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分析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28 18:01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言语能力差,感受音乐的能力不强,给唱歌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词与曲的联系,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一、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是“音乐想象”的先导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教师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就能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例如,上《卖报歌》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聂耳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当年他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后,创作了这首歌曲。通过介绍,学生们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脑海中浮现出儿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想象”作好先导与准备。
  二、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小学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例如,上《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了解到王二小把敌人引入我军埋伏圈的生动故事,脑海里浮出现出王二小悲壮牺牲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尤其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一定要把插图很好地运用起来。例如,上《小小的船》一课时,彩色插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坐在月船上遨游星空,全图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色彩,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唱边看彩色插图,在彩图的视觉作用下,随着美妙的旋律,学生的思维会很快进入到神秘的夜空,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
  四、舞蹈表演是“音乐想象”的拓展
  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音乐教学中,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例如,上《鹰》一课时,可以根据歌曲的律动,教师编一些雄鹰飞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演唱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学生们挥动手臂,如同一只只雄鹰上下翻飞,展翅翱翔。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唱歌教学只有通过“音乐想象”这一 重要环节,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所以,上好唱歌课不仅仅是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的问题。

上一篇:艺术社会学视野下的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策略

下一篇:美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