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探微

发布时间:2016-02-22 17:16

  科学的心理学在中国建立、发展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事了。在此之前,虽有接受西方科学心理学或新心理学,并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科学心理学著作,但总是没有自己的科学的心理学著作及心理学实验室、专业期刊和大学院系等。所以,在中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或许可以从陈大齐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中国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或1918年他发表《心理学大纲〉财算起。”111尽管中国科学心理学之诞生比较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的中国没有心理学的思想。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美国心理学史界的元老布雷特和墨非等人,都曾表达过这样一种信念: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在中国。”121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也向人们证实了,在中国悠久的古代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思想。

 

  心理教育是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来看,心理教育既是心理学在当代的一个新发展,又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不管如何,心理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至少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在我国心理学界、教育学界都很少有人关注这一研究领域。但正如心理学与心理学思想的关系一样,我们透过历史的痕迹,亦可发现心理教育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像。

 

  一、心理教育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中所依据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并且研究方法的选择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演化,但就目前来说仍尚未达到一致的认识,各个发展阶段、不同研究领域中所产生的各种方法论及其研究方法和技术共存于当今的心理学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中,由不同方法论所指导的各种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时并存。”13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心理教育最初是发軔于心理学的。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随着学校与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心理学工作者开始深入到教育实践之中进行研究与探索,试图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心理教育也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形式在学校应运而生|41。所以,关于心理教育的研究起初也是沿用心理学研究范式,即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这种范式对于解决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中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的研究方面或许就不适用了。这就涉及到心理教育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法了。

 

  关于我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学者们大都持有统一的认识,即都认为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的各种文献中存在着大量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有的认为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和战国时期的《学记〉等文献中,就蕴涵了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还有认为,远古的三部经典一一《尚书》、《易经》和《诗经〉冲也包含有极为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甚至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如《黄帝内经》等也蕴涵有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121。还有的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易经》、道家和禅宗等思想中所包含的心理学及心理教育思想进行分析。还有的单从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问题进行探讨,以寻找古代理想人格的修养方式。

 

  总之,学者们都认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蕴涵有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而且这些思想是构建现代心理教育的非常重要的基础。但现有的关于古代心理教育的研究与人们对待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研究一样,都不能以整体的、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而只是以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文献所蕴涵的心理教育思想来概括某一历史时期的心理教育思想,这种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传袭了心理学史的研究思路,在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过程中也缺乏整体的、历史的思维,整个心理学史变成了心理学家的思想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研究,未能体现出历史本身所固有的统一性。

 

  整体的、历史的心理教育研究方法,强调研究必须以宏大的历史为背景,以再现历史事件为主要方式,运用多学科、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对古代心理教育思想进行历史的整合,体现心理教育思想的连续性、一致性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用整体的、历史的心理教育研究方法对待古代心理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古代心理教育思想形成系统的认识。人的心理问题是最复杂的,人的每一个行为的选择,都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运用整体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古代心理教育,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古代心理教育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古代心理教育思想虽然散见于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的文献中,但它们都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并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紧密相联,它们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存在。历史是人创造的,但个人的历史始终代替不了社会的历史。

 

  古代心理学家的心理教育思想也不能代替整个中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至少是不能完全代替。心理学家的思想只是一个个具体的、未经整合的材料,尽管能有窥一斑知全貌的功用,但毕竟这只是一斑,而不是全貌。用整体的思维方式研究古代的心理教育思想,就是要还原中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的全貌。而历史的思维则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代心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的轨迹。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文教政策,但这种变化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比如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所以,历史的就是整体的,历史是割不断的,古代心理教育的思想也是历史的发展的。

 

  二、中国古代心理教育的主要特点

 

  中国学校教育心理教育思想的历史是很短暂的,但中国的心理教育思想却是悠久的。它广泛地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中,具有现代心理教育的基本思想,但又完全不同于现代心理教育,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试从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方面作一探讨。

 

  一)中国古代心理教育的内容

 

  应该说,中国古代的心理教育思想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教育学的取向而非心理学的,因为在中国古代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家,但却有享誉世界的教育家,比如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等,他们都有自己的丰富而独特的教育思想。但是,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我们会发现,在这些丰富的教育思想中蕴涵着宝贵的心理教育思想。并且,这些心理教育思想是作为其教育思想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透过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以及心理学思想史,我们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这样几点:

 

  1、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教育问题。因为古代心理教育思想多蕴涵在教育家的教育论述中,故涉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教育问题较多。比如孔子的学习过程阶段论立志、博学、审问、明辩、时习、笃行)孟子的内求说的学习心理思想;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的关于学习的要求;魏晋时期刘昼在〈《新论》中提出的学习的三个条件(一曰积渐而成;二曰好学无倦;三曰精勤专心)韩愈关于学习的基本方法业精于勤,荒于嬉;读书不患多,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张载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也颇多,比如博学、答记、质疑、交友等;二程的幼学、深思、积习、自得等;朱熹的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颜元的立志用功各专一事求得志趣等学习方法。可以说,古代教育家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其实质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而提出的。从现实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影响是来自学习者的学习方法问题,所以,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引导,有利于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况且,中国古代心理教育中的学习方法与原则问题,实际上还涉及到了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学习者认识学习的机理,遵循学习心理,达成学习目标。

 

  2道德形成过程中的心理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道德教育,教育的目标也是培养有道德的人(比如士、君子等),所以,道德的形成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特征。而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自然会遇到许多的心理问题需要调适,这就构成了古代心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孔子运用评价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认识,而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教育策略;再比如孔子的克己自省自讼等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教育方法。

 

  3情感形成中的心理教育。中国古代教育以培养道德人为其主要目标,而在道德人的构成当中,情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而在人的情感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音乐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乐记》当中记载了六种变化的声音和六种相应的情感它不仅说明了情感对音乐的影响,而且也论述了音乐对情感的影响。如志微噍茶之音作,而民思忧;噑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11(P1)音乐对人的情感,甚至意志和性格的形成都会产生影响。实际上在现代心理治疗中己有非常广泛的运用,比如音乐疗法。《乐记》中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其思想萌芽和理论基础。

 

  荀子说: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鼓而不知其声。而心平愉的时候,虽然目、耳、口、身没有享受美好的供养,也可以心情愉快;没有权势爵位也可以养成美好的名望。心平愉是一种心境,而这种心境对人的生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保持好的心情、好的心态,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这也是现代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韩非在《解老》中还分析了消极情感的积极作用和积极情感的消极作用,初步意识到了以情感的转化和情感的两极性(P25)。他还认为,情欲与人们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也同人们对这种需要能否克制有关。这些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先进的情感心理教育的思想值得我们研究。

 

中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探微


  4基于个体差异的心理教育。自孔子始,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都己非常重视个体存在的个别差异,并且能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从个体心理发展角度探讨个体差异的机制,而且在教育实践中坚持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孔子将人的智力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个等级;不同个体存在着能力差异,子路在千乘大国中可以治理兵赋,冉求在千室大邑中可以当邑宰或家臣,公西子华在朝廷上可以穿着礼服应对宾客,冉雍可以做卿大夫一类的大官等等。孔子对其学生性格、志向、学习态度、专长等都有非常准确的把握,从而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不仅奠定了他在教育历史上的教育家地位,在今天看来,他还是基于个体差异的心理教育思想的先驱。董仲舒从自己创立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并对人性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圣人之性不须教,斗筲之性无法教,中民之性应当教。单从心理教育角度来看,这也应该是个体差异心理教育的范畴。三国时期学者刘劭在《人物志》中也对人的才能、性格进行过分类,明代王守仁更是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基于个体差异的心理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也是中国古代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5基于情欲认识的心理教育。中国古代关于人的情欲发展的认识比较普遍,比如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也。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人生而有欲,所以欲是不可免的;但是欲又不能完全满足,欲虽不能完全满足,却可以接近满足。欲虽去不掉却可以节制。荀子的情欲观虽带有一定的封建等级观念,但它也为我们正确理解认识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为心理教育的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此外,墨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家们都曾提出过情欲与人的行为关系的认识。秦汉时期的《淮南子》、王充的《论衡》、魏晋时期刘昼的《新论》、宋代的王安石、二程、朱熹,明代的王廷相,清代的王夫之、颜元等大家,都很关注人的情欲与行为发展问题,这些探讨在当时虽并未直接用于教育实践,但今天仍给人以心理教育的启示,因为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大多是由于需要的无法满足而导致的。二)中国古代心理教育的方法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学校形式的心理教育,其内容也多散见于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著作中。在教育实践中虽有运用心理常识引导人行为的案例,但在当时的确没有心理教育的概念。今天讨论的是依今人的思维来推论中国古代的心理教育实践,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教育家关于教育的著述中,他们己在自觉地运用不同方法来指导不同性格、不同能力和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以现在的思维分析,这或可称为心理教育的方法。

 

  受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影响,古代教育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性,官师合一、政教一体是其显著特征,这使得中国古代教育在内容上完全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在方法上大多采用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但也有一些基于教育和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比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循循善诱等。这些教育方法的运用有一个共同基础,那就是人的心理。但若把这些都视为中国古代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似乎太过于简单所以,我们试图概括以下三个古代心理教育的方法:

 

  1、内省。内省法不仅是中国古代品德修养的最基本方法,也是中国古代心理教育最主要的方法。古代儒家以内自省、反求诸己、改过迁善为自我心理调适的要旨。内自省即自我观察,孔子把能否自省作为区别君子和小人的主要标志,《论语里仁》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求诸己即要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且能勇于改过。《论语卫灵公》曰: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孟子提出:爱有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论语学而》中曾参有一段话说: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以说,中国古代,尤其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视用内省的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虽然这种方法有时会显得有点被动和消极,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仍不失为一种切合时宜的有效的心理教育方法。

 

  2慎独。这是一种和内省方法紧密相联的心理教育方法,同时也是古代心理教育的最高境界之一。它指个体自觉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按照社会理想的生活状态要求自己,表现出行为的高度自觉性。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修心养性,内圣外王,不仅是中国古代理想人格塑造的目标,也是中国古代理想人格塑造的方法。

 

  3德心兼育。中国古代心理学的思想没有独立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其实践方法也大都与古代道德教育相融合,这是与心理学学科独立与发展相联系的。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的思考和认识较早、较全面,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体是以道德人的状态而存在。家、国一体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道德与心理融为一体,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道德心理与社会责任高度统一。所以,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内容大都涉及心理教育方面,或者说心理教育的方法往往是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要志于仁志于道,把立志看成品德形成的重要方法,〈〈孟子告子上》讲: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个体道德形成的过程,即是其完整人格塑造的过程。道德品质的结构中本身包含着许多心理品质在内,道德和心理是无法割裂的。

 

  中国古代心理教育的思想非常丰富,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方法上讲,都有很多值得今天学校心理教育借鉴和学习的方面。并且,从心理教育的现代功能来看,古代心理教育更倾向于积极的、发展性的模式,更注重个体心理的终极发展问题,而不是一般的咨询、治疗。当然,古代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关于中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的研究并不多,这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上一篇:职业学校“家校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初稼

下一篇:中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