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职护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现状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5-09-17 11:40

 语言表达能力是护生综合素质的突出表现,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更是中职护生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中职护理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的护理人才,用人单位也不约而同地提出“既会操作,又会沟通”的要求。中职护生毕业后必须面对择业、应聘、工作等许多重要的需要口语表达的场合,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应成为中职护生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试针对目前中职护生普遍存在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培养中职护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对策与措施。
  一、中职护生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
  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提问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课堂中围绕问题师生互动时,绝大部分学生低着头,或环顾左右,缺乏自信,导致教学气氛冷场。二是被提问的学生,脸涨得通红,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不敢与教师对视,支支吾吾,回答的内容缺乏条理和逻辑,若教师此时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就变得逐渐放松,表达顺畅。三是发言没有逻辑,东拉西扯,答非所问;更多的直接以“不知道”来搪塞应付,或者沉默许久不答。四是相当一部分中职护生地方口音很重,语言表达不规范,难以准确表情达意,往往“心”有余而“口”不足。
  二、成因分析
  中职生普遍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好,也不是班干,几乎没有当众说话的机会,也缺少自我锻炼意识。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来自农村乡镇,地方口音很重、词汇贫乏,感情表达能力有限,再加上自卑、缺乏自信心,进一步导致他们思维混乱。另外,一直以来的错误认识,许多人(包括有些教师)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是不需要进行专门训练,只要会说话,就会表达;同时,国内大、中、小学升学及执业资格考试最终都只以笔试评定成绩,几乎没有口试环节。上述原因,致使目前中职护生口头表达能力无法达到做好其本职工作的要求,也就直接降低了就业时的竞争力。
  三、培养护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中职护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教师应及时关注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变化,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探索有效的培养方式,实现培养目标。
  (一)构建提高中职口头表达能力新体系
  构建教育手段多元化的新体系,结合中职教育特点,把提高护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工作循序渐进,让学生敢说、愿说、多说。第一学年首先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特点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现状并激发提高表达能力的愿望,通过在第二学年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逐渐提高,实现在第三学年里能在各种护患场景中充分自如地表达,从而促进其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的形成。
  (二)利用“情境教学法”,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刘伯奎说过:“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胆怯心理压力的消除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情不自禁地打开“话匣子”,从单纯的教师“说”,转变为师生“一起说”。当学生有了“要说”的欲望时,教师适时把理论知识融入教学,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怕说错”的压力。毕竟,该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欲望,只要加以锻炼,学生们自信心足了,口齿就清楚了,声音就洪亮了,这一特点在中职生的表现中很突出。
  (三)多开展锻炼口才的课外活动,形成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是学生专业学习成果的实践与交流的载体,是学生发展自我的空间。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有形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一方面,组织、扶持和引导相关学生社团,如普通话推广协会、诗歌协会、辩论社、演讲协会等的建设,通过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在学生中形成榜样和示范。另一方面,适时举办各种竞赛,如辩论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模拟招聘、竞选、相声小品大赛、主持人大赛等,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在比赛中得到锻炼。
  总之,医学模式的新要求,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精良的技术以及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使患者(下转第23页)(上接第13页)了解并配合治疗。因此,对护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在就诊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疾病相关的知情权、同意权以及认知权等,当信息表达不清以及沟通过少时,都可能使护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势必成为中职护生培养中日益重视的部分,教育实施者应积极探索提高中职护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法子。
  【参考文献】
  [1]丁炎明.护理人员现代护理观与基础护理认识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
  [2]康家珑.语言的艺术[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3]程凯,刘霞.口试答辩常用见问题与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
  [4]伶术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J].护理研究,2010(4)
  【作者简介】苫君玲(1980- ),女,广西北海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 ;B版》2014年第4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将及时处理。

上一篇:高职学生语文课程学习兴趣的发展途径

下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