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幼儿园案例研修方式的实践路径建设

发布时间:2015-09-14 09:41

 近年来,园本研修已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它已成为促进教师成长,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案例研修备受教师关注。案例研修是园本研修的一种形式,案例研修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式在我国教育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在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日常教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幼儿园案例研修的内涵 
  案例就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事件。所谓案例研修,就是将教育教学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真实例子进行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获得教育的新感悟,总结教育的新经验,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形成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案例研修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的过程,即用教育理论解析教育实例,解读教育情境,解决教育问题;是教师重新认识那些事件、整理思维、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对教育实例进行深度解读,对已有的教育实践进行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典型事件与问题的分析,给可能遇到相类似情境与问题的教师提供可以参考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引发对类似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二、幼儿园案例研修的方法 
  (一)在研课中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 
  研课活动是指年级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指集中教育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它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目的是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反思的习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研课的形式包括“一课多研”和“同课异构”等等。其形式:自己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活动——集体研讨、反思(修改方案)——开展教学——集体研讨反思(修改方案)——再开展教学——集体研讨、反思、总结工作(形成较完善的方案)。 
  1.一课多研 
  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或者同一教师进行三次以上实践,借助年级组内各位教师的智慧将活动一次次进行优化,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跟进,为教师解决某一问题寻求行动策略、获取实践经验。 
  2.同课异构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使用同一教学内容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特点,采取各自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实施教学,全体教师在听课后进行比照、交流、分析、总结,从而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同课异构”和“一课多研”的研修形式开展研讨,使教师在个体间的交流中发展,在群体智慧分享中提高,满足了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成长。这种教研方式带给教师们在深入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解读了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每个教师都能参与并实施,解决了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二)在记录中进行教育案例的研究 
  在教育案例的实践探索中,教师不妨把“记录”作为行动研究的主要方式或工具,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边的“小现象”和“小问题”进行选择性的观察和记录,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对于“问题”,应通过分析、调查其原因、背景提出响应的解决办法或策略,在实施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方案;对于“现象”,则可以通过注解、诠释或解读赋予其教育价值或意义。这一过程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基于行动的反思和探究的教育案例研究过程。 
  三、幼儿园案例研修的基本过程 
  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教学现象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案例过程,然后围绕案例过程中所反映的主题进行个体反思和集体研讨,明确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与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最终经过加工与整理形成教学案例。具体步骤:一个主题、四个阶段——学习准备、实践探索、交流反思、撰写案例。 
  (一)选择案例主题 
  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案例的主题是决定一个案例是否具有教育学价值的关键所在。日常教学中的真实困惑是教师进行案例研究的切入点。 
  案例的选择要求:围绕一个突出的主题;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能促进教师和儿童的发展;要有延伸、发展的空间。 
  (二)案例研修的四个阶段 
  1.学习准备 
  案例研究过程中的学习准备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研究之前,必须要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以及对教育现象的洞察能力。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理论,熟悉学科或领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现状。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文献查阅、实际调查以及材料搜集等工作,在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案例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目标、研究任务以及研究方式等。 
  2.实践探索 
  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进行案例研究的主要环节。教育教学案例的主体内容就是对教学实践过程或一些教育现象发生过程的描述。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存在于工作中,教师所进行的实践不应该是对预设计划的执行,而应该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的策略进行必要与适宜的调整,还要求教师将教育教学与反思融为一体。 
  3.交流反思 
  在教学实践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尽快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如实详细地记录下来。在记录之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教师个人反思的内容应该围绕教学案例所确定的主题进行,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除了深度的个人反思外,教师还应该就教学实施过程的有关问题和其他教师、教育专家等进行积极的研讨与互动,构建“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专家”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在案例研修实践中共同成长。案例分析的过程,既是共同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更是思想持续改进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随着理解的升华而不断发展和解决更深层问题的过程。 
  4.撰写案例 
  在对案例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按照一定的结构与格式将案例材料与反思等内容表述成文,形成教学案例。撰写案例,一般要经过撰写、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等多次反复的过程,以使案例不断完善。 
  通过实践发现,在园本研修的实践探索中,以案例分析的研修活动方式,搭建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园本研修平台,实现“教、学、研、训”的结合,最能调动教师园本研究的积极性、最受教师的欢迎。

上一篇:《指南》引领下幼儿多元化美术活动的建设

下一篇:“共享区域游戏”促进幼儿快乐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