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探讨

发布时间:2016-05-21 13:23

  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日益完善,尤其是新准则的颁布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依旧存在着一些差异,下面通过四个方面的差异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会计准则,以便更好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中国市场经济较落后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真实性,又要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故中国的会计准则倾向于规则的制定,其既要根据中国特有的经济、法制环境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兼顾多种所有制及东西发展不平衡等众多客观因素。此外,它主要是由官方制定,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合法律效应。而国际会计准则(CAS)主要是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制定的,其依据是西方国家较发达的经济及法制环境,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不具备法律执行的强制性。

  

  1、财务会讨的权舍轾架的差弄

  

  从财务概念框架角度上,中国会计准则中没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实务中出现问题就制定新准则或修订旧准则,没有一个很好的会计框架体系。出现会计方法的前后不一致、断裂不连贯,难以理解,各项会计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性较差。而国际会计准则(IAS)以“编报财务报表框架”作为制定会计准则参考的概念框架,对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规定是制定会计准则前事先明确的。这些政策很好的保持了各会计准则之间的内在逻辑统一,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而且国际会计准则中没有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分别,明确规定“编报财务报表框架”不属于会计准则的范围,且不具有会计准则的效力。

  

  在实质上,中国会计准则(CAS)与会计制度并存,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则主要由会计准则及其解释公告组成。

  

  2、在对企合并的会计处理方面

  

  《国际会计准则第3号》关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只讨讼了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且会计处理方法规定只能采用购买法,取消了权益结合法。因我国企业合并中大多数为合并双方处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如中央、地方国资委所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或者同一企业集团内两个或多个子公司的合并,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不一定是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容易利润操纵。因此,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3、资户戒值的会计处理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发生了减值,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资产以后价值回升时,可以将升值的价值予以转回。我国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转回任意调节利润,规定企业已经提取的减值准备,以后不得转回,特别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

  

  4、对兵联方兵乘汊其文#的故瘃

  

  新的国际会计准则认为国有企业也应按照关联交易的准则进行充分披露。而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存在投资关系而且一方对另一方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并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依存关系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之间才视为关联方。这也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如果把所有国有企业都视为关联方,一方面会增加信息披露的量和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披露的信息量大,容易掩盖或模糊真正的关联交易,失去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意义。

  

  从长远看,各国会计准则的相互协调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应充分支持国际性组织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制定会计淮则时应同时考虑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会计惯例的内容和特征。在综合考虑我国特有环境的前提下,对完全相同的业务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执行;对实质上一致、形式上不一致的业务应争取与国际趋同;对以前未出现的问题的处理应该尽量与国际一致;对特殊问题则要特殊解决。尤其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进程中,不能简单照搬,还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又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为了降低本国会计标准的制定成本以及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筹资陈本和交易成本,我国的会计准则越来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这一点已成为我国需要关注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问题。因此,了解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我国会计准则对于我国发展的有利之处和不利之处,对于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罗庆荣

上一篇: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理论研

下一篇: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