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媒介素养论文主题

发布时间:2023-03-12 06:38

媒介素养论文主题

浅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论文

1.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国内外新闻资讯,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关注新形势下的方针政策,缩短了个体与世界的距离.新媒体对于信息的传递和评论的角度都是多元的。从积极层面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和自由意识,思想上与先进文化实现同步;但大学生在心理上还有着明显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缺乏独立思考,青年群体有着昂扬斗志的同时也比较气盛,思想上很容易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同化,随波逐流.若没有及时的引导,大学生就会陷入迷茫和误区.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弱化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文明道德意识。

2.网络媒介素养认知

所谓网络媒介素养,指的是互联网用户在了解互联网的前提下,理性使用和正确利用互联网,使互联网媒体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这种能力包括对互联网的认知能力,对互联网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对互联网接触行为的自我管控能力和应该具备的网络道德基础和网络安全意识。而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指的便是大学生群体在具备了网络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合理、健康、有效、创新地使用互联网信息为自身发展服务的能力。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六个层次,分别是网络媒介认知素养、网络媒介辨别素养、网络媒介法律道德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素养、网络行为自我约束素养以及网络创新发展素养。

3.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和构成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并非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学生以及借助系统的训练获得,而是依赖经验主义,即在日常的媒介接触经验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直觉形成所谓的媒介素养。这样的媒介素养,是自发的,是低层次低水平的。这种不科学的媒介素养无法帮助大学生对媒介传播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做出理性和科学的评价,使得花费大量精力获取的信息不能为自己有效服务。

3.1网络媒介理论素养较低

大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传媒素养训练,参与媒介实践较少,对信息如何产生、如何选择信息、信息如何能有效传播、信息的传播意图是什么等问题并不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使用非常频繁,但是由于缺乏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特性及传播学方法论认知不足,缺乏基本的媒介理论知识,导致对于网络负面信息的免疫力较弱,信息接受效果较差。

3.2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媒介道德水平,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体时,能否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新闻出版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能否自觉遵守媒体道德规范。新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使其不自觉地具有了细节化监督的职能.所有人的言行被无限放大,遭受着来自社会全方位的关注和苛刻的审视。网络媒体的隐匿性和空前的自由性,使得有些网民侥幸地放纵自己的网络行为,肆意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甚至引发网络犯罪行为。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很多网络语言暴力、上传他人隐私信息、通过安装越狱软件登陆非法网站等有悖于媒介道德规范的行为。

3.3面对新媒体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运用方面,很迷茫,多数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网络游戏、看电影、漫无目的地聊天、娱乐消遣。真正在使用网络查阅资料、交流有效信息的学生很少。有的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自控能力较弱,沉溺在网络游戏,耽误了正常专业的学习;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网络虚拟世界的爱情;有的学生对于非法网站、网络传播的不良信息等没有抵制能力和辨别能力。

3.4新媒体信息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娱乐信息和时政新闻,对于专业技能信息和就业信息的获取还比较机械,层次较低。多数大学生是为了应付学期末论文才搜索专业技能信息,而且只是机械地拼凑。因此,大学生尚未有效借助网络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也仅是简单地表层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评判,对于新媒体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4.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途径

随着传媒的`发展,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自由和多样化,与此同时,受众被传播活动中的噪音也严重困扰着。因此,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面对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借助网络实现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网络信息服务于个人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1对学生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英国学者最早倡导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意在“反对当时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国外的传媒素养教育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在我国还是刚刚兴起。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开设了传媒素养教育课程,这在我国大陆高校中是首创,该校还出版了专著《新闻 传媒 传媒素养》。授课对象除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外,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及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得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具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从目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来看,大学生很有必要接受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开展科学、系统的媒介素养课程迫在眉睫。陈先元在《大众传媒素养论》中曾这样指出,一个人的传媒素养反映着“个体和社会传播机制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现代媒介社会中应该普及展开的公民素质教育,在大学启动推广,是一现实可行又功效显著的战略.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符合现代大学的功能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当代大学生作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媒介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对其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开设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的媒介理论,为媒介素养实现从由自向自觉的转变提供理论指导。”此外,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辨别、传播、评判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使得大学生成为新媒体的功能发挥者,而不是沦为“大众媒介或信息的奴隶”。

4.2充分利用和不断构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平台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媒介素养教育更不应该局限在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内进行,而应面向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宣传,新闻传播学的专业师生应起到骨干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环境下,让媒介素养教育走出专业教育的局限,成为全体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应该成为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方面。⑥此外,依赖传统的第一课堂远不能满足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通过校园媒体报纸、广播、网站、手机媒体等对网络媒介知识进行有效地并充分利用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开展网络媒介知识的宣传、竞赛等活动,针对热点问题开设论坛专区,在探讨中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的评判体系,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4.3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互动和媒介制作能力

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时要经过严格的把关不同,网络媒体有着极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大学生面对网络媒体,可以真正掌握话语权,大学生也非常享受这种主导感受,他们更容易参与到媒介互动和媒介制作环节。例如,交际平台的QQ空间、微信、微博等,网民可畅所欲言,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论坛自由互动,组织发起讨论,甚至可以担任版主,管理他人的言论。在网络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积极进行着媒介互动,参与了媒介制作,会对媒介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而实践收获的认知,会指导他们的网络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有效。

请教高人新闻专业的毕业论文有没有新颖的好的选题?

  唔。。新闻专业的么
  1、我国新闻队伍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位
  2、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3、邓小平新闻思想研究
  4、刘少奇新闻思想对当代新闻改革的启示
  5、中国最近十年的新闻改革
  6、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的防范
  7、我国当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症结所在
  8、略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9、论都市报新闻与党委机关报新闻的区别
  10、论新闻媒体的负功能
  11、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
  12、论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3、汶川地震报道研究
  14、新闻类博客研究
  15、发展新闻广播必要性的现实意义
  16、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17、中西新闻评论风格之比较
  18、后奥运时代的央视体育报道
  19、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
  20、网络新闻标题与传播效果研究
  21、论新传播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22、新传播时代媒体对个人空间的侵蚀
  23、浅析如何避免新闻策划中的炒作行为
  24、新农村频道如何办出特色
  25、我国报纸奥运报道策划研究
  26、突发性事件报道策划研究
  27、探索会议新闻的创新之道——两会报道策划创新研究
  28、网络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29、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
  30、“装嫩”时尚与广告表现
  31、中国元素回归与广告表现
  32、企业公益时代的广告策略研究
  33、农村市场的广告传播研究
  34、试析广告的创意表现
  35、城市媒体的创意与开发
  36、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与媒体自律
  37、跨国传媒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运营分析
  38、国际传媒与国际传播(相关内容)
  39、新闻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从学生的角度谈起
  40、<鲁豫有约>与<杨谰访谈录>比较研究
  41、专栏时评的现状和问题
  42、古今民谣的时评性
  43、乐府诗的新闻性
  44、新闻发现力的历史性思考
  45、媒体报道与地区形象的塑造
  46、论记者的角色定位
  47、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是采访成功之保证
  48、新闻摄影实践的困惑与解惑思考
  49、大学新闻专业的摄影教育之我见
  50、新闻影像传播价值探讨
  51、中原报刊新闻图片运用现代现状与改进对策
  52、图片新闻与电视新闻关系探讨
  53、新闻摄影“视觉语言化”的难点与攻克途径
  54、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探讨
  55、新闻的故事化问题研究
  56、新闻报道平衡的思维断想
  57、古诗文基本共与新闻写作
  58、以人为本
  ——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9、新时期典型报道研究
  60、论都市报崛起对中国报业的影响
  61、论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的拓展与深化
  62、转型期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3、试论经济报道的社会视角
  64、现代报纸新闻策划浅论
  65、试论现场短新闻
  66、试论体验式报道
  67、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68、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69、新闻文体创新与发展研究
  70、试论新闻中的数字运用
  71、突发性事件报道研究
  72、报纸专副刊报道研究
  73、解释性报道初深
  74、党报新闻标题研究
  75、晚报新闻标题研究
  76、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双赢”之策
  77、我国转型时期的都市报研究
  78、郑州报业市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79、新闻采访中的“拆墙”艺术
  80、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困境和理性思考
  81、新闻娱乐化成因刍议
  82、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
  83、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走向探析
  84、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写作变革
  85、试论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
  86、党报新闻写作改革研究
  87、主流媒体的品牌建设探析
  88、教育类新闻报道的问题与改进
  89、试论大学报的内容创新
  90、网络新闻报道研究
  91、大公报新闻报道研究
  92、通讯的报道创新
  ——以《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为例
  93、试论娱乐类“八卦新闻”
  94、《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
  95、报网互动中的新闻报道创新
  96、地市报的改革出路研究
  97、论新闻媒体“正面报道”为主
  98、广告新媒介研究
  99、广告劝服与认知失谐理论
  100、新闻报道“三贴近”的基本路向研究
  101、改进和加强农村报道研究
  102、“新闻民工”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103、《环球时报》的报道特色研究
  104、浅析时政类新闻周刊的内容竞争策略
  105、“政治家办报”的现代启示
  106、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7、当前弱势群体传播的渠道分析
  108、党报引导舆论现状及方法
  109、寻找新闻背后的新闻
  110、古诗词意境与新闻美感
  111、古典文学修养与新闻语言
  112、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古诗词经典语句在新闻标题中的改造性运用
  113、古代杂文的新闻性
  114、论社会新闻的“软”与“硬”
  115、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16、穆青新闻主张研究
  117、穆青新闻实践
  118、试论散文笔法在新闻文体中的运用
  119、手机媒体的组织传播功能
  120、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121、手机短息与社会公共安全
  122、探究现代政治广告
  123、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分析
  124、试论电视栏目策划的成功要素
  125、试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及特点
  126、以情动人,寓情于理
  ——高卷入商品的情感诉求
  127、试论都市报言论特色
  128、人民网BBS言论选题特征分析
  129、人民日报“论坛评论”特征分析
  130、CBS新闻时事栏目《六十分钟》研究
  131、真实的力量
  ——论调查性新闻的功能
  132、节目主持人的的文化素质问题研究
  133、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134、我国主持人的优势及劣势
  135、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的问题研究
  136、发展主持人节目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137、我国节目主持人素质的现状及发展的方向
  138、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139、网络广播与传统广播的比较问题研究
  140、当代广播传媒中发展新闻广播的重要意义
  141、广播传播中的文化问题研究
  142、我国广播节目和传播特色及未来趋势
  143、广播节目编辑艺术的探讨
  144、试论当代广播媒介中广播节目现代及发展变化
  145、试论广播宣传的“符号”特色
  146、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状和问题
  147、论主持人在名牌栏目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148、《百家讲坛》与《世纪大讲堂》比较研究
  149、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150、电视新闻隐性采访方法的运用
  151、天下风云—报人
  ——XXX的记者生涯
  152、采访中的情感因素探究
  153、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
  154、同质化背景下的差异化采写
  155、论隐性采访的优势
  156、传媒中健康资讯对女性的负面影响
  157、广告创意中的幽默表达
  158、广告中的“性”诉求
  159、访谈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及走向
  160、“假日报纸”新闻误区浅探
  161、论科技新闻报道的贴近性
  162、论广电从业者的角色错位
  163、中外言论写作风格比较
  164、社会阶层与广告、产品定位
  165、路透社成功运作之探析
  166、新闻集团媒体经营之探析
  167、权威信息来源初探
  168、谈“问题竞争谋者胜”
  169、消费角色与广告策略
  170、消费者态度形成和改变过程中广告的作用
  171、信息时代的公众媒体素养
  172、浅谈学习型媒体的建构
  173、学习对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174、对报纸版面设计趋势的观察与思考
  175、论热点难点报道的策划意识
  176、中原摄影与中原文化
  177、广告摄影表现的难点与攻克途径
  178、广告摄影与新闻摄影异同
  179、论灾害报道的社会功能
  180、“虚拟世界”与媒介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181、英文报刊的特点分析(或相关研究)
  182、解读虚假广告现象
  183、古文基本功与新闻学子的发展“后劲”
  184、呼唤绿色收视率
  185、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186、谈采访中提问的技能与技巧
  187、旅游广告策划
  188、招商广告策划
  189、服务广告策划
  190、汽车广告策划
  191、地产广告策划
  192、化妆品广告策划
  193、饮品广告策划
  194、食品广告策划
  195、服装广告策划
  196、电器广告策划
  197、传媒广告策划
  198、政府广告策划
  199、公益广告策划与创作
  200、商业企业广告策划
  201、通信服务企业广告策划
  202、通信工具广告策划
  203、媒体策划
  204、餐饮广告策划
  205、宾馆酒店广告策划
  206、产品上市广告策划
  207、市场拓展广告策划
  208、医疗广告策划
  209、烟草广告策划
  210、高校形象策划

  要多看看网上相关的资料,对人文关怀有深刻的理解,你写的模糊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你没有搜集够足够的资料,对这个概念还理解不透彻所造成的。既然写人文关怀就要从正反两个角度,讲一下目前的现状,应怎样改革,怎样在新闻中体现,还有关于人文关怀的争论。思路要清晰,多用逻辑思维,毕业论文要体现逻辑性和平实的语言。加油咯,祝你一切顺利。

毕业论文 对开展语文媒介素养教学的建议

  1.加强语文媒介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对研究界来说,不但需要介绍西方先进国家母语媒介素养的历史、现状和标准,还要深入研究语文媒介素养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序列;不但要研究语文媒介素养教材的编写特征和方式,还要探索语文媒介素养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不但要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更要做好这些经验的转化工作,使其为中国语文教育事业服务。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探索怎样在高考中增加媒介素养的考试范围,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在推广语文媒介素养时都曾遇到过很大的阻力,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大学入学考试中没有将媒介素养问题纳入考试范围,因而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冒风险。现在,英国已经很明确地将这一要求体现在中学准高级水平考试的语言测试中,美国的全国英语教师协会也在1997年通过一个决议案,呼吁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将语文媒介素养的要求体现在英语科目的考试要求里,以此推进高中阶段的媒介素养教学活动。如果能在考试研究中取得突破,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广大中小学教师不令自动2.慎重第一。语文媒介素养是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以及文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使用和推广不能离开这些基本条件。在教育和教学层面,语文媒介素养或者媒介素养能否作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学校教育当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加以重视和落实,语文教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工作,学生是否愿意进入这样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以及家长或者社区是否已经做好了接受或者支持的准备等等。所有这些要素都将共同作用,决定语文媒介素养能否取得成功。尝试媒介素养教学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媒介素养决不是包治语文教育百病的良药,它甚至是一把双刃剑,条件不成熟,准备不充分,或者运用不得法,都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需要排除对语文媒介素养的误解。有的人把语文媒介素养理解成信息技术的操作素养,即语文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一种浅薄的陋见。我国对语文媒介素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提供
  参考,但这决不是广大语文教师保守观望甚至拒绝的理由。作为一线教师,要千方百计学习钻研,主动尝试,将成功的实践和事例聚集起来,形成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高潮,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对语文媒介素养的决策和实施。
  4.认真对待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是语文媒介素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还不够了解,因此,强调这样一种思维品质有时难免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担心。他们不但要担心这种思维品质对目前标准化考试的不良影响,更要担心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品质,就会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负担。 毕业论文网,国内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钟启泉先生做的研究,而研究语文批判性思维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如果这方面的研究不深入具体,就很难让媒介素养教学产生真正实效,很有可能滑入追求表面热闹和兴趣至上的误区。批判性思维的质量与媒介素养的质量成正比,没有严肃认真的批判性思维的语文教学,就称不上是语文媒介素养的教学。
  5.课程开设的三条思路。根据国外的经验,语文媒介素养的课程可以设计出三条思路。一是在语文课程中增加媒介素养教学的内容,这条思路比较有基础,因为目前新课程标准就已经规定了新闻教学的选修内容,只要以此为基础,以媒介素养为目标,摸索出一套较为细致合理的编排序列,就比较容易拓展和丰富这门课程。二是将媒介素养作为学校层面的综合学习活动课程,使语文活动成为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而且很可能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使媒介素养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学习领域。三是将语文媒介素养作为一种课外活动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力所能及地培养一点基本的媒介能力即可。这条思路简单易行,灵活性强,可以边学边教,积累经验,为较高级的媒介素养教学作好准备。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有什么要求吗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

1、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2、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3、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4、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扩展资料: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参考:

1、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

媒介素养论文:现代媒介化社会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虽然我不是大学生= =,刚高考完,但是这种议论文还是有见过。我就写写思路吧。
先介绍现代媒介的种类,可以将它们分类,比方一些是广告,走在大街上通过各种途径将信息强加给你,一部分是电视广播等,通过视觉听觉等,还有一部分是自媒体,即平民化创作。或者是微信或是网页上的小短文。然后要总括,这些媒体都朝着信息碎片化,使人的思维冗杂化的趋势发展。
后面你就得写它们如何影响,可以具体结合你平常的感受。比方你看了一篇文章,虽然当时感触很深,但那些并不是干货,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到你,只是浮光掠影的匆匆巡礼。而这正是信息碎片化的生动注脚。它可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标题,或者生活中人们不怎么重视的细节来激发你的好奇心,并通过合适的配图引起你视觉上的共鸣等等。你可能从中学到一些生活知识等,这不可否定能增长生活知识或其他方面的知识。然后开始重点写弊端等。
但正是这种碎片化信息的输入,很可能导致人类的思维惰性,一味向外索取信息却不能将其进行一个系统化的整理。那么存留下来的知识,就很可能缺乏思维的理性和深度。这种习惯的养成,甚至于大国工匠精神都是相违背的,就不会有一种专攻和脚踏实地的输出。最终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等等。
希望能帮助到你吧!这也是我临时想的一点!我也马上上大学啦,希望在大学中都能顺利!辛苦你啦,还在为论文奋战。

上一篇:论文查重大量

下一篇:建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