伴随着道教的产生而形成的,天下之事,孝为上第一2”夫学道之为人也,先孝于所亲3”,不难看出,在以孝治天下汉代社会背景下,早期道教认为孝不仅在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它更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所在。

 

  赡养父母为孝的首要内容,居常善养,旦夕存其亲4”家中雍雍,以养父母5”,孝子应当尽心尽力地善养父母。未尝见善食以上其亲,是上孝子也6”,物以稀为贵,将未曾见过的珍馐进献给父母,这才是上等的孝子之行。不仅得到美食要给父母,还要使他们吃饱穿好,人生一子,而父母常得其乐而不饥寒者,是贤孝之子7”。反之,不仁之子……不养父母……捐弃沟渎,不得藏埋8”,那些不赡养父母的无义不仁之人,死后都将无葬身之处。身为人子,要全心全意孝养双亲,即使为了求仙而出家在外也应该定时回家省问双亲,出家之人……若在远,随四时省问;若在近,随月朔省问;在寒在热,在凉在暄,定省之时9”。赡养父母,使父母感到平安快乐、老有所依,这是孝的基本准则。

 

  孝道的另一个内容为尊敬和顺从父母,为子乃当敬事其父而爱其母10”,尊敬爱护父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如果忽其父母,背叛其父母11”那么天地甚疾之恶之,使其短命而早死也12”。孝子还应顺从严父之教令13”,顺从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是孝子时时遵守的道德规范。既然要顺从父母,也就要求不能欺骗父母,为子则欺其父母……罪过不除也14”。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同样是孝道思想的重要内容。

 

  道教信徒修炼的最终目的是长生不死,所以为父母求长生也是早期道教孝道思想的内容之一。正如《太平经》所说,作为上善第一孝子者,看到父母逐渐老去,应该独居闲处念思之,常疾下也,于何得不死之术15”,尽力为父母求得长生之法,常为求索殊方,周流远所也。至诚乃感天,力尽乃已也16”

 

浅析早期道教经典中的家庭伦理道德


  为父母服丧儒家特重之,春秋战国时厚葬久丧之风盛行,墨子提倡节葬节丧,道教是道家思想的继承者,主清静、反浮华,认为凡是道学,当知出家离俗,资于父母,生成恩重,不可无服17”,父母对子女的恩德深重,应为父母服丧,但治丧和守孝所投入的财力不能超过生前侍奉父母的程度,其葬送,其衣物,所赍持治丧,不当过生时18”,主张应感恩于父母,为父母服丧,但不应铺张浪费。

 

  此外,慈孝者,思从内出,思以藏发,不学能得之,自然之数19”,说明道教不仅要求做到外在行为上的孝,在内心情感上,也要发自内心爱戴父母。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看出,道教所提倡的孝道思想虽然部分继承了先秦儒墨道等家的观点,但它在宣扬这些道德伦理的时候,将它和学道成仙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学仙的必要条件,寿孝者,神灵所爱好也。不寿孝者,百祸所趋也20”不孝而为道者,乃无一人得上天者21”不忠不孝,罪之大恶22”,不实行孝道,是神灵所恶的,要想得道成仙更是毫无可能。这样看来,与儒家实行说教式的伦理体系相比较,孝道的实际效用将大大的增强。

 

  二、并力同心,共治一家

 

  儒家伦理强调家庭和谐,如《礼记·礼运》: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主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家庭成员的关系方面,早期道教认为父、母、子是家庭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者应保持最亲密的关系,相互依存、并力同心,共同构建和睦的家庭,男女相通,并力同心共生子。三人相通,并力同心,共治一家23”,父、母、子作为家庭中的重要角色,需做到父慈、母爱、子孝24”,从而形成和谐的家庭气氛。人有三名,父、母、子……此三者常当腹心,不失铢分,使同一忧,合成一家,立致太平25”,家和是国致太平的基础,早期道教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倡导家和万事兴的理念,这无疑对当时父母慈爱、子女孝敬、家庭的和睦相处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敬父母的忠孝之德、家庭和睦的和谐之德等有助于促进家庭关系的稳定,增进家庭生活的幸福,增强家庭的凝聚力,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家庭和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作者:曲新颖 来源:神州 20125

上一篇: 家庭伦理道德与私有权保护的法律碰撞

下一篇:试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