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三峡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3-12-11 07:21

中国三峡杂志社

简介:长江三峡集团传媒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同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独资设立的新闻出版企业,2012年9月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成立。长江三峡集团传媒有限公司由《中国三峡工程报》、《中国三峡》杂志和《中国三峡建设年鉴》出版单位组建而成,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舆论宣传主阵地、新闻传播主渠道、文化产业主力军,承担着“维护三峡形象、树立三峡品牌、传播三峡文化”的重要使命。
法定代表人:杨骏
成立时间:2012-09-13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0000000004443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建设路1号

30分全给了!急求北京各大出版社杂志社的编辑部的地址电话!感谢!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招聘兼职打字员是真是假。 以下是招聘的条件?

一定是假的,网站连ICP备案信息都没有。我就没听说过照着打字的,网上的东西都是电子版本的,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不用打字员。纸质的东西,用扫描机就可以,也不用打字员。
网上的招兼职打字员都不可信,你别想了。要交押金快递费就更不靠谱了。有招文 字编辑的,也是对小说内容进行修改跟润色的
招网络写手,起价千字10-15,另外有分红,一本小说可万元以上。注意,这可不是你要照着打字,是写网络小说。 熟悉网络小说的来

什么叫刺茎菊科植物?

重点特征
草本、亚灌木或灌木,稀为乔木。花两性或单性,整齐或左右对称,五基数,密集成头状花序或为短穗状花序。头状花序单生或排列成总状、聚伞状、伞房状、圆锥状;果为不开裂的瘦果。
分布
被子植物第一大科,约有1000属,25000-30000种,广布于全世界,热带较少。我国约有200余属,2000多种,产于全国各地。
头状花序 弯道超车
如果有一个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朵花的比赛的话,一定要买菊科花卉啊,因为你以为的一朵花其实是几十朵、几百朵花组成的,这就是头状花序的神奇所在。
找一朵你认为分为“花心”和“花瓣”两部分的菊科花卉,雏菊、翠菊甚至向日葵都好,请仔细观察,“花心”部分其实是由很多小管子组成的,它们每个都是一朵完整独立的花,雌蕊、雄蕊、花冠、种子具备,叫做管状花。而那些像花瓣一样的部分,每一片同样是一朵完整的花,叫做舌状花。这些舌状花和管状花共生于同一个花萼和花托之上,形成头状花序,所以头状花序并不是一朵花,而是一个含有很多朵花的花序。
菊科分为管状花亚科和舌状花亚科,像雏菊这样拥有管状花又拥有舌状花的,属于管状花亚科,这一亚科里还包括只拥有管状花的植物,比如蓟属植物。舌状花亚科的植物则仅拥有舌状花,中心也没有管状花,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蒲公英。
长成如此奇特的头状花序,是菊科的智慧,它要靠很多小花聚集在一起伪装成“大花”来吸引传粉者,事实证明非常奏效。相对于许多植物来说,菊科其实很年轻,化石仅出现于第三纪的渐新世,却能弯道超车发展成被子植物第一大科,头状花序功不可没。
踩不死的小黄花
在植物学界流传着一个段子,在野外遇见黄色的菊科小野花一定要迅速踩死并毁尸灭迹,免得别人问你这是啥,你认不出来而丢了面子。
这当然只是个被菊科鉴定逼得咬牙切齿的“植物人”开的玩笑,谁真的舍得踩碎那些萌萌的小黄花?何况你真的踩得死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强大生命力说的基本就是它们了。
比如蒲公英——这可能是很多人唯一认识的菊科野花了,还是在果期才认得准——谁的童年没有吹散一只只蒲公英的毛毛球,任漫天飞舞的小伞兵带走自己懵懂又寂寥的心事呢?在花期,蒲公英的头状花序黄色舌状花瓣,和众多黄色菊科野花并无太大区别,以至于苦卖菜、黄鹌菜等都会被认作是它。不过请记住蒲公英属是葶状草本,有中空直立的花葶,葶上多密布蛛丝状的柔毛。它的叶子都是基生叶,像莲花座一样铺在地上,叶缘有明显的朝向下方的锯齿,它的英文名字dandelion(狮子的牙齿)就是这么来的。如果你就此认为自己已经认得蒲公英了?那菊科野花还有什么可怕的?蒲公英属大约有2000 种植物,叫做各种蒲公英,植物界正为此打得头破血流。
蒲公英属(Taraxacum )的拉丁名来自希腊语,意为“可缓解病痛的”,中医也自古就把它用作清热解毒的良药,古老文明的相通之处在植物身上特别多见。
从前我看见小孩子大量采摘蒲公英的黄花总想制止,觉得它们变不成小伞播种,蒲公英会被采绝。后来通过学习植物学,发现我可能是多虑了,蒲公英有特别强大的繁育机制。首先它没有特定的传粉对象,蜜蜂、蝴蝶甚至苍蝇,都能被它所用;在寒冷的早春,昆虫们都没出动的时候,它还可以自花授粉;气候特别恶劣的时候,它甚至不需要开花、不需要受精,可以直接通过卵细胞发育来产生种子;它还有强大的分蘖能力,通过地下的匍匐茎发芽,长出无数新的植株。
生命力如此强大的蒲公英,花语竟然是“留不住的爱”,可能是指它的瘦果小伞兵,风一吹就散了。也有找到紫色蒲公英就能找到完美爱情的说法,世间并不存在一朵紫色的蒲公英,但我相信会有完美的爱情就在某个地方。
至于容易被认成蒲公英的菊科野花,城市里比较多见的是中华小苦荬、抱茎小苦荬和黄鹌菜三种,它们三个的花朵非常像,都比蒲公英小上许多,不过大小这种事是相对的,不好当作判断标准,所以看叶子是比较保险的方法。其中黄鹌菜的叶子是倒卵形的,较宽大,叶缘有裂片,一般均为基生叶或只有一两片茎生叶。中华小苦荬的叶子是披针形的,先端尖锐,既有基生也有茎生,基生叶常有尖锐的深裂。而抱茎小苦荬顾名思义,它的茎生叶是环抱着茎一圈生长的,非常好认。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中华小苦荬的花蕊是灰褐色的,抱茎小苦荬的花蕊是与舌状花同样的黄色。小苦荬属有20多种脸盲植物,不必也不能一一认得。
安抚心灵的小白花
你以为踩死了菊科黄色小野花,白色的小野花就容易认清了吗?鉴定起来依然分分钟让你崩溃。不过你只要记得能吃的那个就好,它是大名鼎鼎的洋甘菊。
曾经有一段时间患上了肠胃易激惹的毛病,走到哪里都先找厕所,朋友告诉我喝洋甘菊茶可以缓解,就买了一些。洋甘菊茶就是干燥的洋甘菊头状花序,小而枯黄,特别不起眼,其实这就是欧洲传统的“菊花茶”。用开水冲了,一股土腥苦涩的药味,努力了也喝不下去。不是说洋甘菊有青苹果的香气吗?我也懒得追究是不是被无良商家骗了,把那罐子干花束之高阁了。
后来在花卉市场的进口花档口见到了鲜切的洋甘菊,才惊觉它如此美貌,每个花序都小而精致,鲜黄色的管状花周围一圈洁白的舌状花,嫩绿色的枝茎特别纤弱,顶着花序排列成伞房状,微风吹过也会摇曳不止,只能用一个“仙”字形容。在鲜切的洋甘菊上,我终于闻到了传说中的青苹果香气,特别淡,还夹杂着微苦,但比干燥花的味道好多了。买了一把洋甘菊,价格不菲,可惜它并没有其他菊科鲜切超长待机的特质,凋谢得特别快,当然这也是它在鲜切花市场少而贵的原因。
其实洋甘菊的中文正式名是“母菊”,之所以有这个名字一定不是因为外表,外表看上去应该叫“女儿菊”,我猜这是指它具有的强大的安抚神经的能力,特别是制成著名的洋甘菊精油后,可以舒解焦虑、愤怒与恐惧,使人放松祥和,心灵平静,就像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在罗马神话中,月亮女神因为爱上了牧羊人恩德里奥,又不好意直接表达爱意,便在晚上让漫山遍野开满洋甘菊,使得牧羊人在温柔的香味中安然入睡。
不要以为你已经认得洋甘菊了,叫母菊的这种洋甘菊又被称为德国洋甘菊,此外还有罗马洋甘菊、摩洛哥洋甘菊、白花春黄菊、春白菊等,它们都长着相似的头状花序。但不要为此烦恼,毕竟洋甘菊的使命是让你安神的。
清新花与邋遢果
杜甫有诗云“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中学时住校,我给自己起了个“漂蓬”的笔名,其实学校离我家5 站地,这是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杜诗里的蓬指的是菊科的飞蓬属植物,也会结出带着冠毛的瘦果,不过不会像蒲公英那样成为可爱的圆球,而是乱糟糟的一团,“首如飞蓬”“蓬头垢面”说的就是它了。
城市中最常见到的飞蓬属植物是一年蓬,它因为极强的传播能力,可以在荒地上花开成片,也可以从水泥地的缝隙里钻出来,一丛突兀地立在马路边。别看它果期形象邋遢,花期却很小清新。它的每个头状花序都是由管状花和舌状花共同组成的,中央的管状花呈黄绿色,外围的舌状花纤细洁白,一个头状花序直径也就1厘米多,但往往很多个头状花序一起伞房状排布,一片“小白花”煞是可爱。一年蓬还是当之无愧的“女性主义者”,除了花朵很少女外,它的种子完全由雌性细胞发育而成,根本不需要受精,这种“无融合生殖”保证了它的基因得以非常稳定地传播。
一年蓬虽然叫“一年”,它却可以看见两年的风景。它的种子是秋冬时发芽的,以幼苗度过寒冷的冬天,在春风里生长,夏日里开花,秋天结出果实,完成一个生命周期,也叫“越年生植物”。越年的一年蓬也很喜欢越界,从来不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的地盘,而是无休止地掠夺土地,根部还会释放母菊素及其衍生物,抑制周围其它植物的生长,在中国属于“入侵植物”,农民对之深恶痛绝。所以你看,它根本就不是诗里那个漂泊无依的形象啊,也请不要因为它的清秀把它引入你的花园。
和一年蓬花朵较像的还有旋覆花,只不过它的管状花和舌状花都是黄色的。我的一个朋友在自家花园了种了几丛旋覆花,几年过去,“旋覆花开了几百平米,其他花的种子都发不出来了”,朋友说旋覆花的时候发音特别像“炫富花”,的确,在北京有几百平米的花园,足以“炫富”了。
菊之爱 各不同
菊科野花不少是入侵物种,菊科“家花”,也就是菊属的菊花却是妥妥的中国血统,在中国至少有3000 年栽培历史。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古代文人因为菊花耐寒,便为它赋予了高洁的品质,对它的赞美在魏晋陶渊明时达到顶峰,不过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说明唐宋时期已经不大流行菊花了,倒是唐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曾给菊花带来高光时刻——“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把菊花的气势写得如此之大,但强行寄予了政治抱负,若菊花有知,恐怕还是会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才是知音。
而今天的中国人,很难说多爱菊花,何况在网络语言里,它有了某种奇怪的喻指。秋天公园的菊花展上,各种奇异瓣型的菊花也多吸引中老年人,年轻人和菊花发生的关系,多半是清明节捧一束白菊黄菊去扫墓。然而,这是晚近才从西方传入的习俗,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将菊花和丧葬文化联系起来的。菊花在明末清初才传入欧洲,不知为何被欧洲人认为是”墓地之花“,这股风又传回中国,竟然轻易改变了中国人对菊花几千年的认知。
可能如今真正还爱菊的是日本人吧?日本天皇旗上图案的就是“十六瓣八重表菊纹”,菊花是日本的皇室之花,日本的护照封皮上也有金色的十六瓣菊纹,不过是单层的。这里所说的“瓣”指的是菊花头状花序里的一朵舌状花,菊科描述起来就是麻烦啊。
日本皇室用菊花纹,德国人则让矢车菊图案出现在了高级军官的制服上,并奉为国花。虽然这二者都为菊科管状花亚科的,但亲缘关系并不近。菊花中心的管状花往往全部变异成各种舌状花,以至于整个花序看上去就像舌状花,而矢车菊则整个保持了管状花形态,且檐部裂成5 瓣,形象鲜明,加之谜样的蓝色,轻易就从众多菊科野花中脱颖而出,登堂入室。
矢车菊的中文名字有些费解,来历也有多种说法,一说来自日语,指的是鲤鱼旗旗竿顶部的那个风车,和矢车菊的管状花呈风车状排列很像;一说矢车菊辐射状的头状花像摄像中心的矢;还有说矢车菊往往生在田边,那里是拉粪车经过的地方……我觉得第三种最不靠谱,怎么会有人对如此之美的小蓝花有那么大恨意?
生菜、莴笋是一家
作为被子植物第一大科,菊科怎么可能不在 人类的餐桌上占领一席之地?莴苣可以算其中的 常胜将军了,从西方到东方,变着样子的通杀。
如果你觉得莴苣这个名字有点陌生的话, 生菜呢?没错,莴苣才是生菜的中文正式名啊。 它原产地中海沿岸,大约在隋唐年代传入中国, 杜甫有一首叫《种莴苣》的诗,写莴苣种下去 二十天没有发芽,以此感慨自己一把年纪无所 作为的悲哀。但是,杜甫种的莴苣很可能不是 生菜,因为中国过去食用的基本是茎用莴苣,也 就是莴笋,《本草》有载:“莴苣花子并同白苣, 江东人谓之莴笋。”
与茎用莴苣相对的是叶用莴苣,就是各种生 菜,有的有着宽大的叶子,有的叶面多褶皱,有的 环抱成像圆白菜一样的球,还有的是紫色的、红 色的,这些如今在超市都容易买到。而我小的时 候是没有生菜的,至少北京的普通百姓家不吃生 菜,大学时下馆子第一接触到“蚝油生菜”,着实 迷恋了一段时间。现如今吃生菜当然回归了它的 本意,都是生着吃的,我最爱的吃法是蘸黄豆酱, 夹在馒头片里,还是地道的中国胃。
茎用莴苣——莴笋则是地道的中国味,似 乎世界上除了中国,其他地方吃的都是叶用莴 苣,据说连给莴苣起名字的林奈大神都没见过 莴笋。莴笋是我从小吃到大的东西,切成半圆 形的薄片,炒肉片百吃不厌。遇到叶子嫩的时 候,也会拿来凉拌,酱油、醋、糖、盐、小磨香 油,特别清口解腻。
莴笋叶子长得很像油麦菜,因为油麦菜也 是一种叶用莴苣,比起生菜来,它的口感更硬 挺,也有略微的苦涩,我是不大喜欢的。
日料里的菊科美味
菊科里还有一些日本人非常喜欢吃的蔬菜,比如宫崎骏动画里,龙猫在等车时举着当雨伞的大叶子,它是蜂斗菜。中国人并不吃蜂斗菜,而是用作了本草,有解毒消肿的功效。日本人很爱这口,从花到叶到叶柄都没放过。
冬末春初,大地还一片严寒的时候,蜂斗菜的花苞已经率先从冻土中探出头来,这花苞也叫蕗薹,是日本人爱吃的野菜,用酱油和高汤调味做成小凉菜,或者裹了薄薄的面衣炸成天妇罗,有一丝爽口的清苦,日本人觉得吃了蕗薹,春天就来了。中国北方也有从冻土中先发出花苞的菊科植物,叫款冬,花苞亦作为草药使用,还曾因凌霜立雪的形象激起过唐代著名诗僧贾岛还俗求取功名的心。
我没在春初去过日本,没机会吃到蕗薹,但是我在京都的一家小店吃过蜂斗菜的叶柄渍物,切成段,腌渍成了浅淡的褐色,微咸微苦,却有回甘,我问老板娘这是什么,她用手机搜了那张龙猫的剧照给我,立即明白了。
当天吃到的渍物里还有牛蒡,也是日本人非常喜爱的一种蔬菜,因为营养价值高,还被叫做东洋参和白肌人参。不过它和人参一点关系没有,是菊科牛蒡的根,起源于日本,在平安时代传入中国,一度也成为中国人的蔬菜。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记录了牛蒡的详细做法,农历十月过后,采牛蒡的根,洗净去皮煮熟,再捶扁压干,用盐、酱、茴香、姜、辣椒等调料腌渍一两宿,再焙干,“食之如肉脯之味”。不过,到了明代之后我国却很少吃牛蒡了,直到近些年,因为牛蒡的补元气、抗衰老功效被广泛宣传,超市才多了牛蒡的身影,牛蒡茶也有了网红的姿态。
日本的料理店里有著名的金平牛蒡,是一道将牛蒡、胡萝卜切成细丝,并添加酱油、砂糖、辣椒等调味炒制的料理。这个名字来自江户时代文乐“人形净琉璃”中的平安时期传说人物坂田金平,此人威武强壮,与有嚼劲的牛蒡以及火爆的辣椒气质颇像,因而成了菜名。
牛蒡除了带给人体好营养外,还给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你一定想不到几乎人人都用过的那种靠无数小钩子把两部分物体粘在一起的“魔术贴”,是瑞士人受牛蒡长满钩刺的果实启发而发明的,在德语里,魔术贴甚至就直接叫牛蒡扣。
牛蒡的根因为形状问题在某些文化语境下有特殊隐喻,我因为不知道而闹过非常大的尴尬,只能说,菊科植物在坑人方面真是颇有建树啊。
本专题配图作者:【英】伊莎贝尔·亚当斯
选自《中国三峡》杂志2020年3月号

什么是中央级的出版社

中央级的出版社是相对地方出版社而言的,中央级出版社隶属中央,而地方出版社则隶属各地区对应部门。

以中央编译出版社为例,他成立于1993年9月,是隶属于中共中央编译局的中央级社会科学类专业出版社。

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也是我国中央级的出版社。经民政部党组讨论决定并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社会报社、中国社会出版社、乡镇论坛杂志社三个事业单位组建而成,实行总编辑负责制,为民政部直属事业单位。

扩展资料:

我国中央级的出版社还有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成立于1963年10月,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直属中央一级专业出版社,依法享有我国国家标准、部分行业标准的专有出版权。

由中国标准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标准导报》为双月刊,除刊载标准化学术论述、报道标准化动态、宣贯重点标准、普及标准化知识外,还重点提供标准的审批、发布、出版发行信息,是学术性、实用性、信息性兼备的刊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出版社

百度百科-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

百度百科-中央编译出版社

上一篇:时尚圈四大杂志

下一篇:轻兵器名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