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环境会计控制问题影响研究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06:16

 

 第1篇: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引言


  环境会计在准则的基础上,记录着在企业环保防治、环境的开发利用等多方面有关环境支出的费用,同时对产生的利益形成报告以在期末显示企业利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是相关公司对环境保护有所作为而呈现的成效及整改的环保措施。石油行业在经济大范围增长中表现出强劲实力,但该行业在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规范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成为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途径之一。


  一、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本文选取20家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中石油行业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分析2013-2015年各家公司的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书。并分别选择九家上海主板,五家深圳主板,三家创业板,三家中小板企业。本文主要数据来自于东方财富网、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选取的20家公司是乐山电力、上海石化、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海油工程、中海油服、石化油服、广汇能源、洲际油气、过及创新、准油股份、东华能源、海默科技、通源石油、潜能恒信、华锦股份、泰山石油、广聚能源、岳阳兴长、大庆华科。


  1.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2013年到2015年,20家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数量分别是11家、14家、18家,2013年至2015年的百分比直接上升了35%,表明處于石油行业的企业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在披露信息量方面:多半企业大都会披露2-4项会计信息,少量国有控股的主板上市大型石油企业披露的内容比较详尽。如图1所示,20家上市公司环保披露内容主要包括环保支出、方针方案等。


  在披露模式方面:如表1所示,2013年至2015年,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企业增加幅度较大,为25%;相比较而言,在董事会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书中披露的企业增加幅度较小。经过三年发展,通过最有价值的社会责任报告书披露的公司也未超过50%。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书的一般多为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大型公司,比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上海石化等等。


  2.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1)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少


  我国石化需求大,石油产业发展快,对环境的污染是所有产业中最为严重的,但自愿在年报中进行披露的公司甚少,敢于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多为国有控股大型石油企业,其背后多有国家的支持,提供政府补贴。而一些小规模企业缺乏监管,试图逃脱公众的视线,导致最后被动披露甚至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在样本公司的数据分析中,环保方案披露占比例45%,是出现的最高频次的披露内容。而比较少披露的有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环保设施等,样本数据中只有岳阳兴长一家公司进行了详细的披露。有极大部分企业年报中对环境的信息披露不完整,对环保设施、环保方案这类重要内容鲜有涉及。多数企业仅对环保成果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披露,从而避开对自己效益不利的环境会计信息,甚至直接忽略,这势必导致多方面不利影响。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不标准


  目前石油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整体呈现三种模式:董事会报告、财务报表附注、社会责任报告书。而在这三种模式中,大多数企业选择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从统计数据里发现,选取的样本公司中拥有独立环境报表的企业数量为零,进而说明目前该产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利益最大化角度,企业一定选择能够对其最有益的披露模式,这就直接导致整个行业在披露上出现混乱的局面,信息使用者无法直接得到企业的数据,需要从其他的报表中获取,为相关研究制造了难度,也为政府监管与公众关注增加了障碍。


  二、国外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经验借鉴


  1.美国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发达国家,它的石油行业发展位于世界前列,其所制定的环境法律是十分完善的。早在1899年就制订了第一部关于环境的法律。美国在该方面披露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它基于传统会计发生改变。而他们所表现的负债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未曾体现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和环保相联系的债券基金、超级基金站点数、未来的预计清理费等。


  在披露模式上,美国石油行业上市公司主要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数据占据报告的较大篇幅。在年报中体现环境信息的公司较多,美国企业主动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报告也是比比皆是。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上,因为有完善的法律支撑,所以美国的处罚明细完整,不同的罪责有不同的处罚力度,可操作性强。美国在多年前就已形成了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体系和监管体系,这是很多国家可以借鉴的。


  2.日本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最具环保精神的国家,它在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日本关于环境的法律文书共有700多部,其中关于环境会计的法律或条例甚至多于美国,并且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平均2-3年就对《环境报告书指南》进行修改。日本石油公司对该方面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成本与效果,尤其注重环境效果的披露。环境效果主要披露企业对环境加入投资之后取得的成效,对生态环境的作为,企业自身节能减排的成果等指标。


  三、完善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政府方面,完善环境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环境会计披露准则迫在眉睫。政府应统一标准出台一系列的约束条例和奖惩机制,对披露中的内容、形式、时间做出相有特色的规定,防止企业为自身利益而选择性披露。同时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通过信息查询及实地走访结合,建立企业环境诚信档案,设立“黑白名单”监督机制,最后还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企业方面,可在董事会之下设立环境会计审计部门,建立企业内部环境会计审计制度,定期检查环保计划是否被切实有效的实践,并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置。同时企业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可通过策划有关环境保护的娱乐活动,修订环境保护宣传册等措施巩固环保文化,发放环保奖金等物质精神奖励来增加员工参加环境保护的动力。


  第三方方面,发展独立的环境审计机构。应逐步发展专门针对于石油行业等高污染行业的独立环境审计机构。同时选调有环境信息审计经验的审计师,提高环境审计的质量,审计方式可采取包括了环境信息审计的经济责任审计。


  作者:梁晨

  第2篇:环境会计对当代企业的影响


  当前经济发展极为迅速,随之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质量,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成为了一种制约,因此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注重环境保护的问题。从我国对于社会发展的政策上可以看到,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然后是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环境方面的保护和关注已成为我国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要指标。由此,环境会计的作用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在会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明显。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也将有效的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一、环境会计核算的原则


  1.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企业在反映与环境相关的交易生产等情况时要确保客观和真实。在落实和贯彻可靠性原则时,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在财务报表方面,会计要素反映要真实,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各类交易等,经计量和确认后,符合会计要素的内容要如实的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第二,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完事性;第三,确保会计信息中立无偏。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简单说就是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核算时,要求要与企业投资者或者利益相关者使用的財务报告中决策信息相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情况可以通过检查其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两种方式进行验证。反馈价值就是指通过提供的信息能够对之前所制定的决策进行验证或者评价,通过会计信息证实决策或者修正以前的决策;预测价值指的是决策者通过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某一段时间的企业经营情况能够有一个预测。


  3.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就是说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东西应该对于企业来说是重要的,比如经营状况、现金流量、财务情况等。在具体应用上,重要性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经营过程中实际的情况有关,通过企业某个项目在金额和性质两方面综合考虑判断,应用重要性原则。在会计信息中,如果有些重要性信息被错报或者漏报,对于决策者决策的正确性是有很大影响的。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原则,则是要求企业在反映环境会计有关问题上要全面,涉及到重要性的信息更应该详细的说明。


  二、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核算对象不够明确


  目前,大多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基本表现之一就是核算对象不清楚,由于环境会计不同于普通的会计工作,其核算对象极具特别性,不仅仅是货币计量,也可以采用非货币计量的方式,两种方式相结合为企业所广泛采用。货币计量当然是以货币方式计算衡量会计主体拟定会计报告,便于非专业人士直接明了的了解会计信息。然而非货币计量方式自然是以货币形式以外的方式进行确认和计量,这种方式更便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等使用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任何采取单一方式的企业都无法全面准确地展示该企业运营给环境带来的结果效果。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到底带来了多少利润,创造了多少价值,承担了多少社会责任,无论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政府还是社会公众都无法从相关数据中找到。


  (二)核算信息披露不足


  除环保会计核算对象外,为保障企业环保管理的实施,适时对外公布环保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大多企业在信息披露表现为每年年底再企业报告中一次性披露,形式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以少量数据。尽管企业做了很多环境会计核算工作,但由于实时对外公布更新,使外界了解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途径少之又少,甚至会忽略企业环保工作所为。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表现之二为公布内容较少,忽略了外部关注的关键性信息。化工企业由于其资源和产品特殊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果能够及时公开企业化工原材料等资源情况,生产经营范围,产品库存等都能使外界更加了解企业自身,企业在公布信息时受外界环境影响,有企业自身决定了内容,每年公布的数据统计基础不同,数据相差较大。这也是由于企业环境会计制度没有普遍实施,尚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国内乃至行业内都没有制定统一规范或标准,因为企业根据自己理解来公开信息,公布内容随意,形式多样在所难免。在披露环境信息时,企业会根据所统计出来的信息,选择有利部分,剔除不利信息,故每年的信息数据标准不同意,自身对比都难于实现。


  (三)员工综合素质限制


  会计是传统学科,但是环境会计最为新兴学科,需要不同于传统会计的方法和知识。环境会计对专业工作人员要求更广泛,除基本财务知识外,环境科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学科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事环境会计的员工应当具有综合知识。比如核算方法上,货币计量方法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财务会计知识,非货币计量方法则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化工、物理乃至数学等方面的知识。环境会计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化工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建议


  (一)明确会计核算对象


  与传统会计的核算对象明显不同,环境会计与企业的环保行为、因此产生的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与企业对资源的损耗、循环等过程息息相关。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普遍将原材料、自然资源和企业生产活动等带来的外部性纳入到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在具体核算过程中,更是根据资源价值和补偿方法的区别,进一步将特点资源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种,进而力争准确核算生产过程中消耗资源的特定价值,并且将企业生产过程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带来的外部性进行成本核算,形成了环保成本,纳入会计核算对象之中。通常为便于进行会计核算,环境对象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实现环保目标,企业制定的环境规划、政策、制度,对员工进行环保培训等企业实施的非经济性行为。表面上来看,这些活动间接与企业的财务支出和经营成本密切相关,但也应当纳入环境会计范围并对外公布。第二部分为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活动而使用资源等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性行为,这些活动与企业成本收益直接联系,必然作为环境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环境资源价值、环境投入成本、负债等。第三部分为企业生产带来的环境外部性行为。化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带来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会给企业内部财务带来影响,如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


  (二)加强核算信息披露


  作为应当主动公开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是政策要求,并必须执行的一项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向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搜索使用的必要信息。在核算方式、工作人员能力要求等方面不同,如果继续采用传统会计方法披露环境会计已经无法使用,无论是否利益相关方都无法接受,投资者、债权人等无法因此作出决策。因此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环境会计公布方式,建议采用现在广泛使用的独立和非独立环境报告两种形式。非独立环境报告模式与现有财务报告基本相同,只要在其中加入环境数据和环境内容即可,独立环境报告属于国外采用的一种报告模式,因此对工作者要求素质较高,尽管这种形式信息公开更为全面系统方便,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还需要财务部工作人员去培训学习。无论财务部门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报告,但报告内容具有一定交叉重复性,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信息和环境收益信息两方面。会计信息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环境因素数据,以传统财务报表的形式直接表现。环境收益信息无法量化衡量,通常以定性化或描述性语言表达企业执行的环境制度和措施带来的环保效果,以说明书、报告的形式表现。为弥补现有企业在环境会计公开上的不足,提高信息公开的科学性,可以考虑建立信息部门,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失效等进行明确公布和追踪,便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社会各界和环境保护机构乃至政府机关搜集相关环保数据,监督企业的环保工作,主动公开提高各界认知度,也是提高企业环境责任的外在表现。


  (三)加强企业人才培养


  1.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为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环境意识淡薄的现状,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从政府的角度,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制定和对地方政府考核方面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要素加入其中,加大环境保护的政治要求。其次,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应该加大,中小学、新闻媒体等多方面都应该加强宣传,树立全民保护环境的新观念,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对于企业内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的力量,让员工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同時也让企业体会到作为企业对环境保护所应尽的企业责任,在企业完成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同时对企业进行鼓励和激励,使企业社会效益提高的同时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


  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在化工企业内大力和全面的推广环境会计,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目前会计人员普遍缺少环境知识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通过学习和教育在短期内实现环境会计对人才的需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在财务人员的培养模式上应该进行变更,在大学或者专业院校内,增加环境会计专业,通过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储备足够的既具有会计素质,又具有足够环境专业知识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它一方面是资源的使用者,另一方面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那么,环境会计就是一种既能让企业的经济平稳运行,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兼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非常可行的方式。企业破产可以重组再建,可地球只有一个,希望各个企业能对此引起重视,优化企业结构,运用环境会计方法,共同保护创造美好家园。


  作者:武鸿乔

  第3篇:基于政府的宏观环境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的影响就进入了会计视野,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环境会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葛家澍教授发表了《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首次将环境会计理论引入我国,引起了我国会计理论学术界的强烈反响。近年来,许多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正在努力对环境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关于环境会计研究的文献很多,一些研究基于环境会计本身的计量考核问题[1,2,3]认为环境责任考核主要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另一些研究则认为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导者,应从企业内部根据市场反应合理配置资源,加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4]来减少环境污染。但是这些文献的研究多局限于微观层面,未明确提出环境的控制责任实施。郭道杨教授早在1989年就提出了“会计的全面控制观”其中内容就包括“会计的全面控制必须把微观、中观、宏观结合在一起”。[5]此后,也有学者研究过宏观环境会计,但是其研究成果不成体系,未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的缺陷,从宏观角度研究政府的环境会计控制。通过政府参与将宏观经济调控这只大手伸入到污染企业的内部,加强企业对环境的控制与约束的力度,确保环境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建立切实可行的环境会计控制机制,产生宏微观上的环境会计协同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控制思想的转变,确保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目标不明确信息公开不够透明


  环境会计的核心是将环境问题对外不经济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形成对环境的可靠评估程序。環境会计作为环境控制的手段方法,我们第一步就是要在环境会计目标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上重新定义环境会计目标。环境会计管理控制作为交叉学科的分支,其涉及的理论内容比较广泛,除在基础会计的理论基础上,还应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和环境价值论等。由于我国在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不同背景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又比较复杂,而环境会计作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环境控制纽带,必须具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建立健全会计理论体系也是实施有效的环境控制的必要前提准备。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央政府在环境控制方面其实一直是在环境控制和保护某些产业进而维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重污染企业就在其中扮演着一个双重角色,部分重污染企业由于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企业自愿报告的环境会计信息很难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这时候政府信息公开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就目前来看虽然由政府公开的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政府统计部门和第三方审计,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局限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并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二)我国政府在对环境控制时未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为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和经济手段对企业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限制干预,但是环境事件还经常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宏观调控中未充分考虑我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行政体制,我国中央政府对国家政权有着绝对性的控制力,因此,我国的环境控制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大部分资源与环境归国家所有,政府是进行环境控制的主体,政府环境会计能否发挥有效作用对环境管理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实施科学合理的环境控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政体的特殊性,不能盲目地照搬国际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此外,我国疆土辽阔,东西南北发展程度差异大,地理情况行业水平也是千差万别,这也增加了我国实施环境控制的难度。


  (三)政府环境控制机制存在局限性


  我国政府采用的环境控制机制包括日常性控制和非日常性控制两大类。[6]日常性控制是指环境控制主体即政府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制定的相关标准对企业进行的一般性控制,其控制内容比较简单,例如排污收费,管理收费,征收环境税,补贴环境保护费用,环境责任保险等。但是这种控制手段存在一定的例行性和程序性,存在很大弊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长期而言政府对企业环境控制偏差就会出现量变积累转为质变的环境事件,这时候政府就需要采用除日常性控制以外的方式即非日常性控制来弥补这种质变,例如,进行强制性大规模检查,加大惩罚力度,提高指标标准等。但是这种控制多属于事后控制,而且这种控制方式需要具体的面对宏大众多的监管对象,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另一方面限于政府能力也不可能监管到所有监管对象。因此即使这两种手段结合控制环境问题也存在明显不足。


  三、基于我国政体特殊性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建议


  (一)明确宏观环境会计目标,健全会计信息公开体系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下,自然资源的权利必须通过国家的代理主体即各级政府来行使。因此,我国环境会计的核算应建立两个核算体系一是政府环境会计宏观环境会计,二是企业环境会计微观环境会计。这两者应该是互相补充,共同提供环境核算信息。我国政府作为全国人民利益的代表,基于政府环境会计应该以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为目标,而进行政府环境会计的核算首先就要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集中客观核算与反映。鉴于企业自愿报告环境会计信息很难保证信息质量,建议构建政府主导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法律手段强制要求企业直接向该平台提供反应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环境信息,政府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第三方审计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验证,确保环境信息的可靠性、客观性、及时性。验证后的信息可以储存上传数据库,由政府官方网站提供给各个信息用户,让立法机构、各级政府决策层与企业、公众都能通过政府环境会计信息清楚地意识到资源与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进行更加全面合理科学的环境控制,为当代人的决策提供环境信息与成本价值的引导,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会计理论和基础,实现企业环境会计的外部生产和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与政府环境控制相结合,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用绿色GDP去除一味地发展经济


  国家在拥有环境资源所有权的同时也承担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提高绿色GDP的推动和监管责任,其中提高各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率合理性是政府统筹管理的最终目的。以大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例,生态补偿可能会由于各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而达不到预期理想效果,这时集权制中央政府的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我国中央政府虽对国家政权有着绝对的控制力,同时又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所以在补偿实施的过程中应避免政府一家独大造成的腐败贪污现象。这就要求在实施生态补偿项目中增加社会监督,提高项目运营的透明度,加强市场参与度。同时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就目前来看,经济建设依旧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中之重,GDP也一直是对地方政府和官员进行考核的核心力量,这就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不计后果的发展当地经济,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损坏,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单纯的GDP考核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绿色GDP考核去除一味地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为目标来判断地区发展,而是将生态环境考核纳入其中,提高地方官员晋升标准,这将大大提高地方政府官员进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进而对环境保护工作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政府环境控制机制集中专业化


  在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会计目标下,又限于政府能力,我国中央政府在环境控制方面一直是在进行环境控制和保护某些产业进而维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笔者认为应该尽可能的消除非日常性控制以减小环境控制的成本,轉而着重专注于政府的日常性控制,通过制定更加全面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做好企业信息披露工作,减小控制偏差,进而使环境事件出现概率降低同时也就减小了例外性控制存在的必要性,在经济增长的动态平衡中达到政府环境控制的最大效果,实现生态经济效益。


  四、结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资源所有权与资源经营管理权分离的背景下,政府对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主要推动作用,对企业环境污染信息披露承担着监督责任。利用我国政府管理控制的先天优势,明确政府环境会计目标,进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定规则,从而科学的管理控制环境资源和进一步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政府环境会计的应用方面还存在各种阻碍和问题,本文在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没有对政府环境会计与企业环境会计的宏微观协调统一管理控制问题进行研究,这也将是笔者在以后学习工作中继续研究的重点方向。


  作者:陈梦等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主要问题探析

下一篇:内部控制建设问题思考管理工作研究论文(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