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4 09:05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480名新疆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年龄段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汉族及少数民族教师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隐患较大,少数民族教师的工作及生活压力均大于汉族教师。
  【关键词】新疆 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但大量有关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显示,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普遍偏低,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当前随着我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教师职务、职称的终身制被打破,教师高学历的要求和优劳优酬分配体制的建立都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对教师群体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开展高等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普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8所高校的48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三个民族,分为3个年龄段:22-35岁为低年龄段,36-44岁为中年龄段,45-60岁为高年龄段。每个年龄段调查160人,其中汉族男、女教师和民族男、女教师四类人群各40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教师统称为民族教师,其中94%为维吾尔族,6%为哈萨克族)。
  1.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参阅国际通用心理测评量表,结合高校教师实际情况,编写调查问卷。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都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调查内容涉及躯体及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等方面。每项细则都定有三级选项,每级选项按程度以1分、3分、5分标定,得分越高显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2)数理统计法: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的教师的选项评分。
  
  2 结果与分析
  
  2.1心理健康状态调查
  (1)情绪调控能力:汉族男、女教师随年龄增长情绪调控能力增强。民族教师情绪调控能力以高年龄段者最强,而中年龄段者较差。汉族男教师情绪调控能力强于女教师,民族教师则相反(表1,2)。
  
  (2)抑郁倾向:汉族教师年龄越小出现抑郁症状的现象越严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刚进入社会存在多重角色适应危机,使其心理负荷过重而产生抑郁。民族教师中以中年龄段者抑郁症状最严重。部分中年民族教师因为家庭中子女多、负担重而工作中又身兼数职,压力过大引发抑郁。调查中,女教师抑郁现象明显较男教师普遍(表1,2)。
  (3)烦躁症状:随年龄增长,汉族教师和民族男教师烦躁症状减轻,民族女教师加剧。女教师烦躁症状较男教师严重。35岁以上民族女教师比汉族女教师更多出现烦躁症状。可能是由于中年民族女教师家中子女较多,婚后工作和家务负担相对较重而导致的(表1,2)。
  (4)抗挫折干扰能力:汉族教师随年龄增长,女性抗挫折干扰的能力不断增强,而男性受到挫折干扰的现象却增加。民族教师随年龄增长受挫折干扰的现象有所增加。汉族教师受挫折影响的现象较民族教师严重,民族教师比汉族教师乐观,心态更积极(表1,2)。
  (5)焦虑症症状:汉族教师随年龄增长焦虑症状减轻。提示现阶段青年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较大。45岁以下汉族女教师焦虑症状比男教师严重,而45岁以后情况相反。中年民族教师工作、生活压力相对较大,经常出现焦虑症状的比例最高。民族教师焦虑症状较汉族教师严重(表1,2)。
  (6)应变能力:高年龄段教师处事应变能力最强。汉族女教师随年龄增长此能力提高最明显。汉族教师应变能力强于民族教师(表1,2)。
    

 2.2生活技能调查
  教师随年龄增长生活压力减小。女教师生活压力大于男教师,民族教师大于汉族教师。青年时汉族女教师生活适应力不及男教师以后逐渐强于男性(表3)。民族女教师的生活适应能力强于男教师,高年龄组生活适应能力较差(表4)。
 
  青年教师面临成家、立业,经济压力大,生活相对波动而造成生活压力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女教师在生活中担当贤妻、良母、女儿、儿媳等多重社会角色,又经历生育等一系列的生理应激,导致生活压力较男教师偏大。而民族教师由于家庭子女众多、亲友应酬来往频繁等原因也使其生活压力大于汉族教师。

  2.3工作压力及状态调查
  新疆高校中、青教师工作压力较大;民族教师工作压力较汉族教师大;汉族女教师工作压力比男教师大;36岁以下民族女教师工作压力明显较男教师大,而随年龄增长男性压力逐渐大于女性(表5、6)。此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科研和深造压力大使其工作压力不低;中年教师是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同样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当前高校体制改革对民族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部分曾安于现状的民族教师深感形势紧迫,工作压力增大。女教师不仅承担着大量家务劳动,还要面对激烈的职业竞争,需要多学习多出成果,晋升职称,因此女教师更容易出现工作和家庭之间矛盾的现象。由于风俗等原因婚后民族男教师在家庭中的一家之长的角色被强化,使其承担更多的责任,导致工作压力较高。
 

  3结论
  
  随年龄增长,汉族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而民族教师心理健康呈现“v”型趋势,中年龄段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年龄段者。汉族男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教师。民族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教师。36岁以下民、汉高校教师生活压力大;女教师生活压力大于男教师;民族教师生活压力大于汉族教师。36岁以下教师工作压力大,而中年龄段者不仅工作压力较大,且工作紧张程度最高。民族教师工作压力比汉族教师大。女教师工作自信度不及男教师。且汉族男教师自信度最高。
  
  参考文献:
  [1]刘艳.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5,(2):99-101.
  [2]李刚,刘志成.高校教师心理状况的分析及其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1):76-77.
  [3]柳友荣.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高校教育研究,1998,4:84-86.
  [4]邱莲.大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j].四川精神卫生,2003,16(3):146-148.
  [5]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培养

下一篇:运用教育心理理论构建“自我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