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收稿

发布时间:2023-12-09 17:52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收稿

1、来稿均要求有中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3-8个)。2、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及主要著作(论文)等。另外,请注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3、各类参考文献,均要求统一按标准的编写格式排列于文末,具体情况如下:(1)中文专著、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刊P.其他文献Z)(2)中文期刊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号).(3)中文报纸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导]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4)外文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与中文文献的格式相比,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中多了[原作者国别]和中文译者,具体如下:[序号][原作者国别]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中文译者. 中文本的出版社所在地名:中文出版社或中文报刊名,出版年、或年卷期号或出版年月日(版次)。(5)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编写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主要题名.[100].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6)电子文献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年月日/引用的日期(任选其一)(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服EB;电子载体类型及代码为:磁带MF、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论文被录用可能性多大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论文被录用可能性,这个要看你的论文是什么水平的。如果水平比较高,录用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水平比较差,可能就不会被录用。你这个问题就好像高中生考上大学的可能性有多大一样,无解。按理说都写论文投稿了,应该懂得这个基本的道理

我想要做以“抵制日货,支持钓鱼岛”为主题的PPT,在英语课上讲,希望爱国人士帮忙做一下,或提供资料图片

Journa l of H ua iy in Teacher s College Soc ia l Sc ience Vo.l 32 2, 2010
=历史学>
民初抵制日货运动与日本的对华政策
印少云
(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摘 要: 抵制日货运动是民初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广大民众参与外交、反对日本侵华的一
个重要方式。持续不断的抵制日货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对华政策, 进而间接影响
了民初政治的走向: 它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在侵华手段上向温和的方向发展, 也牵制
了日本对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的参与和支持, 在客观上对中国政局的变换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
时, 抵制日货运动也使日本从列强的联合阵营中分离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列强对中国
革命的联合干涉, 日本也因此加紧在革命阵营中寻找新的代理人, 对中国革命阵营的分裂起
到了催化作用。
关键词: 民初; 抵制日货; 日本; 对华政策
中图分类号: K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8444( 2010) 0220210204
收稿日期: 2010201221
基金项目: 200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6JSBLS009); 江苏省/ 青蓝工程0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印少云( 19702), 女, 江苏泗阳人, 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对外关系研究。
近代以来, 随着民权思想的传入和国民意
识的觉醒, 民众对外交的参与热情一浪高过一
浪。尤其到了民国时期, 几乎没有什么外交事
件能够逃过公众的眼睛。但是孱弱的民国政
府, 既没有实力去捍卫国家的权益, 也没有胆量
和勇气去伸张民意。抵制外货就成为民众自发
地参与外交的重要渠道, 以此来表示对帝国主
义侵华辱华政策的不满。本文拟以民初北洋政
府统治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为中心, 考察该运
动对当时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
第一,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持续不断的抵制
日货运动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在侵华手
段上在一定时期内向渐趋温和的方向发展。
民初的抵制日货运动使日本的对华政策由
大隈的/ 武力外交0 (以对华/ 二十一条0的提出
为主要代表), 到寺内的/威压外交0 (以西原借
款为主要表现), 再到1920年代中后期的/币
原外交0 (也称为/ 睦邻外交0 ), 在侵华手段上
体现了渐趋温和的特征。
甲午战争以来, 日本夙持大陆政策, 志在夺
取中国的权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为日
本施展其在大陆的/ 抱负0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1915年1月, 大隈内阁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臭
名昭著的/ 二十一条0, 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
抗议。没有等到大隈为自己的/ 成就0而高兴
的时候, 日本国内对这种强硬的对华政策所招
致的中国人的抵制的批评就已经接踵而至。尤
其是该事件所引发的中国举国一致的抵制日货
运动, 引起了日本国内部分人的担心, 一些人开
始怀疑日本传统的对华策略。横滨正金银行董
事小田切写道: 今后日本对华/ 若还和过去几
年一样, 采取侵略的、恫吓的、强迫的态度, 那么
必然会招致中国政府和多数人民的仇视和愤
慨, 妨碍日本在华发展经济事业0[ 1]。而标榜所
谓/ 王道主义0的西原更是露骨地说, 侵占领土
固然容易, 但是征服民心却要困难得多[ 1]。而
日本的政界元老山县友朋则批评大隈的对华政
策说: /此种缺乏远见之外交, 为国家前途计实
不胜忧虑。0[ 2]
由于大隈内阁赤裸裸的武力侵略政策和外
交讹诈手段引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 所以
在袁世凯死后, 日本统治集团认为有必要采取
210
2010. 2 第32卷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不会引起中国人反感的更好的办法。为此, 新
任内阁首相寺内正毅一改大隈内阁时期的对华
强硬姿态, 决定实施新的对华方针。这一方针
的突出标志是,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寺内的高
级顾问西原龟三5次秘密访问中国, 向段祺瑞
政府提供了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的所谓的/西
原借款0。这一新政策的实质在于以/ 中日亲
善0、/ 中日经济提携0为幌子, 谋取更多的利
益。正如西原本人所说: / 帝国对华政策的终
极目标或则是彻底加以侵略压迫; 或则是实行
王道亲善, , 即中国的领土, 要么由日本帝国
直接主动地保护, 要么让中国自己保全自己。
但若是前者, 则我国每年必须负担二十亿元的
支出, 更必须冒以国家命运作赌注的风险, ,
将激起四亿民众的反感, , 何如亲善主义政
策, 以使四亿民众与我和睦同化。0[ 3]
寺内内阁与他的前任大隈内阁所执行的对
华政策不过是手段上不同而已, 其积极推行对
华侵略和扩张的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 而且更
为严重的是, 寺内内阁执政之时, 以/ 西原借
款0为诱饵, 不但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而
且还对段祺瑞扩充皖系势力准备发动内战的动
机大加利用, 诱使段政府与之签订了5中日军
事协定6, 并以此为依据, 派兵进入北满, 日本
政府依据这一借款/ 实际上取得中国军事上之
特殊地位0[ 4] 114。因此, 寺内内阁的对华政策不
仅未能缓和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不满, 反而进一
步招致英国、美国对日本的不满, 尤其是1918
年由留日学生首先倡导的抵制日货运动再次提
醒了日本在华之举的失策。
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内强烈的排
日情绪, 1918年9 月, 继寺内内阁之任的原敬
内阁被迫再次修正了寺内内阁时期的对华政
策, 宣布放弃前内阁的援段政策。这种转变并
不意味着日本帝国主义真的要放弃其在华捞取
既得利益的目标, 在因/ 二十一条0而弹劾大隈
的内阁会议上, 原敬说: / 吾人认为, 诸如此次
取得中国同意而将发布之条约, 若致力于中日
亲善之道, 与中国结成最亲密之交往, 则谈笑之
间即可办成。0[ 5]他并没有否定/ 二十一条0本
身的必要性, 只是说这种做法招致中国的反对
不好。这也正是大正时期历届内阁对华政策最
终走上武力侵略道路的根本原因。
从大隈内阁的强硬政策到原敬内阁的
/ 新0对华政策, 表明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向怀柔
和温和方向发展的特征。如果说这一发展的趋
势在五四前表现得不太明显的话, 那么五四以
后, 在原敬内阁的对华政策上得到了体现。五
四前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对日本的对华贸易影
响不大。五四运动以后, 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比如, 1918年各国对华商品输出总量中日本占
了441 9%, 可是从1919年以后, 就持续走低, 到
1921年, 降低到2415%; 1923 年, 因收回旅大
问题, 抵制日货运动再起, 当年日本对华输出量
只占各国对华输出量的2412% [ 6]。虽然在整
个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日本一直采取高压手段迫
使北京政府对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进行压制,
但其作用终究是微乎其微的。仅1923年因收
回旅大而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中, 在中国本土
之日人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在天津约为一千二
百万, 上海约为四千万, 总计各埠超过一亿
元[ 7]。在对日本的贸易影响方面, 日本大藏省
调查表5支那排日之影响6指出, 六月间对华之
输出为1 405万元, 输入为1 866万元, 入超
46119万元, 比前年同期输出额减少1 34616万
元, 输入额增加855万元[8]。
抵制日货运动的蓬勃发展对日本对华政策
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24年, 随着加藤
内阁上台, 币原重喜郎担任外相, 日本对华政策
向温和方向发展的趋势得到进一步体现。1920
年代初, 日本正处在严重的经济困难之中。从
1920年开始慢性经济萧条接连不断地袭击日
本, 1923年关东大地震又造成了一百亿日元的
损失。加藤内阁上台后, 将振兴对外贸易列为
政府最紧急的任务。币原外相认为, 大力扩大
对华经济合作正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捷径。正因
为如此, 币原倡导的对华经济扩张政策为日本
统治集团所采纳。
1924年6月, 币原在议会宣布了他的对华
政策: 一、不干涉中国内政; 二、维护合理的权
益; 三、对中国现状抱同情和宽容的态度; 四、中
日实行经济合作, 共存共荣[ 9]。/币原外交0代
表了日本统治集团内部迫于经济危机的冲击而
对中国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的关注。/ 五卅0
惨案之后, 对于英国推动日本共同制裁中国的
建议, 币原外相曾这样表示, 日本对华贸易占日
本贸易总额的重要部分, 与英国情况不同, 长期
为中国/ 抵制日货0所苦。从政治大局考虑, 日
本不能忍受处于中国人长期怨恨的地位[ 10]。
这充分体现了日本在对华政策上一再调整的根
211
Journa l of H ua iy in Teacher s College Soc ia l Sc ience Vo.l 32 2, 2010
本原因。
第二, 抵制日货运动牵制了日本对中国内
部军阀混战的参与和支持, 在客观上对中国政
局的变换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国北京政府统治时期, 日本在中国主要
采取了挑起南北之争, 以从中渔利的策略。袁
世凯死了以后, 日本政府又着意扶植段祺瑞的
皖系政权, 以便在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通过
西原借款, 日本不仅从中国得到了大量的经济
利益, 而且还得到了其他的包括政治强迫所不
能获取的权益。所以, 寺内在下台前曾不无得
意地自夸说: / 本人在任期间, 借与中国之款,
三倍于从前之数, 实际扶植日本在中国之权利,
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0[ 4] 116
当然, 能够对日本对华野心起到遏制作用
的还是民众以抵货运动为主的外交运动。1918
年, 留日中国学生以抵制日货相号召, 发起了全
国规模的反对军事协定的斗争浪潮, 这次运动
成为五四运动的一次公开的预演。而1919年
的五四运动不仅是广大民众对日本扶植下的段
政府的强烈声讨, 也是日本在华权益从欧战期
间形成的在华优势转变到在华失势的转折点。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和驻沪武官佐藤少佐, 面对
上海异常激烈的排日声浪, 建议日本政府和参
谋本部撤退在边防军中任职的日本军官, 以免
激起更大的排日风潮[ 11]。
同一时期, 国内直系、皖系的矛盾已势如水
火。1920年5 月, 正当国内直、皖矛盾不断升
级, 双方公开备战之时, 日本也在密切关注着中
国的政局。5 月21日, 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
向日本外务省报告说, 段祺瑞准备出动/ 参战
军0对付直系和奉系的联合, 建议根据北京政
府过去有关参战军不得用于政争的承诺, 应请
北京政府外交部对此予以说明[ 11]。担任北京
政府军事顾问的青木宣纯, 也向日本陆军参谋
部建议说: / 我国从前在中外人士间, 有援助段
祺瑞之误解, 这成为去年排日风潮之重要原因。
复查参战军(即今日之国防军)不使用于内战
一事, 政府当局曾有公开声明。而今段祺瑞为
对抗直隶派, 公然违反大总统的意旨, 使边防军
第一师、第三师及陆军第九师向保定方面出动。
对此如不采取任何处置, 则我国将被视为今日
尚在援助段祺瑞, 公然同情其反抗大总统意旨
之专横行为。此定将更增加今后之排日风潮
, , 此际我国可根据边防军不得用于内战之声
明, 向中国政府抗议, 使其履行声明。0[ 11]青木
的建议, 反映出中国此起彼伏的抵制日货运动
已经引起部分在华日本人员较为清醒的认识,
他们不得不考虑再次支持段祺瑞可能引起的严
重后果。
正当日本政府举棋不定之时, 南方政府向
日本驻广州领事提出质问, 并请日本实现编练
这支军队时做出的不用于政争的承诺。在上海
的日本商人也对政府的举棋不定表示了担忧,
他们担忧的不是别的, 正是这些年来一再发生
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日侨商业会议所要求日
本政府撤退边防军中的日本军官, 并提出: / 现
当本地排日风潮逐渐平息之际, 而因近日舆论
煽动, 恐将重新抬头。即使在北方援助边防军,
于我国有所收获, 则中国全国之舆论, 显然于我
国不利, 而整体所蒙受之损失实大。0[ 11]
迫于种种压力, 日本外务省于7月16 日发
表了对华的不干涉声明, 明确表示对这次直皖
战争采取中立态度。虽然皖系军阀于战争开始
之前曾经向日本驻华使馆提出各种援助要求,
但日本政府一直未做出明确反应; 与此同时, 段
祺瑞、徐树铮也向日本在北京的大仓洋行提出,
以天津裕元纺织公司股票二百万元作抵押, 要
求借款二百万元充当军费, 也未能实现[ 11]。这
其实只是抵制日货运动影响日本对待中国军阀
战争的态度的一个侧面, 可以断定, 以抵制日货
运动为主要形式的国民外交运动到底在多大程
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对华政策是很难说清的, 但
是我们在讨论民初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日本渐趋
温和的对华政策的时候, 就不能不对这一原因
给予充分的关注。
第三, 抵制日货运动使日本从列强的联合
阵营中分离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列强对
中国革命的联合干涉, 日本帝国主义也因此加
紧在革命阵营中寻找新的代理人, 对中国革命
阵营的分裂起到了催化作用。
1920 年代的日本经济危机以及中国持续
不断的、越来越强劲的抵制日货运动使日本在
华利益受到了重大影响, 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
几乎所有日本政要都不能对此视而不见了。他
们的分歧在于以何种形式来干预和扭转这种状
况, 而不是根本否认这种状况的存在。币原外
交就代表了部分统治者以怀柔来实现其经济扩
张政策的主张。由于在根本上着眼于改变日本
在华形象, 并致力于消弭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
212
2010. 2 第32卷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这在一定程度上, 使大革命时期曾经一度主张
联合列强干涉中国革命的英帝国主义的对华政
策在日本这里首先遭到拒绝, 无论这种拒绝是
如何巧妙, 给英国的打击都是不言而喻的。
/ 五卅0惨案发生以后, 中国再次掀起了新
一轮的抵制日货运动, 外相币原敏锐地看到,
/ 五卅0之后, 中国抵制日货运动造成了日本对
华贸易的急剧下降: 6 月, 华中进口日货额下跌
到300万美元, 这仅仅为前5 个月的平均额的
一半; 7月, 华南日货销售额由300 万日元降为
1812万日元( 300万美元按当时外汇汇率折算
为57212万余银元) [ 12]。币原担心, 这样发展
下去, 其对华的经济扩张政策势必遭到破产。
在/ 五卅0惨案的处理过程中, 日本外相币
原一方面担心中国乘机离间英、日关系, 在未来
的关税会议上失去英国的支持, 同时也害怕在
与中国的交涉过程中, 英国抢先与中国达成谅
解, 从而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 掀起排日浪潮。
在他看来, 只有尽快与中国政府达成谅解, 解决
工人罢工被杀事件, 才可以缓和中国的排日浪
潮, 减少抵制日货运动给日本带来的损失。于
是, 他向内阁提议, 日本在确保/ 满洲的特殊权
益0的同时, 必须维护在长江流域的权益。为
此, 应努力改变日本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日本应该寻求单独解决日商纱厂罢工案的处理
途径。
与日本人积极寻求解决/ 五卅0惨案的态
度不同, 英帝国主义在中国仍不顾事实地顽固
坚持对华外交的炮舰政策, 不但不积极寻求问
题的解决, 反而一意孤行, 继/五卅0惨案之后
不久, 又在广州制造了/ 沙基惨案0。并且还积
极推动美、日等国, 希望对中国进行共同的武力
镇压。在南方国民政府的领导下, 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英货运动。与此同时, 国
民政府还采取了单独对英的外交策略, 分化帝
国主义阵营。而日本也乘机于7月向段政府递
交了一份/ 单独警告0的照会, 允以联合列强,
磋商准许段政府以按照1922 年华盛顿条约决
议征收附加税、调查治外法权等为条件, 诱使段
祺瑞同日本单独解决上海问题, 从而摆脱其
/ 祸首0处境, 缓和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
日本寻求解决的姿态与南方政府/ 单独对
英0的策略有了共同的基础, 使日本有机会从
/ 五卅0的泥淖中解脱出来。尤其是随着华南
掀起了抵制英货的高潮, 日货遂乘虚而入, 大量
运销两广、福建等地。华北各口岸开始时是抵
制日货, 不久在南方政府的鼓动和影响之下, 实
际上变成抵制英货。结果, 英国对华贸易遭受
到了重大损失, 而日本对华贸易却扭转了下降
的趋势。1925年度, 日本在各国对华输出的总
额仍保持了与上年相当的水平, 而与此同时, 英
国却比1924年下滑了612个百分点, 这也是鸦
片战争以来英国第一次在对华贸易中落后于
日本[ 6]。
为了使单独对英的外交策略获得成功, 国
民政府在汉、浔事件后, 果断地收回了汉口和九
江英租界, 而对该地的日租界却分毫未动。这
一举动显然使日本大受鼓舞, 更为重要的是, 在
/ 沙基惨案0以后, 在对华贸易中, 英国的受损
与日本的获利, 也使日本对怀柔的对华政策甚
感满意。正如台湾学者吕芳上指出的那样,
/ 日人从五卅事件记取的教训是: 外国有力量
伤你身体, 中国人则有办法伤你-钱袋. 0[ 13]。
所以在1927年汉浔事件以后, 英国伙同其他帝
国主义国家准备出兵上海的时候, 日本委婉地
加以拒绝。它认识到, 在没有迫在眉睫的危机
的情况下出兵上海不是明智之举, 他们从中国
持续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看到, / 国家尊严对英
国人或许有更多的意义, 但贸易才是日本的一
切0。因此, 他们决定袖手旁观, / 宁可待在家
里继续开店营业0[ 13]。不久, 日本作了不派兵
的声明。
1927年3月24日, 英美军舰炮轰南京, 制
造了/ 南京惨案0。之后, 英法美意达成一致意
见, 准备共同武力干涉中国革命。英国再次邀
请日本共同行动时, 币原还是以日本在长江上
游有2 000居留民, 6 个领事馆、办事处, 日本不
能像英国那样采取强硬措施为由婉拒[ 14]。当
然, 日本采取这一对华政策还有更周全的考虑,
币原外相对中国革命阵营内部矛盾的了解和他
意在分化革命阵营的图谋, 都是他拒绝武力干
涉的原因, 为保护自身的侵华利益, 日本也因此
而加紧在中国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
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阵营内部的分化。但有一
点是不可否认的, 即中国民众轰轰烈烈的抵制
日货运动是造成列强联合武力干涉政策破产的
重要原因。
(下转第252页)
213
Journa l of H ua iy in Teacher s College Soc ia l Sc ience Vo.l 32 2, 2010
充发挥, 仅仅浓缩为词, 或许具有音乐意义。辛
弃疾曾将5庄子# 秋水6隐括为5哨遍# 秋水
观6, 将庄子的话集成为5卜算子# 用庄语6, 是
以词为戏之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 改写和模仿古代诗文名
篇是常见的现象, 像屈原的诗篇, 贾谊的散文,
枚乘和司马相如的赋, 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
仿效者不可胜数。这种活动, 首先是出于对名
作思想内容的喜爱, 仿其文体而抒发自己的感
悟; 其次, 在艺术形式方面是一种学习的途径,
如同书法和绘画教育中的临摹, 是不可或缺的
训练; 再次, 也是一种逞才献艺的文人雅事和争
强好胜的文字游戏。至于改编成小说戏剧, 那
应该属于另外一个题目, 今天不讲了。
( 2008 年在新加坡/ 狮城诗苑0社的讲
演稿。)
注 释:
¹ 谭家健5桃花源记的背景及影响6, 原载5陶渊明讨论
集6, 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 后收入谭家健著5六朝
文章新论6,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出版。
º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级同学编5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资料汇编# 陶渊明卷6, 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
» 谭家健5鲁褒的3钱神论4及其影响6, 台北5国文天
地6 195期、196期, 2001年8月、9月出版。后收入谭
家健著5六朝文章新论6,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年
出版。
参考文献:
[ 1 ] 钟忧民. 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M ]. 长春: 吉林教
育出版社, 2000.
[ 2 ] 洪本健. 欧阳修资料汇编[M ]. 北京: 中华书
局, 1995.
[ 3 ] 管笛. 醉翁亭记研究[M ]. 合肥: 黄山书社, 2000.
责任编辑: 刘海宁
(上接第213页)
民初抵制日货运动无一不遵循/ 以经济促
政治0的理路, 很显然, 运动的最终结果和发起该
运动的初衷有很大的差别, 它没有也不可能阻止
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 但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
程度上, 该运动不但直接导致了日本对华政策的
调整, 也进而间接影响了民初政治的走向。
参考文献:
[ 1 ] 裴长洪. 西原借款与寺内内阁的对华政策[ J]. 历
史研究, 1982( 5): 21238.
[ 2 ] [日]信夫清三郎. 日本外交史: 上[M] .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1992: 394.
[ 3 ] 俞辛焞. 日本对直奉战争的双重外交[ J]. 南开学
报, 1982( 4): 59267.
[ 4 ] 刘彦. 最近三十年中国外交史[M ]. 上海: 太平洋
书店, 1932.
[ 5 ] [日]信夫清三郎. 日本外交史: 下[M] .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1992: 445.
[ 6 ] 丁应求. 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的研究) ) ) 以中日
关系为主[D]. 台北: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研
究所, 1986: 57.
[ 7 ] 留日学生之重要报告[N]. 大公报, 1923207215.
[ 8 ] 日报发表排货之影响[N]. 大公报, 1923207224.
[ 9 ] 沈予. 五卅运动与日本对华政策[ J] . 档案与历史,
1988( 4): 69278.
[ 10] 沈予. 论北伐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M] / /中美
关系史论文集.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88: 223.
[ 11] 章伯锋. 直皖战争与日本[ J]. 近代史研究, 1987
( 6): 1772189.
[ 12] Remer, Cha rles Freder ick. A Study of Chinese Boy2
cotts[M]. Ba ltimore: John H opk ins Press, 1933.
[ 13] 吕芳上. 北伐时期英国增兵上海与对华外交的演
变[ J]. 近代史研究所辑刊, 1997( 27): 1852229.
[ 14] 于永. 论北伐时期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 J]. 社会
科学辑刊, 2000( 3): 1072111.
责任编辑: 仇海燕
252
2010. 2 第32卷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的介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对中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语言以及高等师范教育等进行理论探讨,为校内外优秀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

上一篇:花火杂志电子版在线

下一篇:东方娃娃杂志社曲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