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09 09:43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制度管理 人本管理 个性发展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教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班级学生的发展。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发展,传统的班级制度管理已经无法达到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本文从分析目前班级管理模式的问题出发,对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
  
  一、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问题和弊端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一般都是以班主任为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以班级学生为管理对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在各中小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一形势下,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弊端。
  1、班级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班级教学管理方法不利于个性化的教育和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管理是以教师、教科书及课堂为手段来进行的,在这一管理模式中,整个班级的教学速度和内容一般都是由教务处部门及任课教师来掌握,这种教学计划呆板,缺乏活力,柔性较差,很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2)传统的班级教学管理方法不利于“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班”或“级”为一个单位,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教学任务。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教务部门安排什么时间什么课程,老师就教在什么时间教什么课程;老师在课堂上怎么教怎么要求,学生就怎么学怎么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
  (1)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对老师存在严重的依赖性,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尽管老师在学校生活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指导学生,组织学生起着主导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这种完全依靠老师的管理模式导致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一切以老师的要求为标准,即使每个班级都有一个自己的管理群体,即班委。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班委往往充当的是老师的传话筒,是老师决策的实施者,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已经成型的计划进行,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破坏了学生大众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信心。
  (2)强制性的,统一化的行为规范忽视了个别情况的具体实施,导致班级管理缺乏灵活性和柔性,管理僵化。就目前我国学校的班级管理方法来看,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的全校统一性的,强制性的班级管理行为规范。每个班级的管理都要求遵循统一的管理规范,甚至有些班级管理行为是强制性的要求,它忽视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情况,导致在班级管理中可能出现矛盾激化的问题和弊端。
  (3)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非常注重班级整体利益和荣誉,导致有些班级在管理中由于过分强调班级利益而损坏了个别学生的利益和感情,影响了学生的团结;有些班级管理中为了达到班级的整个利益,不顾学生的个人情感,对学生做出强制性的要求,在这种长期的强制化、压抑化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二、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针对前面提到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所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对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看法。
  (1)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要及时转变观念,努力将班级管理由制度管理转变为人本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强调人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班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组织,其群体是在校学生,与其他群体组织相比,可塑造性强,纪律意识高,发展潜力大。尽管制度管理在班级管理中一直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形势的到来,传统的班级制度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管理要求。因此,班级管理的.参与者,以老师为主体,带动班委,让所有的班级管理者及时转变观念,由僵硬的制度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
  (2)在班级教学管理中,由以前的教务部门和老师的决策为导向转变为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传统的班级教学管理的问题和弊端在前面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了。在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班级教学管理有所改善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发现问题,看学生需要什么,老师就给予什么,而不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同时,在课堂中,也要求由以往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听取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提高班级管理的柔性。以往的强制性班级管理,虽然也达到了班级管理的目的,使整个班级组织化,有序化,纪律化,但是这种班级管理的结果可能不是每一位学生发自内心的结果,每一个强制性结果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会损坏或影响了个别学生的利益和情感,破坏了他们对班级管理的认可,激发了一些班级管理的内在矛盾,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做到有必要的制度化管理,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高班级管理柔性,如,在管理决策中,让大众学生参与管理,召开班级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等等。
  三、结束语
  突破以往旧的班级管理体制,开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在教学管理中有所创新,使学生真正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还要求在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中有所创新,提高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活跃学生管理氛围,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鲁志芬,徐子义.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若干问题[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1):101—102.
  [2]李希重.新课程理念下班级管理初探[J].教育与管理,2006:89—89.
  [3]梁俊清.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0(8):139.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管理学理论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管理学理论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引言: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过程,从古至今的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有用超群的领导和管理才能[l}在学生工作中,管理者希望能够获得真心拥护,能够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希望能够保证学生们进步的正确方向。从本质上看,要达成预期,学生工作者就必须加强管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转化为良好的管理方法和艺术。管理学中的人本管理、计划、组织、激励、统襄霎、创新等基本原理的合理运用,可提升学生工作者的威信,增强凝聚力;与此同时,可增加学生对管理的依从性,增加集体向心力。因此,对于学生管理这项复杂的工作,科学的管理学知识的渗透可丰富学生工作开展手段,提升管理艺术,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归属感,进而有效提升管理工作流畅性、有序性。笔者结合近年来自身组织学生工作的得失,对学生工作中运用管理学基卞知识这一课题浅谈几点心得。

一、自身素质的提升,凝聚管理向心力

首先,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身为学生的管理者、领导者,须有渊博的知识,这是基础,是敏锐洞察力、科学判断力、有效组织力的基石和源泉。因此,无论从领导方法还是领导艺术角度分析,勤于学习,永不懈怠,积累知识都是必行功课。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及时更新既有知识,学生管理人员很容易受到大环境的排斥。此外,要勇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创新发展的第一个台阶,只有将管理学知识融人实践,知识才能不断创新,实践才能更加自信。

其次,保持身心健康,保持工作热忱。学生工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繁琐性,是对管理者身心的双重考验,身体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心理、精神状态是关键。任何一件事情的完美处理,都必须有必要的体力,有健康向上的心,只有身心健康,学生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加有序和稳定,更能感染学生,营造群体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凝聚向心力,达到最佳丁作效果。此外,热忱是行动力的来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只有学生工作者具备高度的工作热忱,学生才能受到感染,潜移默化中提升工作效率。

再有,培养人格魅力。从管理制度上看,学生工作者是权利的行使者,这种权利从表面上分析是由组织和上级的赋予而来。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靠这种硬性的授予权利的管理是不能取得最佳效果的。其实,学生工作者真正的权利来源,不是组织和上级授予的,而是学生内心认可赋予的。学生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是赢得下属尊重与爱戴的重要因子,这种人格魅力不是炫耀和浮夸,而是内心深处的伟大和平衡,是管理者给人的综合感受与气质。

二、做好组织工作,完善管理机制

(一)做好心理组织工作管理学认为:人的行为B=F(P?E),其中P代表是个人内在心理因素,因此要做好学生工作就必须做好学生心理工作。提升自身素质是心理、加强与学生沟通是心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心理组织工作全依靠班长或辅导员一人之力是不够的,所以学生工作者首先需加强与各专业教师、班干部的沟通,定期收集学生的成绩状况、情绪状态、生活情况等。多方组织联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学业苦恼等,通过学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横向和纵向上深人了解学生,便于学生工作者在后期工作中的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关怀,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其次,学生工作者可在班级中选取一到两位学生担当心理委员,心理委员需开朗、感染力强、有班级向心性,发挥沟通桥梁作用。

(二)环境陶冶,拓展学生工作氛围如上文所述,人的行为B=F(P·E),其中E就到标着环境,故环境的营造对学生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因此,良好的班风建设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所谓班风,顾名思义,是一个班级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等多元因子的综合体。班风看似无形,却有奇质的力量;看似飘渺,却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效;看似平淡,却是流传久远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因此,学生工作者可将平等、民主、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重家、拥党、爱国、心怀天下等素养纳人班风建设中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渗透和升华。如今,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心理形态也良荞不齐,学生工作者一定要利用榜样、典型、美好情感、正确的价值观来烛照学生内心。

(三)完善用人艺术,适当权力分化

首先,发掘人才。管理学的核心是人,合理启用人才,适当权力分化是管理的管理的高境界,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因此,管理人员要有慧眼识英的能力,将真正的人才纳为己用。一方面要有细微的识人能力,另一方面还需具备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在具体的人才发掘中,要注意观察其能力、品质和心态。其次,培养人才。最好的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靠科学培养而来。发掘了人才,就要给人才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培养力度,多给其实践和创新的机会,扬其长改其短,发掘其潜能。对于学生管理人员来说,新鲜血液的加人是不可少的,然而管理的根本还是一起经历风雨,一起发展创造的自己培养的人才。再有,使用人才。以史为镜,历朝历代,成也用人,败也用人。对管理工作有效性的衡量中,人才的使用是一关键因素,应合理授权,用人之长,用人不疑。在管理组织中,学生工作者主要主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同时注意个体分析,合理授权,容人纳人,形成组织归属感,增加人才自信心。

三、运用沟通、激励、创新原理,进行人本管理

(一)激励原理的运用

激励是管理学的基本要义之一。首先,公平激励策略。对于学生管理人员而言,任何的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3].首先要做到问题处理立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搞特殊,学生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其次,要把激励制度与学生考核制度有机统一。以加强自我责任意识,深挖自身潜能。第三,制定激励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管理人员要广听学生心声,做到任人唯贤不惟亲,奖惩分明。其次,差别激励策略。在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需求分为五大层次,由高到低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就是人们行为的动机源头,对于学生管理人员来讲,需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的关系。

(二)创新原理的运用

创新是管理学的又一基本要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牛工作者,就要积极主动的探索新工作方式和思维,遇到问题要能够运用创新性知识分析问题,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积极创造新的工作氛围、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努力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工作出现新问题和新情况,没有答案、没有模式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这就需要工作者能勇敢的面对,发挥创新精神探求正确的解决思路,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

(三)沟通原理的运用

在学生管理中,学生工作者如同人体的主动脉,沟通则是血脉中流动的血液,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或者沟通不畅,带来消极影响。管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在上行、平行及下行方面的沟通。因此,学生工作无大成“模式”可循,唯有不断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需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现状,创新思维,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现代管理认知水平,学习有效的管理方法,完善管理艺术,才能不断除旧迎新,打开新的管理篇章。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需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保持良好精神风貌和工作热忱;做好组织工作,完善管理机制;不断将激励、统筹、创新等管理学基本知识纳人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l]谭竺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学生参与与管理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

[2]付炳宽。论道德管理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转换[J].天中学刊,2004,(4) :102-104.

[3]常征。浅谈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4]卓玉国。学生工作中运用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115-117.

[5]白颗。以人为本,以文为道-《管理心理学》原理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2):97-99.

[6]关丽艳。管理学知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7):53-54.

[7]李倩。浅谈行政管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重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09):296-297.

[8]单凤儒。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8

[9]李伟言,柳海民。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 (04)。

[10]孙云寿,孙强。加入wTO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啊及对策。高等农业育,2003 , (O1)。

[1l]旷水青,王再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高教论坛,2004 , (0l )。

体育的功能论文

体育的功能论文

导语:体育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普遍认同。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体育的功能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增多,致使很多人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威胁。而健身锻炼在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体育健身的功能,才能将健身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 健身锻炼;功能;分析

一、健身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一)健身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加强骨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良好改变,而且能够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且有规律,有利于抵抗外部压力。同时还有利于骨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明显[1]。

系统的体育锻炼,可使关节面骨质和关节软骨增厚;肌腱和韧带增粗;关节囊、韧带、肌腱和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增强。这样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伸展性和柔韧性都会得到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承受能力和运动能力加强,同时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健身锻炼对肌肉的影响更明显。经过长期锻炼,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目增多,供能更充分;肌肉中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增多,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等等。这样肌肉会变得更发达、结实、健壮、匀称有力,收缩能力强,运动持续时间长。

(二)健身锻炼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健身锻炼对心脏有良好的影响。它可以增加心肌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毛细血管大量增生,进而使得循环血量的增加;还可以使心肌纤维变粗,心壁增厚,形成心脏运动性肥大,收缩搏动有力,而且会使得心脏的容积增大,脉搏输出量增加,提高了血液循环能力。

健身锻炼能够促进血管功能[2]。体育锻炼使血管壁肌层增厚,提高血管壁的弹性,增大管径,以有利于血液的流通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并能顺利地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体育锻炼还可改善微循环。体育锻炼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能极大地改善微循环机能,使之有更大的潜力来满足激烈活动所需的能量物质供应。

(三)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人体的肺活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即使经过后天的锻炼,提高的'空间也不明显,最多也就是30%左右[3]。体育锻炼对呼吸最大的效用是减少了肺的剩余容量,即减少了肺在呼吸中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健身锻炼并不能改变人的肺的容积,而是可以改善呼吸肌的状态和频率。

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增加了肺通气量,即每分钟呼出的空气升数。肺通气量=肺活量×呼吸频率。健身锻炼虽然会降低呼吸频率,但是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使呼吸深、慢并且有节奏。健身锻炼对肺活量的增大有很大帮助。所以,即使呼吸的频率降低,但一次呼吸进出肺部的空气容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提高,这样增大肺通气量,提高了呼吸效率,进而也提高了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

(四)健身锻炼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组成部分,而构成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功能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的主要作用是接收神经冲动,即起相互间信息联系作用。而轴突的主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传出,即起信息输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树突”和“轴突”的生长发育,可以促进树突分枝增多,为人的智力发展奠定物质基础[4]。

科学适宜的运动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的工作耐久力,使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供应,从而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

健身锻炼还可以提高视觉、听觉、位觉、本体感觉及肤觉等器官的功能。

二、健身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大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环境不仅包括例如天气等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包括例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社会环境。

(一)健身锻炼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健身锻炼对适应外部环境,增强身体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长期在各种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进行锻炼,能改善人体体温调节的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由于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造血机能,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也就提高了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防治作用。

(二)健身锻炼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充满着挑战,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对他人的挑战;既有个体间的竞争,也有团队间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总与成败相伴。所以,说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激发参与者追求成功的渴望,而且也能够锻炼参与者不怕失败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竞赛中的失败是一种良好的挫折训练,是一种心理磨练和心理调适的过程,也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三、健身锻炼能够提高人的智力

(一)健身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幼鼠的训练发现,体力活动能有效增加大脑的重量、皮质的厚度和神经细胞的体积,枕叶细胞树突侧棘增多,突触的数量亦见增加[6]。这一结果说明后天的实践活动和脑组织的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体育锻炼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和其他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同样可能起到类似的促进作用。

(二)健身锻炼可以增强人体脑部的工作效能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的记忆能力与脑疲劳有很大关系,而脑疲劳与脑部供能有着直接关系。对脑部的供能主要是指能源物质和氧气的供应。大脑需氧量占人体总需氧量的20%~25%,所以说为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是保证其正常有效工作的基础。

长期的体育锻炼会增强人体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这两大系统对全身能源物质供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部的通气量,增强了心脏的泵血能力。这样氧气和其他能源物质就会伴随着血液的流动,流入脑部,以供其工作需要。只要脑部供能充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脑部的工作机能。

四、健身锻炼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使人体内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使人欣快和镇静。有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还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滋活,使人直接感觉到舒适,产生愉快的心情。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健身运动的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健身运动可以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

(一)健身锻炼的抗抑郁效能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医学院,曾针对156名50岁以上的患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的男子进行了试验。将他们分成每周运动三次,每次30分钟、只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的三组进行试验比较。16周之后,三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显著改善。但是再过6个月发现,抑郁症复发率最低的是运动组,只有8%,而药物治疗组复发率为38%,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组复发率为31%。研究小组负责人布鲁门索指出:原先是假设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组的效果会更明显,但结果却发现运动组的治疗效果更持久[7]。

这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体育锻炼使得病人的主动意识加强,对病情的自我掌控度增加,随着病情的改善与锻炼的进行,形成良性循环,导致病情复发率降低。所以说,健身锻炼对于抗抑郁有着显著的效能。

(二)健身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面对挑战、困难或危险时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且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如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皮肤苍白等。

流畅体验对降低焦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而体育锻炼是流畅体验的主要来源。在这种体育锻炼的流畅体验状态中,人忘我地全身心投入所进行的锻炼之中,从锻炼过程本身体验到乐趣和享受,并产生对锻炼过程的控制感。

健身锻炼还能提高参与者的自信心,培养参与者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对降低焦虑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Morgan(1987)在做了七个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只有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70%下所进行的锻炼,才能有效降低焦虑,低强度或中强度的体育锻炼并没有降低焦虑的作用。

(三)健身锻炼促进心理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过程中充满了挑战,所以当参与者完成特定的锻炼目标时,就可以提高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保持身心愉快。参加竞技类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加社会交往,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体育锻炼可以使得参与者全身心的放松,改善生理机能,增加心理承受力,适应日趋紧张的社会压力,从而成为抵御亚健康侵袭的最有效的手段。

体育与其他学科比,运动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并结合体育锻炼不受空间、地域、年龄等条件局限的特点,选择适宜自我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来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8]。

参考文献:

[1]唐宏贵.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2]吴中南,吕莉.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78.

[3]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陆阿明,朱小龙.科学健身运动指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5]原黎君.再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7,(26):493.

[6]郭成吉,陈志明,等.体育锻炼“育智”功能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3):419.

[7]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申向军.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作用的相关分析[J].内肛科技,2006,(4):110.

国宴上的东坡肉,国宴上的东坡肉是什么菜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很多时候,美食与名人的传说都仅仅只是传说,但是到了东坡先生这里,很多听起来像传说的事情,反倒是真的。比如,苏东坡和东坡肉的故事。传承千年,名满天下的东坡肉,就此登上历史舞台。不过,那会还不叫“东坡肉”。也有说法认为,最早的东坡肉是不放酒的,因为《猪肉颂》中并未提及。苏轼的家人在烧猪肉的时候误会了苏轼的意思,把猪肉和黄酒放到了一起烧制,结果便“错烧”出了今日的东坡肉。小火慢煲,是东坡肉的要义。但整体上,还是要体现东坡肉软而不烂、瘦而不柴的特点,方可得其精髓。楼外楼的东坡焖肉,也是一绝。 国宴上的东坡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

| 东坡肉。图源:图虫创意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不仅是宋代文豪,更是一位越来越被人熟知的美食家。

很多时候,美食与名人的传说都仅仅只是传说,但是到了东坡先生这里,很多听起来像传说的事情,反倒是真的。

比如,苏东坡和东坡肉的故事。

01

“错烧”东坡肉

东坡先生之文笔如何,世人皆知。

但与很多文人不同的是,他不仅能写骋怀天地之情思,面对日常的柴米酒肉,亦不吝笔墨。

除了“日啖荔枝三百颗”,还有那首被人津津乐道的《猪肉颂》——

| 东坡肉。图源:图虫创意

说真的,放在当时,这种跟大白话无异的打油诗,让其他人写,还不一定能写得如此生动。

传承千年,名满天下的东坡肉,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不过,那会还不叫“东坡肉”。

直到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赴杭州任知州,组织民工疏浚西湖。工程完成后,苏东坡以这道烧猪肉犒劳大家,人们便将它称为“东坡肉”。

| 西湖苏堤,传为苏东坡组织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淤泥堆积而成。图源:图虫创意

也有说法认为,最早的东坡肉是不放酒的,因为《猪肉颂》中并未提及。

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这种制作方法,成型于杭州。

据说,当时杭州百姓感念东坡先生的功绩,又知道他很喜欢吃猪肉,便抬来猪肉和黄酒作为答谢。

苏轼的家人在烧猪肉的时候误会了苏轼的意思,把猪肉和黄酒放到了一起烧制,结果便“错烧”出了今日的东坡肉。

加了酒的肉,鲜嫩肥香而不腻口,相比普通红烧肉,美味加倍。

燃起的炉火,生起的炊烟,在某个瞬间,创造出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直到今天,东坡肉依然流行着“不加水”的烧制法,用黄酒代替水,用酱油代替盐。

黄酒使肉更加鲜嫩,酱油浸入肉中,使肉均匀着色,呈现出诱人的色泽。

小火慢煲,是东坡肉的要义。炖煮时间按小时计算,需要烹饪者有极大的耐心。

不加水的锅易粘底,因此需要时时注意火候。

待汤收汁,变得浓稠之后即可出锅。

| 图源视频:bilibili@元气八眉菌

当然,如果自己在家做,也可不必如此讲究,按自己的喜好加水加盐,切块切片,亦无不可。

但整体上,还是要体现东坡肉软而不烂、瘦而不柴的特点,方可得其精髓。

02

西子湖畔,袅袅炊烟

美味的前世,是如画的风景。

虽然东坡肉随着东坡先生的足迹走遍大半个长江流域,但现在一般认为,东坡肉是杭帮菜的代表之一。

| 西湖上的游船。图源:图虫创意

都说杭帮菜是文人菜,东坡肉自然也不例外。

西湖畔有家叫“楼外楼”的杭菜馆,“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

| 楼外楼水上餐厅。图源:图虫创意

楼外楼,有一处水上餐厅,可体验泛舟天地浩渺之中,品尝集天地精华之美食的感觉。

望着窗外的景,吃着船内的餐,看烟柳画桥,听南屏晚钟,赏平湖秋月,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 夜晚的楼外楼水上餐厅。图源:图虫创意

楼外楼的东坡焖肉,也是一绝。

杭州菜分为“湖上”和“城厢”两个派系。

“湖上”派擅长生炒、清炖、嫩熘等技法,讲究清、鲜、脆嫩的原汁原味;“城厢”派擅长蒸、烩、汆、烧等技法,讲究轻油轻浆、清淡鲜嫩的鲜咸合一。

楼外楼则是“湖上”派的重要成员。

楼外楼的东坡肉,酥而形不碎、油而不腻,每一块肉都层次分明,在口中融合成独特的口感。

用筷子夹起,看它在筷子上一颤一颤,好似在跳舞。

| 楼外楼的东坡肉。图源视频:纪录片《风雅钱塘:楼外楼》

如果说美食是口腹之欲,那么美景加美食便是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满足。

清炖、慢煨、嫩熘、生炒;

晴湖、雾湖、雨湖、雪湖,

相得益彰。

03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

东坡肉,也登过国宴的餐桌。

只不过,穿了个马甲。

| 2016年G20峰会国宴部分菜单。

考虑到文化差异,国宴将猪肉换成了牛肉,创新了一道“东坡牛扒”。

代表杭州美食迎宾的“东坡牛扒”,在国宴过后吸引了一大波关注。

“尝一尝领导人吃的口味”顿时成了杭州餐馆的宣传标语。

东坡肉,进可登上国宴殿堂,退可守护百姓餐桌。

| 街头版东坡肉,别有一番滋味。图源:图虫创意

最初的东坡肉,并不是什么精致的贵价菜肴。

《猪肉颂》中说得明白:“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

当时被贬谪黄州的苏东坡,手头并不宽裕。

豁达又好吃的他另辟蹊径,将猪肉的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让价贱如泥土的猪肉,成为了一道脍炙人口的平民美食。

| 在苏轼的老家四川眉山,东坡肉是春节团圆宴的压轴菜。图源视频:纪录片《餐桌上的节日》

民以食为天。

东坡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象征着苏轼关心民间疾苦的为官之仁。

这是祖先给予我们的智慧——

“我们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 END ·

参考文献:

[1]康保苓,徐规.苏轼饮食文化述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第1期).

[2]饶学刚.“东坡肉”本事的历史考察 ——兼谈黄州是“东坡肉”的发源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第4期).

本文来源:那一种味道

国宴上的东坡肉相关阅读:

中国最“高大上”的宴席,国宴十大名菜,你吃过的有几道?

1.开水白菜

开水白菜,是一道地道的四川名菜,川菜名厨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时创作,后由川菜大师罗国荣发扬光大,成为国宴上的一道精品。

开水白菜以北方的大白菜作为主料,配以鸡、鸭、排骨熬煮,并用鸡肉蓉,猪肉蓉澄清的高汤调味,最后浇上鸡汤、骨汤,在淋上鸡油。成菜后,汤味清鲜淡雅,香味浓醇,不油不腻,又清香爽口。

2.狮子头

狮子头是淮扬菜系的传统名菜,主料为猪肉。肥、瘦肉做成肉泥,在混上葱、姜、鸡蛋、马蹄、萝卜等配料,做成拳头大小的肉丸。这道菜比较普及在全国各地的餐厅都随处可见。

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和发展,口味以及做法都有了大的改观。

3.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也是一道驰名中外的经典川菜,最早的发源依然是在四川。

这道菜的原料是以鸡肉为主,配料辅以黄瓜、花生、红辣椒等配料炒制。

出锅后鸡肉鲜嫩,黄瓜脆爽,花生香脆,味道浓郁香而不辣,口味独特。

这道菜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口味也根据各个地区改变。

4.松鼠桂鱼

松鼠桂鱼是苏菜系的传统名菜,因这道菜成菜之后外形酷似松鼠而得名。

原料为桂鱼,做法的特色是将桂鱼改刀,下锅炸至酥脆。勾出芡汁加上番茄酱辅以配料调制出粘稠的酸甜汁,再加入配料蒜头、香菇、虾肉下锅爆炒。最后再将酸甜汁淋在鱼身上即可。

鱼肉酸甜可口,是一口满嘴生香。

5.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也属于淮扬菜系,这道菜做工用料都十分考究。

用料严谨,做工精细。制作出的豆腐羹软能醇香,口味清香。制作的原料有豆腐、冬笋,鸡胸肉、火腿、香菇等。

成菜看似朴素简单,但却营养丰富,口感清香,回味无穷。

6.佛跳墙

佛跳墙是闽南菜单的代表,尤其以福州为最。也是国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

起源于光绪年间,用料昂贵珍惜,加上复杂特殊的烹饪方式。赋予其独特的美味,以珍馐美味来形容最不为过。

古有诗云:“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而得名“佛跳墙”

这道菜在民间也比较少见,因为珍贵独特的食材,除了闽南地区很少有这道菜。

7.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这道菜,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提起了北京就会想到北京烤鸭。

这是一道在明朝就被端上餐桌的美食,在以后的时间的到了充分的发展,口味、做法、使用方法等都进行了改进。

提到北京烤鸭就会联想到全聚德,这也是真正能让北京烤鸭驰名中外的百年老店。

北京烤鸭皮薄而酥脆,味香而浓郁,肉质饱满、口感丰富让人欲罢不能。

8.东坡肉

东坡肉这道菜听名字就会联想到著名大诗人苏东坡,而这道菜也正是苏轼先生所创,后世不断改进做法延传至今。

这道菜是江南地区的传统名菜,在多个菜系中都有,原料为五花肉,配料以葱白,黄酒等熬煮,成菜猪肉肥而不腻,味道香甜软糯。

9.白切鸡

白切鸡这道菜是一道正宗的粤系名菜,记得广东的朋友告诉我说:在广东看一个酒席师傅的白切鸡做的好不好,就能知道这位厨师做广东菜的水平高不高。

鸡肉在广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食材,更是宴席的必备菜品。

原料以三黄鸡为主,制作方法简单,对火候的掌控却是高之又高。要做到刚熟不烂,又要保持原味。

成菜鸡肉皮爽肉滑,清淡美味驰名粤港澳。

10.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这道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谓是一道家常菜,做法简单,用料便宜。

这道菜的原料是猪肉,辅料配以木耳丝、胡萝卜丝、葱丝。将腌制好的肉与配菜一起翻炒,

成菜后色泽红润,香味独特。醇香而不腻,在家庭的餐桌上也是常客。

这些就是我国国宴的十大名菜,常常用来招待外国代表团以及来宾,因此驰名中外。每道菜都独具特色,味道也是天差地别却又相辅相成。

浅析普遍高校社团中存在的问题极其相应对策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但是高校社团中也存在社团管理不当、相关制度不完善、内部结构混乱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社团发展。本文主要就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简要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社团;学生发展;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高校社团是一个根据学生共同兴趣爱好而成立的群众性组织,以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培养广泛兴趣为出发点,给广大青少年提供锻炼自我和培养良好综合素质的平台。高校是新形势下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1],但是高校中社团种类繁多,学生在选择上存在盲目跟风性,并不能真正起到最初的作用,这就需要高校认识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社团日益呈现出纷繁多彩的局面,社团类型逐渐丰富,内部规模逐渐扩大。但在学生群众性自主管理模式下,社团的问题也随之慢慢增多,这严重制约着高校社团顺利发展。

1.1高校管理不当,相关制度不完善

        对于社团管理,很多高校采用学生群众性自主管理方式,让学生自行制定各社团内部管理方式,这很大程度上给予学生自由,而缺乏统一的管理条例,这也会使社团管理混乱。目前部分学校采用社团联合会等社团主管组织,也存在组织过于繁多,组织之间涉及重合性较强,在实际处理问题上存在相互推卸状况,办事效率低下,严重打击学生积极性。

1.2社团门槛低,成员素质不高

        高校社团往往在招社员没有过多要求限制,社员也大多是抱着喜欢和想学的态度进入社团。社团内部本是一个集体,社团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潜移默化影响作用下会对社团这个大集体会产生不良影响。社团成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度不够,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这种问题对成员的学业也会产生连带负面影响。

1.3社团缺乏创新,缺少自身特色

        很多社团在活动开展中具有模仿性,缺乏生命力,内容脱离主题,与时代发展联系不紧密,形式呆板,内部开展活动也主要是以聚餐为主,这样会直接削弱学生对活动开展的积极性和降低学生的参与性。社团不能创新,缺少独特的看法,这样无法跟其他社团进行竞争。即使社团内有优秀社员,社团缺少自己特色,不思创新,加上社团数量繁多,这会使社团内部文化氛围越来越差,最终到自我毁灭的状况。

1.4社团经费有限,制约活动开展

        社团在进行实践探索活动中,往往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理论书籍等资料;在扩大规模上也需要相关设施的增添,而社团内部资金不足,往往社团经费都是社员自己出钱,但社团社员人数有限,力量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团成员的负担。缺少经费支持将面临经费紧张局面,这也严重制约着社团进一步发展,在组织活动开展中感到寒酸。

1.5缺少专业指导,社团吸引力弱

        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的同时也希望社团内部有专业考老师进行指点,这样在理论上能够得到学习,也能在实际操作上提到提升。但是往往社团指导老师师兼职性教师性质,不能将大部分精力放于社团管理中,所以学生在社团中实际并不能接受到专业老师至善的指导。少数社团虽然有专业老师指点,但老师基本上都不多过问社团活动,甚至有些社团的专业指导老师也只是一个挂名而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团发展。

2 解决制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对策

2.1规范高校管理条例,重视学生社团发展

        随着学生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这也要求社团数量逐渐增加,所以高校应成立相关的专业机构进行学生社团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高校相关专业机构要增强管理社团意识,将教学与社团管理相融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确立学生社团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2]。社团成立要要求学生社团提交书面正式申请报告的要求,内容需涉及社团章程、社团规模、相关负责人、开展活动内容及程序,然后报学校社团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审核。社团具体管理上面,应该依托各院系相关组织,如各院系以团支书带头,结合自身院系发展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并落实下去。

2.2积极调动社团积极性,为教学服务

        高校社团主管部门应充分调动各社团的积极性,积极鼓励社团开展与教学相关的社团活动。社团文化建设对高校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调动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之后学习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社团积极性的调动还应靠各位成员,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应充分召集社员进行商议,各自发表观点,尽量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有了好的社团文化氛围,才能带动学校文化建设。

2.3加大对社团建设的支持,提供所需保障

        高校应为各社团提供相应的支持,让社团能够顺利开展相关活动。随着社团类型逐渐呈现多样性,高校应该根据每个社团自身独特情况来为社团提供相应的保。高校也可以为社团提供相应的赞助机会,最后让社团自行与相关赞助商进行商议,自主解决资金问题,这也为社团提供了一种生存之道,社团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2.4提供专业指导,开展高层次社团活动

        专业教师指导为社团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保障。高校应适当为各社团安排有相应专业知识的老师,为社团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社团成员在社团活动开展中不仅能展示自己才能,巩固专业技能,也能在社团教学中,学习到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教师也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在课程教学之外,适当安排时间进行社团教学,讲课堂教学与社团教学相结合。高校应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进行工作量认定或给予适当的工作补贴[3]。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空余时间学到知识,丰富学生生活,有限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

2.5加强社团负责人培训,增强其责任感

        高校社团现目前也存在着缺少高素质负责人的现状,一方面表现在社团负责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并没能获得较好成绩,另一方面变现在社团组织中以较随意的态势呈现。在每次活动策划中,社团负责人的思想存在随意性,想法不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开展的活动最后也自生自灭。这就需要社团负责人自身要有较高素质,对社团管理能够尽职尽责。在社团内部中层管理者竞选中,要以学生的实力为主,避免能力不足的学生凭借一定关系竞选成功的情况。所以社团负责人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才能更好的组织和带领社团发展。

3.结语

        高校社团组织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学生自我提升的很好平台。社团的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校园里的实践,这是贯彻了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与时俱进性。作为现代大学生,社团是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锻炼的很好平台,学生应充分利用社团。高校社团在之后发展中也应与时俱进,善于发现问题并切实解决问题,让高校社团发挥其独特作用,使社团成为高校的一道风景线,切实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

2 夏勇子.论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3):62-65.

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作者介绍:潘星宇(1998.9.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本科,英语专业。

上一篇:知网如何下载论文模板

下一篇:化学与社会论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