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第一位“现代管理会计”博士导师—余绪缨

发布时间:2015-08-14 09:14
  去年冬季,我们就答应为《财务与会计》杂志写篇专访厦门大学金绪缨教授的文章。由于教授太忙,无暇应付专门采访,故迟迟未能实现、最近得知,教授将应邀出国访问多日,我们见实在不能再耽搁了,就匆忙登门打扰。作为写专访,这点时间似乎是很不够的,但多年来我们亲聆教授的教诲,对他的品行与学识的了解,比起一两次专访的感受来,恐怕还要深切一些。就姑且让我们借写这篇专访的机会,写写我们心目中的余教授吧。
  
  会计大家
  
  我国会计界现有八位博士导师;1984年时仅有四位,余绪缨教授即为其中之一。而在现代管理会计这方面.他是目前仅有的一位导师。教授作为会计大家当之无愧,我们要写的第一主题也自然集中在教授的学问上。
  
  余教授自1945年在厦门大学商学院毕业留校至今,一直是边教学,边搞科研。他公开发表著述始于1947年,截至目前,已有90多篇学术论文见诸国内外学术刊物。除编纂辞书、丛书外,已出版著、译作10余部。他的科研兴趣,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点。40年代为币值变动会计,50年代着力于批判吸收苏联会计,60年代前期着力于总结我国经济核算的经验,"文革"期间一度中断研究,自70年代末期以来,除参与会计理论上"拨乱反正"之外,主要研究现代管理会计。
  
  教授作学问,讲究严谨、系统、扎实。正因为如此,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我国会计领域发挥着较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前,当他还是助教时,他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后,立刻就引起当时在我国素负盛名的公信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视。他们以为此文出自名家之手无疑,便以教授头衔致函邀去讲学,开了一个可资他终生自慰的玩笑。几年前,某财院几位教师专程来厦,就物价变动会计的疑难问题,登门求教教授。交谈中,教授提到他在40年代发表的关于币值变动会计的论文。事后客人借来文章阅读时发现,他们的疑难问题,大部分在教授40多年前的论文中已给出了答案,令客人折服。
  
  1952年,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曾独辟蹊径,论证和推导出"投放于固定资产的资金数量与可保持的在用固定资产实物量之间比例关系"的计算公式。此公式与当时苏联学者提出的同类公式比较,更为简捷易懂,经企业实际验证,结果也更为准确。1982年,在该论文已发表30余载之后,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仍特致函厦门大学图书馆.请求"尽快复印,航空寄去,以应研究上急需"。1982年,教授一篇关于管理会计学科性质的论文发表后,国内众多刊物相继转载,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管理学院译成英文,作为教研参考文献。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读后也来函称赞:"见解比我国不仅先进,而且有科学性"。
  
  60年代,教授有两篇论文,从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经济核算问题。1980年均被选入《建国以来经济核算文选》。文章主要观点,很多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关精神是相符合的。文章提出的若干方法,在目前出版的同类著作和现行实务中,仍被广泛地采用。
  
  教授的著作流行相当广泛。他编著的《管理会计》一书,自1982年出版以来,一直风靡全国。至今已重印9次,印数达几十万册。
  
  拜读教投的力作,我们深深感受到教授那种摒弃功利,追求长放和恪守”文章千古事”的大家风范。在与教授交谈中,我们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教授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说:“作学问,和企业承包一样,应该注重长期行为.”
  
  中国使者
  
  过去几年间,教授曾三次赴美讲学和学术交流,主要内容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发源于美国,本世纪5O年代以后,随着会计学对管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最新成果的大量吸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型交叉性学科.它提供的思路和方法一直盛行于西方各国工商实业界,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无以取代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授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工作都急需应用管理会计,因而率先在我国引进、创建和传播管理会计。10年艰辛,他已建立起适合我国研究生、本科生和干部培训等不同层次需要的管理会计教材体系,为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材。他在管理会计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精辟见解,为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构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基本框架。他的突出贡献博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推崇。
  
  1985年,依据"美中高级学者交换计划",教授应美国国家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邀请首次赴美,他围绕"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管理会计的演变"这个主题,在4所名牌大学和明尼苏达州会计学会举行了多场专题报告会和座谈会,深深打动了美国学者。访问结束后,美方总接待人J·格雷教授致电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肯定教授这次讲学"对中美双方都非常成功和富有成果"。
  
  1986和1988两年,教授又两次反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的邀请,参加该中心举办的国际会计学术讨论会。在第一次会议上,教授提交并宣读了《中美管理会计共性和中国型管理会计特色分析》一文,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会后该论文被收入该中心编辑出版的题为《远东会计与经济的新发展》的专题学术论文集中。第二次会议,教授提交并宣读了《中国资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会计的影响--关于建立中国新会计模式的理论思考》一文,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大会主席一破大会发之限于20分钟之内的惯例。把教授发言时间延长到40多分钟。会后该中心向教授颁发了"高成就证书"。该论文也在该中心编辑出版的题为《变动中的国际金融及其对会计的影响》专题论文集中发表。
  
  教授三次赴美讲学,不仅进一步沟通了我国会计界与国际会计界的联系.而且在国际会计界为我国会计研究树立起了应有的形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鉴于教授"不平凡的学术生涯和对中国及世界的贡献",聘请他担任由世界各国6位著名会计学家组成的《会计国际学刊》(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ccounting)编辑政策委员会委员。这也许是我国会计学者第一次在国外重要会计刊物担任学术职务。
  
  采访中,我们极想知道,教授到堪称管理会计发源地的美国进行管理会计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而能取得很大成功,尤其是受到会计师资实力雄居全美学校第一的伊利诺大学的推崇,有什么“窍门”。教授告诉我们:“唯一的窍门,就是下功夫去吃透和创新”。按他解释,“吃透”就是“原原本本而不是皮:毛般般地学习西方管理会计”,“创新”则是“将西方管理会计的精华与我国国情,我国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搞出自己的特色,对我国真得有用”。

上一篇: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基础定价法

下一篇:管理会计在银行业的深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