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学龄前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12-15 10:50

摘 要: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要从儿童阶段做起,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努力营造促进儿童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并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手段促进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寥寥无几,中国在创新、科技领先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我国教育模式的反思。而且21世纪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人才的特质之一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儿童抓起。学龄前儿童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活动能力大大增强,想象力更加丰富,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这一切都为学前儿童发展创造能力提供了可能,因此创新能力教育应该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具体途径有: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幼儿教师首先要更新学前儿童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提高对创新性教育的认识.认识创新绝非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综合素质。所以学前教育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保护和萌发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独立性等等,从而为他们和谐幸福成长创造条件。在幼儿教育领域贯彻这种教育观念,应该从学前教育的课程教材、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入手,明确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二、努力营造促进学前儿童创新能力的氛围和环境。
  学前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儿童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的环境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儿童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的发展和表现。而儿童往往是在被信任、被肯定、被鼓励、被欣赏、被认可时内心世界更加愉悦和有激情,并会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创造性。所以幼儿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淘气往往蕴含着可贵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性,不听话则往往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有主见,顽皮好斗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形式,思维活跃的儿童,他们往往有不同于常理的思维,他们社会经验、文化知识不丰富,极少会受定势思维影响,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对于同样一个问题,他们的想法可能在大人眼中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还有点可笑,而这正可能是一个科学发现的萌芽。而且这些恰恰是创新型开拓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教师要以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消除孩子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幻想,鼓励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首创性、互异性和多样性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用学校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只记成功,不记失败,要多给儿童创造的气氛。使儿童在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手段
  1.将游戏真正还给儿童                                 
  一是设计激发创新的丰富多彩的游戏。儿童教育心理学早就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让他们充分游戏,快乐学习;使孩子们主要通过游戏来了解自然、探索社会、体验人生,同时在游戏里学习认知、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和合作,教育实验证明,游戏甚至比模仿、观察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把创新性的游戏设计与幼儿创新教育结合起来,我们需要重点考虑游戏的内容,使其能够借助想象和虚构,将自然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等系统地归纳、整理、总结、整合,加以创新性表达,又要使儿童容易理解和愿意参与,还要考虑使其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愉悦性,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使他们能在游戏中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开发创新潜能,通过成功表演获取快乐,这是不言而喻的。
  二是组织和实施游戏时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在游戏时教师只设计一个主题,接下来游戏的形式选择、材料的运用要由儿童自己设计,给他们选择的自由。为了避免儿童的失败和挫折,保证儿童获得创新需要的满足,教师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指导是必要的,但不能剥夺儿童进行创造性选择的权力,同时要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所选择的任务,以保证他们获得全面的满足体验。在材料方面,教师的帮助应体现在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大量机会上,要允许儿童多次使用某一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活动,提供的材料也要适合儿童的自我表现活动。目前美国中小学正在推广一种被称为“阿尔法”的教学方法即通过“任务驱动、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协商会话、意义建构”等完成教育过程,这给学前教育组织创新性游戏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鼓励儿童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多提问
  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老师在各种活动中或专门设计一些发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开发创造力的目的。要经常引导儿童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条思路想想的好习惯。比如说筷子除了吃饭的用途外,你还能说出别的用途吗?突然下了一场大暴雨,村庄、城市、以及田野里的庄稼都被淹了,那么暴雨除了危害就没有一点儿益处吗?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另外要鼓励儿童善于思考,遇事要多问一个为什么。陶行知的《每事问》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老师可以经常向儿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3.有计划的训练儿童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学前教育中,要有计划的训练儿童的想象能力。训练方法一般有:(1)每班建一个图书角,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2)讲故事和编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 ,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还可以鼓励孩子直接编创故事。(3)进行概念的联结训练,经常出一些毫不相干的概念,比如说“电脑”与“大树”,让孩子通过联想把它连接起来,编出一个完整的情节。(4)看文字画画,可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
  4. 引导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音乐、美术、文学、等活动,都有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比如讲故事、诗歌朗诵等主题活动。还有唱歌、跳舞、演小品、演课本剧等说唱表演活动。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那种强调书本、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独立思考的传统教学是永远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在大力提倡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为实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伟大目标而努力。

上一篇: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