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利用“创造的教育”理论指导科技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5 16:40

  科技创新与教育密不可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章对如何构建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

 

  陶行知曾指出: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新课标特别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与陶行知先生谈到的创造的教育是不谋而合的。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抓住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萌芽,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创造发明的活动中去,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基于此,学校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小科学家等各种科技体验活动,以期培养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给予学生科技体验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以学科教学为基本依据,按照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开展小小科学家科技探究活动,分为地球科学(地理中的天文)生命科学(生物)、物质科学(物理、化学)、科学技术(小机器人)等四大类别开展活动,具体按照四个步骤实施。

 

  一、重视队伍建设,以赛代练

 

  学校科技工作由校长主管,分管行政干部具体负责,精心挑选有一定特长和动手能力的教师组成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从而有效地提高科技创新教育的质量。同时,教师精心准备、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既充分调动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在校园内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当能手的良好氛围。每个学期初辅导教师都对市赛、省赛、国赛的时间充分了解,组织学生培训的力度也相应调整,并针对各项比赛题型精心出题,让学生切实掌握每一章的知识点。对于操作实验题,学生必须既能做还要能写,即写出每项操作实验的过程。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在答题及操作上都心里有底,在各项比赛当中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积极进行宣传,全面铺开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学校多部门协助,如教学处、大队部和总务处等,同时班主任和科技教师大力推广。可充分利用校园科普宣传栏或校门处大屏幕展示一些有趣的实验,在校园内做各科目的小达人展板,在校门口展板展示相关海报等,力求全面铺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接触科技创新实践的机会。

 

利用“创造的教育”理论指导科技创新研究


  三、精心设计备课,层层培训

 

  科技活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要求学生在课堂里既动脑又动手,这就要求辅导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其中的重难点就是参加培训的学生因为年龄、动手能力的差异等带来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充分利用队员帮扶的形式,在分组时就注意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组成学习小组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学校每学年的学期初都会组织学生购买小小科学家实验箱,购买的年级主要集中在二三年级。购买实验箱后,五个科目的辅导教师利用每周的社团课来进行辅导,介绍器材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实验,一个学期社团课大概有二十个课时,为科技活动提供了时间和场地的保障。已购买实验箱的学生在做实验时,同班的同学也会一起来研究学习,也会建议家长为其购买,进一步增加了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人数。针对这一批学生的年龄、心理等条件,教师在初期培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对科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适合参加强化培训。在初级培训之后,学生已经能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此时可再举行校内选拔赛选出优秀的学生进一步培训。通过这些步骤,既保护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又发现了优秀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四、扩大家校合作,努力参赛

 

  教师要经常发动家长陪孩子一起观看科普节目,观察天文现象,在家里一起完成各种实验、拼装小机器人等。另外,在比赛前夕给参赛的学生和家长开会,发出温馨提示,制作紧急联络卡,登记学生信息和家长联系电话等。在比赛后进行总结汇报,举行颁奖典礼,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请孩子和家长代表发言,谈谈收获和感想等。

 

  五、结束语

 

  通过积极践行上述步骤,从2005年到2015年,学校连续11年参加该项活动,该活动已成为学校的第一大科技品牌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学校科技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能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科学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科技意识,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展望未来,小小科学家科技体验活动会越办越好,学生在这个活动平台也会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真正成为今天的小科学家,明天的大科学家

 

  作者:陈锋 来源:成才之路 201630

上一篇:珠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浅议科技创新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