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谱好“四部曲”,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方

发布时间:2015-07-16 09:09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科中,它要求通过教师的教学,能让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所以,培养和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者在平时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情景创设——激活数学思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皮亚杰语)可见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前提。低年级学生偏重于直观思维,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活用教材,贴近生活,创设有益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激活思维的发展。
  如教《钟表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一张电视节目单,下午2点整将播放动画片《大闹天宫》,亮亮很想看。再出示三个钟面:1时55分、2时、2时03分,师:如果你是亮亮,你会选择哪一个时间打开电视呢?你能说出理由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小结:“快到7时”和“刚过7时”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这里教师既没有“告诉”也没有引导,学生已能自觉地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进行观察,认识到“大约7时”就是很接近7时,学生正处于“我要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在体验的过程中知识已悄然获取。
  二、直观操作——调动数学思维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语)低年级学生数学的学习与直观操作密不可分。直观操作是获得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第一行先摆10个圆形,然后在第二行摆6个正方形,提问:怎么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圆形多、正方形少呢?在学生的操作中小结: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的多?看看第一行圆形的哪一部分和正方形一样多?请你用手指指一指,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指得对不对?再画出圆形比正方形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圆形比正方形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圆形比正方形多,圆形可以看成是哪两部分组成的?学生在动手中很快得出:圆形中有一部分是和正方形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正方形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手是脑的老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能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语言训练——促进数学思维
  “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于语言的。”(爱因斯坦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可以丰富数学语言,可以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尽量多地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描述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把用手操作、用心理解、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直观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以此达到深化理解知识、训练数学思维的目的。
  例如,教学“7+8=?”时,通过直观地摆学具,学生可以知道和是多少,这时教师提问:“你是如何想的?哪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边做边说给其他人听?”以此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说说算理:①因为7和3可以凑成10,所以8分成3和5,7加3得10,10加5得15;②因为8和2可以凑成10,所以7可以分成2和5,8和2组成10,10和5组成15;③用接着数或画图等方法求出总数。通过这样说算理的训练,学生既巩固了数的组成,又掌握了“凑十法”。需要注意的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时,我们要把先想再说、先做再说结合起来,由形象走向抽象,搭起学生思维和语言之间沟通的桥梁。  
  四、开放创造——提升数学思维
  开放的课堂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教学中,教师应提出富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提倡和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更深层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空间。
  比如教学《20以内的加法》后,教师可以设计诸如(    )+(    )=15之类的发散性练习,在学生讨论用多种不同方法解答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得出规律,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教完表内乘法后,补充练习:(    )×3=(   )×(   )或(   )×(   )=(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在乘法口诀中寻找;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或看算式编题或看数字编题或补充条件,这样的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有效办法,既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好的数学知识,能管一阵子;好的思维品质,能管一辈子。”只凭一朝一夕,不能养成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调动一切有利条件,在生活情境中,在学生的直观操作中,在富有开放创造的练习中,进行数学语言训练,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使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发芽扎根,让他们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

上一篇:以同读为舟,引领学生遨游书海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深入探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