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刍议硕士研究生全面发展诉求下的分享障碍

发布时间:2016-12-17 16:31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倡导合作学习、同伴辅导(Peer Tutoring),那分享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有什么影响呢?笔者认为分享是新时期影响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子,但当前对于研究生分享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聚焦硕士研究生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就业求职、学术研究等方面存在的分享障碍,全面分析了研究生分享障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消除研究生分享障碍的举措。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新时期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生作为教育阶梯的顶层,人才金字塔的塔尖群体,其未来必将承担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教兴国的重要责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进入科技大更迭、文化大繁荣、信息大暴涨、知识大更新的时代,发展方式转型,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期,人才培养模式由单向灌输向多元互动转变,研究生培养由规模效应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且社会分工不断细化,项目制度盛行,事情纷繁复杂,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发展时期都更加需要团结协作,需要分享。据学者研究,研究生的分享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质量,促进研究生的创新成果产出。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趋势,满足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加强研究生的分享显得十分重要。

 

  一、分享障碍的重要表现

 

  分享,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语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牙税》:与该房分享其利。分享对研究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研究生群体的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分享可以消除人际交往之间的误会,提升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巩固人际交往中的关系粘性,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分享可以有效预见心理失衡,有效排除心理压力,有效消除心理障碍;分享可丰富研究生就业信息,拓展研究生就业视野,提高研究生就业素质和就业质量,提升研究生就业成功率;分享可以促使隐性知识转化,丰富研究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拓宽研究生的科研视野,培育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改善学术氛围,提高研究成果产出。但目前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分享障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人际交往方面。与导师交流频率低,内容单一;生生关系不融洽;校外人际关系圈较窄。二是心理健康方面。缺乏倾诉的对象,缺乏倾诉的意愿,缺乏倾诉的艺术。三是就业求职方面。不共同准备,不共享就业信息,不交流就业经验,不共同出击。四是学术研究方面。缺乏与导师共同研究的主动性,缺乏与同辈交流的积极性,缺乏与大家交流的迫切性。

 

  二、分享障碍的原因分析

 

  针对知识分享的障碍因素分析中,有研究指出知识本身、知识分享的主客体因素是主要原因。同时也有学者从思想障碍、制度障碍和转化障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但针对于研究生全面发展诉求的分享障碍则少有研究。本文将从分享主体、高校、社会和历史文化等四个方面入手,全面解读阻碍研究生分享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联系。

 

  ()分享主体自身的原因

 

  1. 生源多样。高校研究生中来源广泛,背景各异,难形成统一的话语体系,对研究生分享构成了天然屏障。一是家庭背景不同,有发达城市、中等城镇和贫穷农村的;二是毕业院校不一样,有来自三本院校、省本高校、211985高校;三是年龄层次不同,研究生的年龄跨度大,大部分处在22-35;四是经历不同,大部分是应届本科生直接考取,但具有1-3年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有已婚的,也有未婚的。

 

  2. 性格差异。研究生群体由于三观发展比较成熟,性格特征比较稳定,择友标准相对固定,交往观念很难被改变。因此也就缺少分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目标差异。在研究生群体中,部分同学理想信念淡薄,发展目标迷茫,且存在泛化的现象。据笔者访谈了解,依次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读研目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改变较差的本科学历、找一份好工作、喜欢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不同的目标驱动下,研究生群体就会出现分化,群体间逐步形成隔阂,缺少共同语言。而同一目标群体中,又由于研究生本身的复杂性,给分享构成了很大的障碍。

 

  ()高校原因

 

  1. 培养方式。一是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培养实施导师负责制,直接将研究生划分到某一导师门下,进行专属管理,这容易导致研究生的交流局限于师门之内。根据教育部1997-2008年我国博、硕士生及导师人数统计数据,平均每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逐年递增,到2008年平均每位导师要指导8名研究生,实际上有的导师指导的人数远远不止8名。且我国高校行政化味道重,部分导师兼任行政职务,严重分流了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且研究生大部分实行放羊式半圈养式管理,没有科研项目,师生缺乏固定的交流。二是研究生宽进宽出的培养方式也大大削弱了研究生分享的积极性。

 

  2. 管理方式。通过对广东省各大高校的官方网站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缺乏就业分享和学术分享的常规平台。偶有相关的专题网站,也仅限于信息发布的功能,没有研究生的交流权限。同时,高校缺乏对研究生分享的激励机制和规范化要求,研究生获取的组织支持感不强,无法促使研究生主动分享默会知识,也无法保障分享的质量。

 

  三、消除分享障碍的措施

 

  ()加强思想引领

 

  研究生来源广泛,目标迥异,因此要强化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引领,培育共同的价值理念,消除差异,相互接纳。一是建立正确的归因。研究生的归因一般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学生往往把人际交往的成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和能力,能够提高人际交往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分享行为;二是发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的凝聚作用。如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乐于分享的传统文化等;三是强化研究生的换位思维。尽可能消除研究生作为独生子女的性格劣根性,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建立牢固的人际信任关系。

 

  ()优化发展思路

 

  我国高等教育由粗放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研究生的培养思路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优化发展举措,突破研究生分享瓶颈,畅通各条研究生分享路径。一是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研究发现,导师与研究生沟通频率不同,会使研究生的专业承诺存在显著差异。要建立导师与研究生交流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规范研究生与导师见面制度,拓展师生的非正式交往形式;二是完善学校研究生培养体制。打破研究生培养宽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加强对研究生学术成果产出的要求,倒逼研究生群体之间的知识分享。要动态更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建立跨学院、跨学科的课程选修制度,探索弹性学制的使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研究生跨学科交流分享的动力。

 

  ()创造分享平台

 

  现在很多高校针对研究生婚恋压力,专门举办了单身舞会交谊晚会等活动,受到了研究生的热烈欢迎,也成为促进研究生人际交往的品牌活动;二是建立心理联络平台。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心理失衡前的某一个时间段,采取适当的外部干预措施,其成功率在86%以上。要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体系和帮扶制度,开设朋辈聊天室,开通24小时的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可以设置班级心理观察员、心理联络员,让研究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和倾诉的场所;三是建立就业的分享平台。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辅导方式,采用分享互动的形式。在就业指导形式的调研中,54.4%的研究生希望能够通过与师兄师姐和毕业校友进行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17%的研究生希望能通过小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15.1%的研究生选择个体咨询、高校常规途径的就业指导课被排在第四位13.5%。要充分利用网络分享的优势,完善校园就业信息网和校园BBS就业栏目的建设,建立院系多样化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构建班级的就业分享网络工具,实现三位一体的平台建设,开展无缝式分享,随时随地交流。

 

  作者:李林朋 来源:师道·教研 20167

上一篇:研究生学术平台与培养模式的探析

下一篇:积极开展活力创新项目,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