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创新

发布时间:2015-10-05 14:15

幼儿期正是儿童社会性交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这已成为教师和家长的共识。早期同伴关系不良、交往能力弱不仅影响儿童当时的发展,而且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不仅能帮助孩子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还能形成友爱关系,从而对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独特影响。那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孩子离开父母,开始了集体生活,开始了新的人际交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师生交往、小朋友之间的同伴交往。此时的幼儿,道德判断的水平处在他律阶段,教师是幼儿继父母之后的又一个权威。教师的教育态度不能不对幼儿的交往产生影响,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交往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通过表扬或批评的方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如果某幼儿经常受到表扬,这一幼儿在集体中的社会地位无形中便会提高;如果某幼儿经常受到批评,这一幼儿在集体中的地位无形之中便会降低。因此,教师的表扬或批评,会直接影响幼儿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和受欢迎程度。只有教师对幼儿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她们在交往中建立平等的地位。
  对一些攻击行为较多的幼儿,一些教师不加分析地采取孤立、冷落的做法,如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一个小朋友不知被谁弄哭了,其他小朋友会脱口而出“是某某某”“是某某某”哪怕他们所指的小朋友根本不在旁边,这不能不说是教师平时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后果,使这类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使他们越发远离同伴,出现交往困难,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这样我们的老师应及时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转变态度,通过言语、眼神、动作表现出信任,并委任该小朋友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小朋友对他的态度就会改变了,他又享受到了正常的交往。所以对幼儿要博爱,给所有的儿童以信任和鼓励,使幼儿的同伴交往获得健康地发展。
  一些研究人员把幼儿交往的类型分为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类型。
  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并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因而被大多数同伴所接纳、喜爱。她们在同伴中的地位较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在交往中活跃、主动,但常常表现出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抢夺玩具、大声喊叫、喜欢推打等等,由于他们的攻击性行为较多、友好行为较少,因此被多数儿童拒绝。
  不喜欢交往,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他们对同伴既很少有友好、合作行为,也很少有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没有多少同伴喜欢他们,也没有多少同伴讨厌他们,这类儿童实际上是被多数同伴忽视和冷落的幼儿。
  这类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一般,既不特别主动友好,也不特别不主动或不友好;同伴有的喜欢他们,有的不喜欢他们,他们既不被同伴所喜爱,也不被同伴所讨厌,因此在同伴心目中地位一般。
  三、运用游戏活动叩开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大门
  1.运用角色交往游戏——使幼儿掌握交往的本领。
  2.运用合作交往游戏——使幼儿习得交往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 的机会很多,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交往。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的合作活动,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午睡前后小朋友互相帮助穿脱衣服,解扣纽扣,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乐趣,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习得交往的方法。
  在幼儿的游戏中,他们没有固定的游戏伙伴,而且对游戏伙伴的选择几乎一直在变,并且还有一种跨年龄的不对称交往,称为异龄交往。
  在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的居住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不失时机地为孩子创造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和条件的父母,才能使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学会相互交往、平等交流和和平共处,让他们在交往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交往中发展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幼儿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由第一论文网摘自《幼儿教学研究》2014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上一篇:幼儿园肥胖儿户外活动有效护理的问题和方式

下一篇:趣味化学实验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实践问题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