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凉山日报社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06 02:33

凉山日报社总编辑

1977.08—1978.03 凉山州美姑县新桥公社知青1978.03—1982.02 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学习1982.02—1984.03 凉山日报社记者1984.03—1985.09 凉山州政府办公室秘书科秘书1985.09—1988.10 凉山州普格县洛乌沟区副区长、书记1988.10—1992.11 凉山州物资局副局长1992.11—2001.02 凉山州物资局党组书记、局长(其间:1998.06—1999.08 省外经贸委挂职任主任助理)2001.02—2005.08 凉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2005.08—2007.01 中共凉山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2007.01—2011.11 中共凉山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委政法委书记2011年10月10日拟提名为凉山州委副书记、州长候选人 。2011年11月17日任凉山州委副书记、代理州长。 2012年02月15日任凉山州委副书记、州长。中共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十次党代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 ,中共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单一良的《人民法治》杂志社执行社长

单一良 ,笔名凌欣,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法学博士。工信部注册高级舆情管理师、高级人力管理师;国际注册(美国认证)舆情管理师、高级国际注册法律顾问师。现任《人民法治》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人民法治网总编辑。早年从警,2000年后进入新闻单位工作,先后供职于《凉山日报》、《民主与法制》、《中国产经新闻报》等从事编辑、法制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与财经新闻报道。为人性格直爽、真实、坦诚;兴趣爱好侧重于书画篆刻、文学摄影、地方戏曲(婺剧、越剧);处事态度原则、大气、包容;有书画篆刻和文学写作特长,参与多部地方戏曲和报告文学的写作。其中中国画系列2005年、2006年两年由北京市邮政局印制公开发行两套邮政明信片;获得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两个、铜杯奖一个、三等奖两个;篆刻作品获得全国优秀奖五次,书画篆刻作品入编专业辞书20余部;2007年至2011年连续五年参加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展国画和篆刻作品分别获得三等奖、优秀奖。散文获全国征文比赛三等奖一次,诗歌、散文、小小说、国画、篆刻、版画等作品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200多篇(幅),公开出版发行有诗歌散文集《如兰如菊》、《单一良国画邮政明信片》、《单一良花鸟画选》、《2011单一良国画作品新年挂历》。自2000年从事新闻事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先后采编新闻稿件达600余篇,其中,多篇稿件获奖,并被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和权威主流门户网站转播转载,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全面发展。分别于2008年、2009年获得《中国产经新闻》报先进工作者和报社优秀记者称号。 先后担任世界和平促进会名誉会长、将星翰墨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现代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东方美院客座教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咨询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企业家委员会常务理事、金华博士联谊会(北京)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荣获“中国诗书画大师”、“2005中国书画百杰”、“腾飞中国2010最具影响力年度十佳人物”、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中华爱国先进模范人物”、“中国文化和平大使”、“世界和平艺术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的详细介绍?

姓名:王小丫
公历生日:公元1968年1月22日
农历生日:丁未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星座:水瓶座
属相:羊
身高:165cm
体重:49kg
出生地:四川凉山
籍贯:浙江杭州
业余爱好:锻炼、聊天、发烧音响
座右铭:认真、敬业、合作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
身高:165cm
体重:49kg
星座:水瓶座
血型:AB型
民族:汉
最喜欢的颜色:灰、宝兰、桔红
最喜欢的食品:羊肉
最喜欢的服饰:带有一些随感的职业装
最喜欢的书:很多,每个阶段都不同
最欣赏的人:答对12道题的人
最喜欢的事:有朋自远方来
最难忘的事:去唐古拉山和敦煌

个人简历
[编辑本段]

王小丫,女,汉族,生于1968年1月22日。浙江人,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
王小丫的爸爸是《凉山日报》的编辑,在给她起名时,认为“大俗即是大雅”,于是取名“小丫”,结果果然,这个好记的名字让小丫红透了半边天~~
1986年9月——1990年7月,四川大学学习经济。爱好写作,在校期间曾获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散文奖。
1990年9月——1996年7月,四川《改革时报》工作,后改成《新经济时报》,后又变成现在的《城市购物导报》。
1996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广电文学系研修电视文学。
1997年7月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
1998年,王小丫在“华鹤杯”全国优秀经济节目大赛中崭露头角。 随后,央视经济节目改版,小丫被调入重头栏目《经济半小时》。小丫曾先后主持过《商务电视》、《供求热线》、《金土地》、《经济半小时》、《开心辞典》等栏目,还客串主持了《对话》等栏目。
1998年主持过至今10年 “3.15”消费者权益日直播晚会,
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
1999年、2000年科技下乡;
1999年、2000年“6.5”环境日特别节目;《证券法》实施特别节目;
2000年至2008年 CCTV2000-2007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庆典等大型节目,《小丫跑两会》作为经济频道两会报道的品牌节目已经进行了8年。小丫主持的经济频道的晚会节目还有《CCTV年度汽车颁奖》,《春暖2007大型直播》,《全民节约,共同行动》、《节能减排,共同行动》启动仪式等,央视其他频道的节目还有《2001志愿者年晚会》(3套),《主持人形象设计大赛》、《2004海峡两岸知识大赛》(4套),《2001年体坛龙之队颁奖典礼》、《2003站在第三极》、《雅典奥运会观众互动节目》《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发布会晚会》(5套),《庆祝回归十周年晚会》(6套),《2001全国律师辩论大赛》(7套),《2004十大杰出青年颁奖》、《2007平安中国》(10套)等等,还曾经在《200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2002年元宵晚会》的担任主持与小品演出工作。

皇陵以及水下古城及考古(图),解说!

[导读]四川省社科院考古专家从10月31日起驻扎西昌,继续调查着汉代文化足迹。又有人猜测,难道是来考察邛海水下古城来了?
邛海水下有座古城?
邛海上,花勇摇着船,心情大好。花勇家在邛海东岸的川兴镇焦家村。“我听我父亲讲,邛海水下有座古城。他年轻时扎猛子,看见海底有石梗子。”
四川省社科院考古专家从10月31日起驻扎西昌,继续调查着汉代文化足迹。又有人猜测,难道是来考察邛海水下古城来了?
邛海水下到底有没有古城?史书记载,民间传说,当今发现,一次一次的探询求证,只是给西昌邛海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连日来,华西都市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邛海水底古城之谜”由来已久,但对于古城有无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但“因为没摸到海的底底,谁也不敢把话说绝了。”尽管争论由来已久,但“邛海水下有古城”依然留有无穷的悬念,等待着人们继续探寻…
古城之证:卫星图显示水下有古城?专家:“天马行空的臆想”
“邛海水下有座古城,我有卫星地图作证!”语出惊人者,名叫胡璧硅,西昌职业高级技术学校(原西昌铁路技校)退休教师。此语一出,在西昌,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2008年“五·一”假期间,教学计算机的胡璧硅,像平日一样上网浏览新闻。期间,他突发奇想:何不在网上看看西昌是什么样?
点开卫星地图,胡璧硅发现,地图上邛海水面有异样。“卫星地图上,邛海明显被分成了上下两部分,上层部分是很清晰的水面,下层部分,即水以下部分,仿佛有什么东西。”是什么呢?难道是“水下古城”?“长期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限制,没有有力证据证明邛海水下有古城。如今,卫星地图的异样,或许就是一条有力线索。”胡璧硅认为,如能找到邛海下的古邛都城,其影响应该不亚于庞贝古城的发现,也不亚于三星堆、金沙遗址对世人的冲击。
面对这一“惊人”发现,胡璧硅赶紧找来亲友见证。“退一万步说,如不是古城遗迹,那又是什么呢?这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找到答案。”坚信“神秘古城在邛海下”的同时,他还认为“是该唤醒它的时候
了”。于是,他和女儿胡晓曦、胡良基联合撰写了《邛海水下有古城》一文,投稿至《凉山日报》。
文章于2008年5月7日在《凉山日报》发表。时任凉山日报记者、现任凉山彝州新闻网总编辑宋明回忆说,“此文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西昌社会各界关于‘邛海底下有无古城’的争论,可谓火药味十足”。
反对方以原西昌市文管所所长张正宁和有着“邛海专家”之称的吴少林两人为主。两人先后撰文,公开发表在《凉山日报》上,批驳胡璧硅的所谓发现乃“天马行空的臆想”。
胡璧硅发现的卫星地图到底可靠吗?
和张吴二人相比,凉山州博物馆馆长刘弘(微博)则显得谨慎得多。从胡璧硅处获得图片后,刘弘与国家文物局航空遥感测绘中心取得了联系,并将图片电传至该中心,恳请中心主任杨林教授给予权威甄别。杨林教授仔细研究后,作出权威答复:此张图片很可能是航拍出了偏差。第二种可能是农田。“杨林教授给出的两种说法,还算温和。其实,依我与杨林教授交流看,卫星地图上的邛海异样图案,还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被PS后的效果。”刘弘说。
水下实物证明有人住过?专家:只能说明“沧海桑田”
坐在邛海边,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家住海南乡古城村、已近古稀之年的杨志辉老人说,年轻的时候,晴天时,在水浅的地方,他们能看见水下有茅厕样的东西,还有树桩等。
其实,在卫星地图引发口角之争的一个月后,花奇品老人再次把“邛海里有古城”的话题翻了出来。花奇品老人宣称,他手捏6个证据,证明“邛海底有人住过”。
“老花土生土长在邛海边,以打渔为生。通过他的讲述,我整理出了这6个证据。”花奇品老人的邻居、退休教师杨朝华说,花奇品老人手中的6个证据,主要来自于老人年少时下海“扎猛子”看稀奇,实物证据则是淹没于水下的石梗子、碑石和贾家铺子遗址。
原来,老人年少在湖中“扎猛子”发现的石梗子,主要位于焦家村五组肖家堰肖家
堰、梓潼宫往西南方距岸800米、海南乡核桃村柳树嘴美人池等三处。其中,梓潼宫方向的石埂子最为规整。“此处石梗子,在湖下约7米深处,有三间房屋大小,长有15米多,是人工砌的石脚。”谁人在水中修房子?出于好奇,花奇品和另一渔民再次“扎猛子”亲手摸。“如今,那个地方已变陆地,距湖200多米,石硬子藏在地下数米深处。”花奇品说。
面对老人们提供的“石梗子”证据,刘弘则有自己的看法。刘弘表示,邛海边自来有人居住。随着时间推移,湖面大小肯定会出现变化。曾有人居住过的地方,要么被水淹,要么被淤泥埋。像上世纪七十年代,焦家村发现的明代地震碑和清代墓葬就是典型。“因此,在水下面发现一些古建筑物是有可能的,但不一定就是古城。”
声呐探测显示水下有宝?专家:“一个被遗忘的国度”
“邛海海底有建筑群,声呐探测规律性异常,似乎也是一条证据。”坐在西昌城的一家茶馆里,尽管提及7年前的发现,“邛海专家”吴少林依旧至今仍充满狐疑。
吴少林,原西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邛海流域环境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邛海泸山综合整治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长期致力于邛海环境的保护工作。
2004年,为更好地完善邛海流域环境规划,吴少林请来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首次对邛海水底进行考察。“当时,我们把声呐放在船上,以每隔20米距离,平行地在邛海上航行,就像给邛海梳头发一样,把整个邛海从南到北梳了个遍。”
依据声呐数据,吴少林惊奇发现:数据竟呈规律性异常。多次重复后,规律性异常依然存在。“难道水下有东西?”面对专家疑问,吴少林也很激动:“我生长在邛海边,对于邛海传说,更是早有耳闻。这些规律
性异常数据,难道是水底真有宝贝?”
时至2004年9月初,按规律性异常数据框定的图案出炉。望着规整的图案,吴少林更是惊呆了:声呐数据规律性异常分布区域,面积竟达六平方公里。“我的天,足足6平方公里,那该是多么大的一座城!”吴少林惊讶不已之际,时任西昌市文管所研究员张正宁拿出《后汉书》“暗示”吴少林:规律性异常,可能是“一个被遗忘在史记之外的国度”,即水下有疑似建筑群。
规律性异常如是建筑群,不单会引来邛海海底考古热,还会给西昌旅游带来无限商机。于是,吴少林和时任邛管局长徐绍德、副局长邓小东一起,找到时任西昌市市长张小力,请求对邛海水下作进一步探测。请求很快得到了许可,邛海水下疑似建筑群探测领导小组迅速成立,吴少林任组长,前期探测经费为10万元。
潜水员深探只见淤泥堆?专家:“谁也不敢把话说绝了”
吴少林回忆说,担心探测无结果成为笑柄,他和邓小东决定探测在保密状态进行,知道探测真实目的者,除探测者,州市领导也仅有4人知晓。
2004年9月30日,仪器、专家、潜水员分批到达,探测如期举行。由于卫星信号晚上更好,探测选在夜间进行。不过,潜水员在水下见到的,不是呈方形的房屋、墙垣,而是许许多多圆形、长圆形的淤泥堆,它们的高度达二三米,甚至四五米不等,潜水员伸手摸去,直至手臂和头都陷进了淤泥,仍无法接触本体。吴少林说,探测过程中,他们偶尔会发现个把巨大独立岩石或水底海沟,却全部被淤泥覆盖着,声呐找得到,潜水
员却始终摸不着。吴少林有点不甘心,他让人找来取样钢管,让潜水员下潜扦插。然而,除取得分层淤泥条状土样外,仍然一无所获。
关于水下疑似建筑群之说,凉山州博物馆馆长刘弘给予了驳斥。刘弘说,他通过调查后分析:6平方公里的“古城”面积,仅比如今西昌城小一点儿,西昌古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城市。
7天7夜的梳理,尽管想找的建筑群没找到。但本着科学态度,吴少林和专家们得出一致结论:还不能绝对排除存在的可能性。“因为没摸到海的底底,谁也不敢把话说绝了。”吴少林的话,依旧给“邛海水下有古城”留有悬念。
古城之争:邛都城沉陷成海?专家:系凭空捏造
“依我个人之见,邛海是地震所致,而且当时的邛都沉陷到了海底,因为范晔的《后汉书》中早有记载。”提起邛海的形成,胡璧硅坚信着“地震说”。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也记载:“水涌地裂,陷下四五尺,卫城外城若浮块而已,陷城之说殆是实然。”
胡璧硅说,西昌地处横断山脉,乃地震多发区。史上有记载的大地震有: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元鼎元年的大地震,震级8-9级;公元1536年,明朝嘉靖十四年的大地震,震级7级左右;公元1850年清朝道光三十年的大地震,震级7.5级。“邛海因地震形成不是神话,邛都城池沉陷海中,也不仅仅是传说,可能是真的。”由此,胡璧硅心中深信,邛海底下有城市遗迹。
不过,胡璧硅的深信引来文物考古者的质疑,直言胡璧硅的“邛海地震形成说”乃凭空捏造。
张正宁说,邛都县,乃汉武帝开发西南夷设置15县之一。司马迁时任西汉中书令之职,全程参与了西南夷各郡县的设置。而且,司马迁曾到过西昌。不过,“城陷于海”
这样的大事,司马迁在《史记》中却只字未提。
张正宁的反驳证据,还有两位四川籍史学家,一位是西晋时期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另一位是同时期的《华阳国志》作者常璩。“这两位史学家世居四川,对境内发生的城陷为海的大事,绝不可能从耳未闻,更不可能不记。因此,几百年后,司马迁、班固、陈寿、常璩的后生,距西昌万里之遥的范晔,凭空捏造出‘邛都……地陷为污泽’这样的谎言,实乃可笑!”张正宁表示。
梓潼县城沉于海?专家:史上没有梓潼县
出西昌城往东,驱车约7公里,便来到位于邛海东岸的川兴镇焦家村。
11月12日,花奇品老人正和近百名老邻居聚集邛海东岸边,做祭祀放龙舟。“放龙舟,除祈福邛海来年不要发大水之意,还有祭祀远古传说中那位樵夫。而类似活动,几天前,海南乡核桃村、古城村也举行过。”花奇品老人说。
在焦家村的梓潼宫寺庙里,花奇品老人指着樵夫塑像说,樵夫已成当地人心目中的英雄,他当时就生活在梓潼县城里,而梓潼县城,则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沉陷于邛海海底了。
民间传说广为流传的同时,东晋文学家干宝也来“添乱”。干宝所著《搜神记·邛都大蛇》一文中,讲述的“邛都大蛇”故事,其情节与“樵夫与龙”大同小异,即洪水淹没县城变成邛海。海南乡古城村村民杨子云老人说,“我们杨家在这岸边至少有十多代人,我们也不知道湖里是什么东西,我们这里的传说就是梓潼县城。”
据凉山州博物馆馆长刘弘证实,邛海民间神话传说,最早版本应出自西晋时代的李膺所著《益州记》。不过,该书已经遗失。“干宝的‘邛都大蛇’故事,极有可能抄袭李膺所记录的故事。”
张正宁说,翻开中国历史,西昌历史上从未设置过梓潼县,“何以沉没于邛海海底呢?”张正宁反问道。

上一篇:贵州民族学报学院

下一篇:阿阿熊杂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