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地方性高职院校教学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4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形成自身类型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从办学模式、专业和课程开发、教学运行、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论文关键词:地方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是高职教育形成自身类型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地方性高职院校而言,由于缺乏行业和企业背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目前,全国各地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占有相当的比重,由于其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面临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紧迫性更强,难度相对更大。因此,积极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地方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对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高地方性职业院校服务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高职院校,没有行业与企业背景,但学院依托多年的职教办学积淀,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利共赢”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学校+公司”的职教办学模式
  2007年,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多年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共同投资注册成立了股份制教育集团——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菁英”),该公司通过整合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政府及社会中的优质资源,形成了强大而专业的开发团队,开发建立了一整套华大菁英职业教育标准(包括职业院校管理标准及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合作院校通过导入华大菁英职业教育标准并按标准实施人才培养(华大菁英参与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共同培养的合格毕业生由华大菁英负责安排到合作企业群对口就业。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六化”:一是合作模式体系化;二是中间组织企业化;三是合作产品专业化;四是运行机制市场化;五是合作管理标准化;六是合作效益最大化。通过实施“学校+公司”办学模式,学院从原来的“点对点”小订单培养进一步拓展为“点对面”、“面对面”的大订单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和课程开发模式
  学院以“华大菁英”为平台,组建了一支由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课程专家、教改专家、院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开发团队,针对专业所面向的行业、企业和岗位群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对以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通过对以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标准设计,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或课程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技能提升(简单—复杂,低级—高级,基础—综合)、知识学习(基于学生认识规律)三种逻辑有机统一的融合性原则,采用“串行”和“并行”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运行试验、评估反馈,实现不断调整、更新和优化。整个开发流程紧紧围绕“职业能力”这一核心进行,形成过程开放、流程封闭的开发环路,周而复始,持续改进。
  “基于行动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融入大量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使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工作岗位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劳动组织、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将知识学习、技能提升、能力培养以及素质形成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企业历练、‘双师’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学院以“华大菁英”为平台,会同合作企业群,共同打造一支企业历练、“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一方面,广泛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技能教学培训与认证,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以此促使教师实现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向“技能培训者、人才开发者、职业教练和心灵导师”的角色转变,每年选送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一线进行学习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合作专业的部分核心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由合作企业派出的现场技术专家授课,从而提高“双师”比例,优化教师结构。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使教师树立市场观念,理解企业文化,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与生产更紧密地结合。
  同时,重点加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重点、有行业企业现场专家参与的专业课程团队建设,使他们具有较高的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能够引领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共建、共享、共赢”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共建:学院实训基地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以学院为载体的三方互动资源共享的共建模式。政府、企业、学院三方分别立项,共同投资,共同确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共同开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共享:学院实训基地实行区域共享,主动面向下岗职工和“三农”开展技能培训,主动为区域内企业和社区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技术应用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培训服务,为本地部分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服务。
  共赢:通过三方共建使学院实训基地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和人员职业化。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使实训基地的资源充分服务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及周边院校,从而成为一个区域资源共享中心,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三元学分制、标准化、流程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院实行具有职教特色的“三元学分制”。“三元学分制”以学分制为基础,遵循学分制的一般原则,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按照高职教育对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将原来单一的学分形式分解为理论知识学分、专业技能学分和综合素质学分,三类学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每类学分有一定的课时要求和相应的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在每类学分选修中有一定的自主权,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要求。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用iso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理念,依托“华大菁英”,制定了54个标准管理体系文件,以此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确保教学过程控制与教学品质管理。同时,采用标准化的开发流程、课程大纲、教学指导书、课程指导书、教材等,确保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完成。

  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促进了学院教学的改革与建设学院以“华大菁英”为平台,合作开办了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电子产品质量检测、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力资源管理、大客房服务与营销、高级文秘等6个专业,同时导入了这6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所有参与合作班教学的教师均通过了“华大菁英”的培训认证,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核心专业课程(含实训实习课程)通过“华大菁英”派出的企业专家授课,提高了“双师”比例,优化了教师结构;通过导入“华大菁英”的教学管理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了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按照合作企业提供的方案,全面优化了学院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合作专业的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了其他专业的建设发展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同时,学院通过“华大菁英”,在2008年成功实现了与东方标准人才服务有限公司的合作,双方签订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了东方标准国际it学院;2009年,学院成为中部地区唯一的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指定教学院校;2010年,学院成为北汽控股株洲分公司员工培训中心和深圳华强实业湖南地区人才培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培育社会急需的it类、汽车类、动漫类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提高了师资队伍的观念与素质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积极主动地外出参加学习培训、进修提升和技术服务的现象蔚然成风。目前,学院已有120多名教师考取并攻读硕士研究生,100%的专业教师都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学习锻炼和技术服务。同时,学院通过政策导向、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每年选送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带薪”实习,坚持在寒、暑假期成批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现场锻炼,定期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进修,经常开展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广泛举行各种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参与企业技术服务等。近三年来,教师参与各种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研究达58项,有5名教师获省、市“技术能手”称号,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专利,有6名教师在省级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通过校企共建,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学院成为湖南省中职汽车类、计算机维修类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和株洲市中职财会类、文秘类专业师资培训基地。
  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三年来,我院学生参加省、市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合格率均在99%以上,优秀率达45%;在国家、省组织的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比武中,我院参赛选手获10个一等奖、20多个二等奖;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强成为我院的一大特色,在株洲地区各重大文艺汇演、各类文化节和各项接待任务中,都有我院学生参与的身影和亮丽的风采。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参与的各项文体、技能竞赛活动中共获国家奖项25个,省级奖项30个;我院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5.7%,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6%。由于我院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上海通用、东方标准、株洲南方阀门等多家企业分别在我院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以此吸引学生参与企业的“订单”培养,使学生成为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的最大受益者。

上一篇: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

下一篇:试论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