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劝学》中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16-12-14 09:14

  荀子的《劝学》是教育史上的代表作,全面系统的论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现代教育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劝学》篇中,还蕴含着极有哲理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发人深省。本文主要针对荀子《劝学》中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进行探究。

 

  古人智慧结晶《荀子》一书中约有25%讲述的是心理学的内容,其中《劝学》更是是一篇教育心理学的专论。荀子对我国的唯物主义心里思想进行了理论体系的建立,我们对其著作的探究可以是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更是可以知道我们现代时间活动。本文主要浅析荀子《劝学》篇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1《劝学》篇中的后天学习思想

 

  心理学上主要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其区别在于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荀子认为,人的心理是通过后天获得的,是与一个人的所处的环境、所介绍的教育、个人选择性学习的结果有关的,荀子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荀子认为,“……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也就是说人之初,在生理上是没有区别的,也就没有贵贱、愚智之分。荀子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是人生长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也这些因素造就了人后天性格和行为的差异。除了环境这种客观的、被动的环境影响,人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也会主观有选择性的习得一些东西,主观和客观是相互作用的。因此,荀子认为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的、有意识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也就是学习除了可以让人获得知识之外,还能塑造人的品德、品性。

 

  在讲求学习方法的问题上,荀子也探讨了很多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荀子认为,人之所以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性,来探求世事中的道理,就是因为有着明确的目标,如果失去了目标,那么一辈子都学不完想要学习的知识。人们学习的知识虽然多,但是是无法应对万物变化的,达到了这些,就跟蠢人无异了。如果一直学到老,那么自己的后代都长大了,学习,本来就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和限度,没有目标漫无目的的学习是不可取的。

 

  其次,学习要积微有恒,荀子主张,学习的本质在于积累,并且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样的道理。在学习上,必须要勤奋刻苦,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才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再次,荀子认识到了情感的这一重要作用。他指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认为学习最迅速、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喜好那些贤能的人,对礼法的尊崇倒在其次。因为对贤人的热爱、喜欢、崇拜可促使人向他们学习,不断向他们靠近,从而提高学习活动效率。除了好其人,荀子还主张爱好学习,他说: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等到对学习爱好到极点的时候,就象眼睛爱看五色,耳朵爱听五声,口舌爱尝五味,心里关怀天下大利一样,这样就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他的心志信念就不会受外界所影响,从而能具备最高的道德操行。荀子对情感心理的认识基本符合心理学规律。

 

  2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塑造并非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变动发展的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自身不停的接受外界信息自我学习和自我塑造的结果。人的心理水平,是过去经历的心理活动的结果。《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主张人们提高自我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人在前人的思想上经过提炼和发展,是要超过前人的思想的;“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主张人们选择良好的环境,以使人受到良好的发展。

 

  3《劝学》篇中的全面发展思想

 

  荀子的思想是主张人要全面发展的,特别是要重视思想品德的发展。从荀子本身来看,他是维护新兴地主利益的,自然以培养封建社会的圣人为教育观点。其在教育上与圣人孔子的思想有所重合。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学习的顺序和内容,特别指出了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也就是说荀子认为如果没有学好《礼》,那么学好了《诗》《书》《乐》也是不能成为圣人的。个性品德的形成,除了读《礼》也需要实践,除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有道德感情的产生,才能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人是需要用来知道个人的行为,也就是德操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也,可见荀子对君子的定义是在于一个字,不仅是知识渊博,而且需要有完整的德操。在德的教育上,荀子认为反面的教育具有片面性,所以的主张的进行正面的教育,而这些教育的过程,与现代的德智教育颇有相似之处。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荀子认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当学习的量上来了,才会有质的飞跃。“……契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也是需要意志的坚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方能成大器。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所以学习是要需要专的,不能像梧鼠一样,样样会,样样不专。那么君子的学习就应该是“……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按照一定的学习顺序,积累、融会贯通,再身体力行。学习的目的是君子之美,以美其身,只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品德。

 

  从教师角度来看,荀子认为授业的时候应该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不该说说了叫,该说的不说了叫,不根据对方的情况而说叫,要谨慎对待每一个求学的人。

 

  4结语

 

  荀子的《劝学》虽然通篇短小,但是精悍有力,其中蕴含的思想非常的深刻。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劝学》提出了学习的循序、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法、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荀子的思想并不是本文寥寥数语就能解释其精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荀子的教育思想,为现代教育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肖可 来源:当代青年(下半月) 20169

上一篇:分析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必要性教学内容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