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发布时间:2015-09-23 09:09

  一、奠定基础
  问题就是疑点,在语文学习中它可能是一个字或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句话,又可能是文章内容暗含的,或者是由文章内容联想到的问题等。在教学中我结合例子具体向学生说明,让学生逐渐明白什么是问题。如在教学《人有两个宝》一课的生字时,很多同学不知“工”字是什么意思,我及时告诉他们这就是问题。解释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创造”一词,多数同学说不上来,我告诉他们这也是问题。再如《我叫“神舟号”》一课,教学“我叫‘神舟号’从中国来,科学家派我来做飞行试验”这一段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飞船是哪个国家制造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告诉学生这是文章暗含的问题,“嫦娥”到底是谁?这是由文章联想到的,也是一个问题。就这样逐步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琢磨、领会问题的内涵。
  二、赶“鸭子”上架
  当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问题之后,我就赶“鸭子”上架了。在教学中不再只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了,而是“逼”学生模仿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一年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四步预习读书法”: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全文,目标是正确朗读课文;再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不懂的可以想一想、问一问,目标是把课文读通顺;三读课文,目标是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四读课文,这一次读课文可以慢读,反复读,想想从中自己读出了什么,产生了哪些疑问,目标是学会读书思考。我给每个学生印发了一张“四步预习读书法”,让他们贴在语文书的扉页上,每次预习课文的时候,学生先看一看该怎样预习,回家后,家长也可以根据这种预习方法指导学生预习,让预习落到实处,逐步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
  三、扶“鸭子”上架
  1.对文本认真阅读和整体感知
  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对文本进行认真阅读和整体感知,但是有些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质疑时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如在《人有两个宝》一课中,有学生问:“人的两个宝是什么?”由此可见,提问是和认真阅读、积极动脑紧密相连的,因此每次质疑前我都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并检查学生读书是否专心,提示学生边读书边勾勾画画,在生疑之处打上“?”,从而养成读、思、问的习惯。
  2.在评价中认识问题的价值
  评价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使学生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我经常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评价。首先展示学生的原始问题,让学生浏览所有问题,了解评价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判断,你认为哪些问题提得好,为什么?最后师生共同进入评价过程。学生根据评价逐渐明白了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在学习《北风和小鱼》一课时,有一个学生提出“北风和小鱼真的会说话吗”,对这个问题只要是读过童话故事的都知道,对进一步思考没有帮助。而有个同学却提出了:“冬天小鱼为什么不怕冷?”这是一个有关科学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评价告诉学生这样的问题就是有价值的问题。
  3.在问题整合中提升问题的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较低,其提出的问题常常是散乱的,缺乏深度的 。因此,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十分必要,这样才可以提高思考问题的层次。在学习《东方明珠》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搭设了这样的思维框架:让学生自读课文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十多个问题,再让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中心;然后围绕文章的中心对问题进行筛选,学生从十多个问题中筛选出四个问题:(1)东方明珠在哪里?(2)为什么叫东方明珠?(3)广播电视塔为什么像一个巨人?(4)晚上塔是什么样的?把这些问题整合成一个问题:“上海广播电视塔为什么叫东方明珠?”以学生整合出的这个问题为切入点,以一问牵全篇,引导学生展开对全文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由无序到有序,视野由局部到整体,片面到全面,提升了问题的价值,训练了学生整合问题的能力。
  4.在问题解决中体验问题的价值
  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是自主思维的成果。在这个思维空间里,学生既能内化文章,又能体验问题的价值,并发展能力。在教学《看菊花》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带我去看菊花?”显然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在肯定这个问题的同时让全体同学去突破它,让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体验问题的价值。学生先在文中画出有关描写菊花的语句,然后探讨菊花的个性,学生深感这个问题提得好,一下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问题的价值。
  从上述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提问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明显见效的,但只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将不再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上一篇:运用正确的方法树立幼儿的自信心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