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课堂教学评价要“三多三少”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2
教学语言仍然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工具,所以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评价语言,可以使课堂教学趋于合理、智慧、艺术。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把教师的“主导”转变成学生的“主体”。正确处理、把握好课堂评价,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
一、表扬激励要多,冷淡处置要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佳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说得好,人只有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被尊重,有了安全感后才会产生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就像点睛之笔,荡起的是学生心中自信的涟漪,让她收获最美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回答并非一个个准确无误,或者很有见解和想法,相反,更多的是一知半解、错误百出甚至答非所问。面对此种情况,多数教师以冷漠的方式处理,要么直接让学生坐下,要么直接换其他学生来回答。这种方式,看似有情实无情,以为不批评不点拨就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其实大错特错了。学生既没有得到表扬,又没有批评,那到底回答的怎么样呢,不得而知。其实,恰当的批评引导比淡然处置更有效果。教育家班杜拉认为:“看到错误的行为受到批评,也能有效的遏止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认为: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因此,教师要经常给“学习困难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向他们投去关切的目光,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更要有耐心,既不恶语相向,也不粗暴阻止。少而精的点拨和评析照样能让学生倍感温暖。
二、学生互评要多,教师干预要少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让学生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课堂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这是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长阶梯。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建立一种伙伴激励的机制。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人交流:如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看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实施小组评价不仅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久而久之,对加强学生集体观念,形成伙伴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生相互评价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而不是法官或者裁判。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粗暴干涉或者过早评价只会让课堂越来越沉闷。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评价的机会,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各自的优点,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巨大效力,形成集体凝聚力,互助合作,“各尽其才”,积极主动地参评价活动,不断地相互质疑和辩解中掌握知识,真正体现“课堂小主人”的良好风貌。
三、挖掘闪光点要多,生硬评价要少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思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他体会成功的滋味!阿姆斯特朗曾说:“如果一个孩子某学科表现较差,我们应该从他的强势智能项目入手去补救有缺失的项目,而不是一直针对他不行的智能拼命的补习,用他较弱的智能去改进他已经落后的技能。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无助感,最后让学生学习兴趣完全消失。”如果教师会用“火眼金睛”去捕捉学生言语中细若纤尘的亮色,那么也会漾起学生自信的心波,让学生收获自尊、自信的果实。
每一节课都蕴涵着丰富的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又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每一名学生在每天的每节课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教师以一种固定思维来衡量判断学生,就很难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日积月累,师生之间的认识、交流会产生很大的分歧。改变教师用“回答得很好、很棒、不错”等生硬的评价语言,正视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多种形式又富有个性化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正确收获,顺利发展。评价不求完美,但求进步;不求一致,但求个性!
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起到强化正确的答案或重新检查输入信息的作用;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调动学生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潜能。所以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评价角度,引导学生去反思和调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进一步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英语偏科生的转化工作心

下一篇:小学德育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