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南方周末刷屏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11 10:23

南方周末刷屏文章

摘自《南方周末》20180823(文章记得好像是一个学者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的访谈啊哈哈)

莫泊桑的《项链》

文章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由于命运的差错,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里。”

《项链》的意境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主人公马蒂尔德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不错,因为美丽,玛蒂尔德才盼望展现自己的身姿,才刻意从闺蜜的首饰盒里挑出自以为最夺目的项链,才兴奋的去带着那串宝贝去参加教育部的舞会。你看,玛蒂尔德迷人的笑着,陶醉的舞着,释放出热烈的快乐。那洋溢着激情的舞姿,使她比舞会上所有的女人都显得动人。其实无需项链的映衬,玛蒂尔德就很漂亮,因为那是自然赋予的青春之美。

然而玛蒂尔德的炫美却不为当时和后来的世道所容。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这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小资产阶级数虚荣意识的可恶,可是扪心自问,从显贵到贫士,谁敢说自己没有一点虚荣之心?【反弹琵琶】

其实在舞会上展现出来的仅仅是玛蒂尔德外在的美貌,项链的丢失才真正激活了她心灵的美丽。请看祸事临头之际,玛蒂尔德既没有像人们习见的那样歇斯底里的哀嚎,也没有心存侥幸地试图逃避厄运。而是很快的振作起来,勇敢的面对事实。她的虚荣之心转化为实荣之行,她绝对以诚实的态度面对现实,用勤奋劳动长青樱项链的丢失而造成的债务,为此,马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辛劳,一时的失误害苦了玛蒂尔德,长期的辛苦却磨炼了他的意志,玛蒂尔德的心灵的意境随着小说情节的深化而展现出它美丽,精神随着偿债心愿的了却而升华,而袒露。

玛蒂尔德双手的颜色是通红的,这正是体魄健康的标志,是成熟之美的表征。

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相貌丑陋且衣着古旧,穷困潦倒而爱吃白食,他与周围的各色人物竟然那样格格不入。由于他内心的追求与时代的观念形成鲜明的反差,因此成为会招人嫌恶的怪物,在大量的恶意嘲弄和少量的善意怜悯中度过了悲凉的后半生。

可是邦斯舅舅年轻时有过得意的光景,他酷爱艺术,在法兰西帝国时代去过罗马,获过音乐大奖,收藏有珍贵的美术作品。而且以后的数十年间,他依旧坚持既往,在过时的衣着下,包裹着善良的心灵,在潦倒的生活中执着于理想,但这正是与现实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难以协调的失误。其实既往的和现实不兼容是人人都逃不过的命运,只不过邦斯舅舅依旧保持着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请看,他在乐队面前激情地挥舞起指挥棒;在收藏室里,像热恋的情人那样欣赏着艺术品。邦斯舅舅没有得到过人间的爱情,却获得了艺术的爱抚,因为只有艺术能够超越时代的鸿沟。沉浸在永恒的艺术天地,邦斯舅舅焕发出饱满的青春,仿佛不再是古旧过时的人物。

……

邦斯舅舅之所以陷入悲剧的命运,那是既往与现实的差错所致。

【吾读】这些书评和感想并不适合大篇幅引用,比如大花篇幅去介绍邦斯舅舅如何潦倒,这样用会成为素材的简单堆砌。不如默认大家都了解邦斯舅舅,只要把他作为正面人物例举出来就可以了。

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多积累些概括性高的词汇,显得更专业也更有说服力。像这篇分析就说的很好,“与现实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难以协调的失误”“既往和现实的不兼容”等等。

你怎么看待“辱母杀人案”?

当时辱母案发生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在惋惜于正为了保护自己母亲的尊严而杀人,辱母杀人案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过程如何我就不赘述了,结果是于正判刑。一时之间掀起了一股对司法机关对警察的声讨热潮。但我想说一些不太一样东西。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要被某些媒体所煽动所利用,盲目的抵制法制抵制政府。

首先我们聊聊于正母亲苏银霞经营的公司在07年注册资本就有2000万,09年追加为5000万,14年更是高达一个亿,16年的收入接近四个亿,就是这样一家公司最终竟然因为十几万的高利贷引发血案?开什么玩笑?不作死就不会死,这些高额资本的背后是一笔笔贷款,这几年苏银霞几乎一直在不停的被催债然后还款或者打官司中度过。而这一笔高利贷月利10%年利120%,试问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为什么亏损的时候不及时止损,无法止损就干脆申请破产。难不成是别人逼的?是一步就走向了悬崖?当然不是,每个人的今天都是作日的咎由自取。借高利贷时可有考虑过自己的老父母考虑过自己的儿子?何况苏银霞本来就准备黑吃黑,有证据表明存在骗贷倾向。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导致于正的今天最大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他母亲本人。

再说说派出所,派出所出警说了一句:要债可以不能打人。这不是不作为,而是没办法作为,许多人在指责警察的时候或许没有注意到,这其实是我国法律的不完善,警察是禁止介入经济纠纷的,而于正案里的一些情节,我们虽然气愤,但是警察管的理由是什么?就是因为被侮辱?被侮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最受不了的却也是警察管不了的。那些讨债人都很专业,他们知道警察的底线在哪里,知道怎么样能让警察管不了。我国关于高利贷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没有一个特别的部门来管理此事,一般都是直接打官司,报警是没有用的,警察不管高利贷。

再说说于正,他选择了最能维护尊严却是代价最大的方法,杀人偿命本是大家觉得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为什么却有很多人高呼不公高呼于正无罪?难道杀恶人就不是杀人了吗?杀恶人就不犯法了吗?何况造成的后果是一死二重伤一轻伤,不认罪不悔改的情况下法院已经算是从轻判决了。想起记忆大师里的一句话:我们不能为了将一个怪物绳之以法而去创造另外一个怪物。于正绝不是无罪的,法律的意义就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存在,虽然这个秩序并不尽善尽美,但它还是在某种水平上维护了弱者。捍卫亲人是正义,维护法律也是正义,不因一种正义损害另一种正义,才是一个正确的心态。

此事发生之后有无数自媒体营销号引导舆论抨击政府甚至要求将于正无罪释放。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良知的中国人,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国建国只有六十多年是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此事发生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正确问责,当地政府官员是否存在不作为的情况?是否有官商勾结?法律是否不够完善?如何完善这些法律细节?如何才能够有效打击高利贷?各行各业的人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个齿轮,只有同心协力才能让社会让祖国变成我们理想的模样

求——高中作文 读《南方周末》有感500-800 快!今天要!

《南方周末》日前发表的《养老保险“一国两制”现象严重》一文,引起社会很大反响,特别是企业退休人员争相传阅、相互转告、热烈议论、好评如潮。这篇文章何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是敢越雷池。养老金“一国两制”现象长期存在,人们尤其是企业退休职工,早就颇有微词、质疑纷纷。我曾就此问题多次给多家报纸写过文章,呼吁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悬殊问题,但都被退稿。有编辑对我解释说:“你说的问题的确存在,这是社会不公平,但这是个社会敏感问题,见报怕影响社会稳定。”我心里不服这种牵强的解释,几千万退休的企业老人,承受着不公待遇,顾大局,识大体,他们是稳定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传媒连句公道话都不敢说,何谈为民代言?现在,《南方周末》终于打破传媒在这个问题上的沉默,把“敏感问题”摆在社会面前,并且选择全国“两会”前夕发表,为百姓鼓与呼。我看并没有“天下大乱”,反而向人民群众传导了亲民政府的关注与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增强了广大企业退休人员被特别重视和格外关怀的感觉,激活了老人们的心理期望,有利于社会稳定。许多老人高兴地说:“不管问题能不能解决,什么时候解决,只要报上替咱们呐喊了,就有希望啦!”

二是情真意切。该文章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传媒“心怀天下不平事,意念人间疾苦情”的情怀和职业良知与责任感。文章中有许多贴心知己的话。如“自2005年始,各地在国家统一安排下逐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每次每月数十元额度的增长,仍未能有效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境遇。”又如“CPI的飞涨,已经让各地的老人们迫不及待。他们开出自认卑微的请求,一年内达到机关事业单位普通司机的水平,三年内达到机关事业单位同等人员的水平。这可以理解,他们必须以仅存的晚年岁月与循序渐进的政策赛跑。”读到这段文字,心里酸楚悲凉,一个企业的高级知识分子开出的目标请求竟卑微到机关的司机收入水平!企业退休的老人们,甚至得到政府几句肯定他们在共和国建设中出过力的话语,都会提高“幸福指数”。我常听到老人们相互安慰勉励的话:“不怕拿得少,就怕走得早,好好活!”多好的老人啊!

三是实话实说。“企业高工养老金,不如机关清洁工”,说得太符合实际了。老朽忝列高工,长期只有500元退休金(去年才突破千元大关),回湖南老家探亲,兄弟姊妹、老子老娘都以为我“瞒产”了,父亲说,在县政府扫地打杂的都有1000多元退休金,问我是不是犯错误了?文章用大量事实和数据说明了退休金“一国两制”的现象。如华南某市截至2007年7月,部分企业副高职称的退休专家养老金约为930元,相当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清洁工工资的一半。2007年初,上海一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每月养老金为2006元,而该市某机关司机的退休金是2550元。活着如此,死了差别更大,如退休人员去世,上海企业单位补发两个月工资,而机关则发20个月的工资,相差10倍,这是典型的“同命不同价”!

《南方周末》的文章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这就为党和国家制定养老金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功不可没,值得崇敬。

上一篇:悦己杂志模特图片

下一篇:日本杂志电子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