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风险防范研究全文

发布时间:2015-09-27 08:58

       摘  要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全国全部企业总数的 99%,对我国 GDP 的贡献率超过了 60%,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了 70%,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满足市场多样需求,丰富产品、创造市场活力等多个方面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小企业却因为高额的融资成本而陷入了融资困境中,据统计,中小企业所占据的金融资源不足 20%,融资难已经成为困扰中小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融资风险

 

 

 

 

 

 

 

 

 

 

 

 

 

 

 

Abstract

 

Currently, the number of SMEs in China has accounted for 9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enterprises in the National,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hina's GDP exceeds 60%, the tax contribution rate of more than 70% of SMEs in the expansion of employment, meet market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rich products create vitality of the market, many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promoting SMEs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gh cost of financing into a financing predicament,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of SMEs occupied less than 20% of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troubl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ME financing and financing risk analysis, so as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strategy.

 

 

Keywords: SMEs; the financing predicament; financing risks

 

 

 

 

 

 

 

 

 

 

 

 

引言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我国,中小企业呈现出“强位弱势”的特征。一方面,“强位”是指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弱势”是指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进一步发展。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分析

与大企业相比,虽然中小企业有诸如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易产生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效率高等优势,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劣势也十分明显,如技术人才短缺、资金不足、设备不足、利用外部信息的能力较低等,尤其是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由于其高风险、市场与收益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成本攀升”等窘境,具体表现为:内源融资为主,但规模有限;间接融资仍是主要渠道,但贷款获取困难;民间融资活跃,但成本高风险大。

(一)内源融资为主,但规模有限

内源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所需资金的最主要供应渠道。 2011年,世界银行负责民营事务的分支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在中国北京、成都、顺德和温州四地开展了一项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无论是在初创时期还是发展时期,都严重地依赖于自我融资渠道。

                 表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重

融资方式

年限

内源融资

银行贷款

非金融机构

其他渠道

短于 3 年

92.4%

2.7%

2.2%

2.7%

3-5 年

92.1%

3.5%

0.0%

4.4%

6—10 年

89.0%

6.3%

1.5%

3.2%

10 年以上

83.1%

5.7%

9.6%

1.3%

总计

90.5%

4.0%

2.6%

2.9%

 

另外就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其所在区域的金融生态做了专项调查,调研显示,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使用上,银行以 50.9%位居第一;民间各种形式的融资(企业间拆借、亲友借款、典当及地下钱庄)占 11.1%;风投、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渠道,仅占2.4%;没有使用过任何融资渠道的占比竟然高达 41%。

 

                 图1  企业融资渠道分布图

上述数据说明,我国新商帮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没有合适的融资门路。换句话说,其主要依赖企业自身发展积累的内源融资。当然,企业经营理念传统、贷款意愿不强烈、不愿使用外部资金也是部分原因。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由于内源资金规模有限,仅仅依靠内源融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做大做强。

(二)间接融资仍是主要渠道,但贷款获取困难

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首选。但贷款的可获取性很低。

                   表2   非国有企业贷款比重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9

2011

所有金融机构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占总额比重

13.8

15.1

15.4

16.3

16.3

17.5

16.6

国有银行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占总额比重

8.32

8.5

9.14

9.2

9.4

10

9.8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2012 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1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对大型企业的贷款余额为 13.42 万亿元,对占全部企业数量 99%以上的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余额合计为17.68 万亿元,占比约为 57%。

(三)民间融资活跃,但成本高风险大

民间借贷一直处于监管的盲区,所以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高成本和高风险。根据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 2008 年 1 月对 400 多户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监测对象的监测显示,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后,2007 年 12 月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月利率达到 11。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缺口由于担保公司和地下金融组织等的存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但涉及长期资本需求方面,担保公司并不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地下金融组织的高额利率也让中小企业望而生畏,如此高昂的利率在针对流动性资金等对利率敏感度不高,或者资金的边际效应较高的资金需求方面尚不足以构成负担,但一旦中小企业将短期资金长期化,那么实体经济中的产业根本无法提供如此高的回报率。为了偿还债务,中小企业极易走入恶性循环,将本该投入失业的资金转入资本市场的投机。2011 年度温州资金供应链的断裂与此有莫大的关系。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银行贷款流向大型企业

我国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已初步建立起以商业银行为主、股票市场为辅的金融体系。自 2005 年以来,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出台大量政策、建议支持鼓励资本市场的发展,包括股权分置改革、创业板的设立、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资本市场投资者渠道的进一步拓宽等多项政策措施。目前资本配置的主要途径是银行贷款融资体系,从规模上比较,截至 2011年年底中国的银行体系控制了金融产业中九成以上的资产,银行信贷占 GDP的比例甚至高出德国式银行体系主导型国家水平;从相对重要性比较, 中国的结构性活跃度指标和结构性规模指标都相对较低, 表明银行体系目前仍占主导。如果从最新的企业融资渠道分析,贷款融资占据绝对优势。

表3  2009- 2011 年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1年国内非金融机构(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继续较多增加,融资结构呈现明显多元化发展态势。全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累积融资 11.11 万亿元,同比减少 1.9 万亿,其中除贷款外的其他融资方式同比多增 3,111 亿元。从融资结构看,居于主导地位的贷款融资占比明显下降;国债、企业债和股票占比明显上升。不过从其中的绝对数来看,贷款融资占非金融机构融资总额的比例依然偏高,达到 75.2%,我国以银行融资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仍然维持。在我国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体制中,国有企业在获得贷款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由于所有制以及意识形态的偏见依然存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国有大中型银行依然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由于同属国有企业以及部分行政指令存在的可能,银行选择贷款给国有企业理所当然;第二,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身来说,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内部管理,自然会加大对拥有较大资产规模和抵押物的国有企业;第三,从国有企业方面来讲,由于我国目前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完善并且有效运作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负责人往往存在较大代理人问题。企业负责人为了增加自己控制资源的规模,不是从企业实际经营需要出发,大量申请贷款,不在乎为此产生的财务费用,导致大量贷款流向国有企业。

(二)中小企业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缺乏担保

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主导地位,只是市场经济价格的接受者。市场风险天然就比大企业大。另外,中小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产权不明晰、历史包袱沉重、资金实力弱和抗风险能力差;管理人员素质差、技术创新能力差,市场开发能力不足;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激烈竞争的领域,进入和退出的频率相对较高,中小企业的易变性和巨大的经营风险给融资带来根本的负面影响。

同时,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看,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中小企业普遍具有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较大。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因此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更高。中小企业通常自有资本较少。面临更为激励的市场竞争,破产的可能性更大。由于破产成本低,自身没有更多的商誉价值,因此,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更大,破产逃债的动机更强。

(三)中小企业融资存在规模劣势

从微观层面看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外乎两大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金融压抑的存在,资金价格扭曲,当前我国的利率被压的过低,根本无法真实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 二元市场”的状态使得急于获取资金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有效的供给。一方面国有银行系统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但资金供给有限的的市场,严格遵循政府的低利率政策将廉价的资金供给给国有部门和国有企业,而另一方面,传统落后受到政策打压的地下钱庄等非正式金融组织为被排斥出正规金融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不充分,银行在信息处理的问题上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的困难,面临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的问题。而在贷后监督方面,银行的监督成本过高,在利率非市场化的前提下,赚取的收益根本无法弥补其成本。中小企业贷款金额较小,但次数较多,业务成本居高不下。据调查中小企业贷款频率大约是大型企业的 5 倍,而户均贷款数量仅仅是大企业的 0.5%,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成本则是对大企业的 5-8 倍。因此,收益与激励的不对称,成为银行体系抛弃中小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小企业融资的策略建议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从根本上长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组建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考虑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提出以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和建议。

(一)组建中小银行,专门服务中小企业

纵观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美国目前仍有 9000 多家地区性中小银行,其中 95%的资产小于 5 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还有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机构,如互助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金融公司、信用合作社等;美国政府设有中小企业署,由国会拨款,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日本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包括信贷协会、信用组合、互助银行、劳动银行等。日本政府设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在日本农村,则有由政府支持,具有合作社性质的农协金融信用补金制度、农业共济保险制度等。在孟加拉、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发展中国家,都有众多农村小额信贷银行。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的孟加拉人穆罕默德•尤努斯,1983 年创立了格莱珉银行,专注于向最穷苦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额贷款,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如今,全球已有 100 多个国家的 250多个机构效仿格莱珉银行的模式运作。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众多的中小银行,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从时机上看,也已经成熟。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积累了近 5 万亿元的民间资本,完全有能力建立一大批资金在 5 亿元-10 亿元的中小银行;同时,30 年间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从业人员,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际金融人才也纷纷要求回国发展。可以说,组建中小银行是天时、地利、人和。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改变现有银行体系大中型银行占绝对主导地位

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改变现有银行体系大中型银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逐步建立起由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性银行、社区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担保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2011 年 2 月 15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 2012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八项重点工作。再次专门强调,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国务院早在 2005 年 2 月就发布了“非公经济 36 条”,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但这一文件的精神至今没有落到实处。 2010 年 5月 13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1)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创办中小金融机构

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落实细则,消除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各种壁垒,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竞争环境。金融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创办中小金融机构的具体的政策规定。可考虑适当提高民营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在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扩大村镇银行发起人的范围。应尽快进行建立社区银行的试点,允许有较强资金实力、持续合规经营的民营企业作为社区银行发起人。

(2)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监管部门应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促进建立完善的中小金融机构资金补充机制,增强其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从政策上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方式,推动其拓宽业务种类和服务范围,使其功能从单一融资向为客户提供支付清算、金融理财、风险管理等多方面金融服务转型。有必要减轻中小金融机构的税费负担,通过税收优惠对中小金融机构实行政策激励。

(3)实行有差别的监管政策

应该认识到,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在很多方面望尘莫及。比如资本规模数量偏小、客户群体范围偏窄、抗击风险能力偏弱、员工综合素质偏低等。鉴于这个基础,银监局等部门在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上,应从根本上制定和采取适合其的、单独的、低于大型商业银行的要求及标准,比如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

(三)从政府层面,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系统

1、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1)提升系统数据总体质量

不断扩大数据覆盖范围。采用自主征集、批量转载、银行报送、企业、个人自主提供等方式方法,尽可能将辖区内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纳入征信系统;进一步提高数据准确性。合理缩短数据更新周期。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由总行出面,通过与此类部门的上级管理部门达成有效的数据共享协议或出台相关文件,再由人行各地方分支机构以此协议或文件为依据,和当地政府各职能部门进行合作,便于形成规范化的数据采集模式,也可以形成数据采集的长效机制。

(3)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建议全国人大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法律,国务院出台相关法规,此类法律法规效力级别高、适用范围广,可对于征信业的发展起到约束、指导、保障作用,使征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征信管理部门、各征信数据使用部门在法律框架内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建议人总行针对征信系统制定更为详尽的、可操作性更强的实施规范,科学合理地开展数据采集、异议处理等工作。

(4)加强征信宣传,扩大征信系统的社会认知度

可在每次征信宣传活动中将征信系统介绍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集中宣传之外,可充分发挥各分支机构征信管理部门的窗口效应,日常进行普及。

2、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1)发展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

应该认识到,信用担保在担保体系的导入阶段和推广时期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责任,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即使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政策性担保的贷款额也不超过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 10%。在信用担保以外,更要重视发挥民间资本和商业担保的作用。

(2)建立风险补偿基金

目前,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大多已建立了风险补偿基金。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中小企业局于 2011 年联合出台了《河北省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担保资金的支持方式、支持额度、申请条件、资金申请、审核及拨付 、监督检查等细则。该办法于 2011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3)出台完善相关法律

针对担保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保证,应尽快完善担保人的权益保护力度。

3、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管理等公共服务,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对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规划,建立起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从加快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采购信息平台、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及市场准入、技术创新、创业就业、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金融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在工作持续推进上下功夫,在政策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上下功夫,在推进金融创新上下功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要认真系统地深入全面总结,发扬光大。同时,针对新的形势新特点,扎扎实实、与时俱进推进相关工作。

结论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呈现出规模不经济的问题,成本和收益无法对称,因此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融资问题依然严峻。中小企业融资顺序应为:股权融资、内源融资、债券融资、银行信贷。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应首选股权融资,中小企业应不断进行增量融资结构的调整,理顺企业与银行、政府等方面的关系,综合协调,走出自身融资难的困境。在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尽管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则面临着更多的困惑。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 60%,但其贷款额却不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 20%,在融资上我国缺失对中小企业的一个长效的公共政策体系。一旦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抗风险能力最薄弱的中小企业首先会面临困境。本文通过对三个方面,分别针对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等内容,按照描述现状、分析问题、提出措施的思路,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张涛,王秀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工业技术经济,2008(5)

[2]徐春铭,刘佳,许朗.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支持的制度分析.中小企业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4)

[3]卢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2008(4)

[4]王灵敏.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舒缓与融资制度供给分析.金融与经济,2009(7)

[5]苗成栋,贾涛.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金融创新—一个均衡分析.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6]蓝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关系的博弈分析.管理视角,2009(2)

[7]李岚.破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8]张杰.交易、风险与所有权.管理世界,2008(4)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7(9)

[10]吴宏远: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基于民间金融的视角, 财会通讯 ,2012(29)

 

[11]邢秀芹,杨宜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防范研究, 金融与经济 ,2011(2)

 

[12]徐琳 :探析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管理 ,中国商贸,2010(20)

 

[13]陈千红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新金融 ,2010(8)

 

[14]吴柯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基于创业板推出的思考, 商业会计,2010(11)

 

上一篇:杭州星华反光材料公司产品在网上销售的策略分

下一篇:康奈集团生产车间的设施布置与物流系统改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