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性方法

发布时间:2015-07-27 10:36

 一、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是“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办学条件的不同,学校之间的运动场地、设施、器材条件也不尽相同。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的状态。
  人们常说,找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高—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地进行探索、实践,逐步形成勤思好问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体育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切实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从而快乐地全身心地投人,享受学习的快乐,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鼓励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发掘自己的长处,展现自己的个性等,让他们始终懂得,在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环境里,只有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才不会被淘汰。
  二、依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和内容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心理变化明显,不少学生顽皮,好动。教师就要动脑筋,想方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比如说,讨论法就能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地选择讨论。例如篮球教学比赛中,学生利用各种技术和小配合,然后分组讨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再次练习,再讨论。反复几次,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这种团体练习,使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此外,平时教师要走入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真正做到良师益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初中体育课堂成为真实的课堂,即要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而言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意志。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创造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大脑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人的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因此智力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对大脑右半球机能的培育提高,并使之完善和达到一定高度。所以加强左侧身体练习可以有效促进右脑机能的发育,从而使右脑潜在的智力得到开发,那么其创造力也就相应提高,这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标志,所以在体育课中应加强左侧练习,如篮球的左手投篮;排球的左手发球等。
  学生传统的学习活动还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这些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和创新性。为此,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领悟新课程思想,从根本上更新教学观念,一改以往的那种“填鸭式”或“满堂灌”的单一的效率低下的教学方法。优美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适当从美学的角度考虑。如场地是否整洁;器材是否有序;队形是否均衡;教师是否大方等。教师要贯彻教学审美化的原则,做到语言美、教法美、动作示范美、形体美等,创造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我们要深谙一滴水与一桶水的内涵,不停地读书专研,不断地充电,还要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让初中体育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使初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精心准备,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的体育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应让学生活起来,以创新、实践为主线,让灵动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旋律。初中体育教师要切实实施开放性的任务型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上一篇:重听觉巧模仿,铸就高效音乐课堂

下一篇: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之“倒叙案例式”理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