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6-12-19 09:08


一、信息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夯实城镇产业基础。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力强,带动提升作用明显,对完善优化城镇产业和就业结构、提升城镇产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城镇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信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其本身的快速发展,是优化城镇产业结构新的推动力。从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来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快升级改造,促进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将引领政府、企业和居民由传统的交易、消费行为向信息时代的消费模式转变,并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随着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广泛渗透和深度融合,城镇产业的基础将会更加雄厚。


(二)有利于转变城镇经济发展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在城镇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城镇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其功能正从工业、贸易、金融中心等向信息、物流、知识中心扩展,这种城镇发展功能的变化,正是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结果。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技术、清洁化、低耗能化、密集化的信息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发展对自然界和环境的影响。信息化利用新一代生产技术,激发内需潜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城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城镇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被快速的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被不断夯实,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中的不足被逐渐补齐,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正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电话、电视、广播、网络等设施向农村的不断深入、广泛覆盖,推动了城乡信息互动、互补,让城市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加速向农村迈进,将城市的政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和社会服务进一步推广到基层社会,通过网络直接延伸到农村基层内部。以信息化方式连接城市和农村、以信息化方式融合市民与农民的感情,让广大农民能够共同享受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与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益处,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城乡统筹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四)有利于提高城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推进实施智慧城市示范,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规范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城市服务智能化的目标。以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统筹整合城镇规划、市政、交通、住房保障、应急指挥等综合资源,有利于加快构建高效、安全的城镇运行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重塑政府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深化电子政务主要作用,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务工程,完善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互动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更有利于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能力。信息化也能够丰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服务内容,促进信息化社会建设进一步成为现实。


二、城镇化对农村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一)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实行“家电下乡”政策,对购买彩电、手机、电脑、冰箱等家电的农民给予财政补贴,调动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电视、手机信息接收终端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农村宽带网络的发展,电脑也开始进村入户,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便捷工具。城镇化发展还促进了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政府、文化机构和一些社会团体向农村图书馆捐赠关于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机械等技术类图书和一些文化图书,既有利于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又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极大地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


(二)城镇化为农村信息化提供科研、服务力量的支持。一方面城镇的科研机构、信息技术开发公司、农业院校等设计研发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科研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还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服务力量。城镇的农业机构定期组织专家下乡,向农民提供种植、养殖方面的科技信息,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直接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政府部门还会定期组织村官、农村信息员、村干部、农业经营大户参加培训,向他们传授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的使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应用。


(三)城镇化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乡镇企业的变革得到了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丰富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城镇可以通过自身的带动辐射作用,拉动农村的经济增长,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农产品的支撑,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此外,城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有的成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来源。


(四)城镇化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大批农民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吸引而转移到城镇,农民进入城镇以后,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逐步提高了自身的技术能力、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在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下,把城镇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生活方式等带到农村,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城镇先进的教育水平、先进的生产理念向农村延伸。另外,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发展,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有利于促进管理信息化。一些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农民解决问题,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三、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信息化和城镇化提供硬件支撑。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能够带来几倍于投资的效益,因此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必须跟上人口发展的节奏,才满足城镇居民的需要,提髙城镇生活品质和城镇文明。因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合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既要满足居民的需求,也要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二是要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加强城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居民出行压力;加大城镇供热、供水、通信等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老旧管网;加快保障住房的建设和城镇户棚区改造,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保护城镇生态文明。


(二)创新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体制机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推动,促进资源统筹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化规则体系,实现统一平台、统一坐标、统一信息数据格式,推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着力解决城镇之间、城乡之间和城镇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孤岛”、业务应用互不兼容等问题,确保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二是打破部门垄断,吸引多种要素参与。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探索发行政府债券、信息发展基金等融资方式,解决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创新技术研发转化机制,不断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政策激励、股权激励、风险管理、利益分配和协同攻关等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激发各种科技创新要素的活力。充分发挥城市技术成果交易平台作用,以市场机制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增强技术要素对信息化的支撑能力。


(三)发展教育,为农村信息化和城镇化提供人才保障。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农村,教育条件差、教育水平低、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农村教育发展长期落后、导致农民的文化程度低、学习能力差并且直接影响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可以釆取以下措施:一是重视农村信息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增强农民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这可以借助当地乡镇学校设立农民信息培训中心,定期对农民进行新的信息技术的培训,重点培训文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有信服力的农民,逐渐扩大范围,最终解决该问题;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已经参加工作的就业者进行再教育。这有利于其掌握先进的工作技术,提高工作技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是要变革教育方式,改变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教会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提高城镇建设质量。


作者:刘逸群 张春玲

上一篇:基于提升城镇广场旅游吸引力的城镇广场规划建议

下一篇:分析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