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2-15 10:45

摘 要:笔者结合从事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和初步探索提出,可通过统分结合的学生党课培训形式,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的党建导师以及“早选苗子早培养”地适时改进入党发展时机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与改进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培训形式;党建导师;入党发展时机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建设者的重要举措和根本途径。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公办高校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对党课培训、党建导师及发展时机几个问题,笔者结合从事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和一些初步的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党课形式的思考——统分结合
  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是党员发展过程中极富生命力的一个环节,然而,新时期党课的培训对象发生了新变化:一是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笔者所在地区的三所独立学院学生人数均在20000以上,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也在不断激增;二是培训对象入党动机多元化,尤其在入党动机中出现一些功利成分。这些变化使得发展党员的任务加重,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任务也随之加重。
  据笔者了解,由于培训场所、教学力量等培训资源有限,目前的独立学院大多数实行的是一级党校培训,即由学校组织党课面向所有的积极分子开展培训。一级党校的现状使得学校层面虽十分重视,但培训效果不佳,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一是班型过大。很多培训都是一次七八百人,甚至近千人,以至于出现部分学员看视频上党课的情况。授课针对性差,难以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二是授课形式单一。培训讲课比较注重教师讲座形式,课堂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由于教学上多采用讲授法,而且手段单一,因此容易使学员产生懈怠情绪。
  三是评价体系不全面。仅以闭卷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因此难以全面考察学员受教育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统分结合的党课培训机制更适应形势,可以较好地解决党课培训的实效性。所谓统分结合的党课培训机制是指由学校统筹理论培训,专业学院(系)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有专业特点的实践培训,即学校一级党校与院系二级党校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既弥补了一级党校培训形式单一的先天不足又有效地解决了二级党校师资匮乏的难题。笔者所在学院成立了共产主义学习会,接受学院党总支领导,团总支指导,主要职能为开展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选拔优秀学员参加学校党课;对培养对象、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定期培训。共产主义学习会承担了党校的部分职能,是开设二级党校的积极探索。
  统分结合的党校培训机制具体如下:
  首先,培训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紧紧围绕培训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达到提高理论素养、端正入党动机的目的;二是时事政治学习,结合学校形势政策课的教学使学员进一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举办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专题报告,报告人可以是学术泰斗、知名成功人士、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优秀党员,以此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前两部分由学校一级党校统一组织,第三部分内容由二级党校根据学生特点适时择机开展。
  其次,创新实践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不仅仅是让学员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要让学员在培训中对党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认识,因此,二级党校要多以公益活动、参观学习及学员分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培训的时效性。
  最后,建立立体培训考核模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效果。要把对学员的评价从卷面“搬”到课堂、宿舍、校园,综合考察他们的理论水平、课堂表现、实践热情等。而这些仅仅通过2个小时作答一份试卷是远远不能体现的。
  二、学生党建“导师”的思考——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
  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从目标和效果上看,笔者认为在低年级的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力量,建议实行“导师”制。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一、二年级配备班主任,他们均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产生的,具有较高的责任心与专业技术水平。“导师”的选用应与班主任的选聘结合起来。 “导师”过双重组织生活,既参加教工支部的活动,又参加学生支部组织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积极分子;“导师”应具备以下条件:中共正式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职称、学有专长。
  三、发展时机的思考——早选苗子,早培养
  对于学生党员的发展时机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在低年级积极发展,另一种则主张延长考察时间,保证质量,在高年级发展。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低年级发展党员的数量少,速度慢,党员发展压倒优势地集中在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发展学生党员要形成“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而这种扎堆在高年级发展的做法致使学生党员在校发挥作用的时间短,积极影响不明显。有的同学刚刚被吸收为预备党员,或刚转正就毕业离校,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党员所应在同学中起到的先锋模范作用,制约了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影响到整个学生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掌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笔者认为发展学生党员宜早不宜迟,应提高认识,制定长远规划,使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能够规范、系统、稳定、有序地进行。在大学一年级就要结合入学教育,为表现积极的新生创造锻炼条件、敢于压担子,及时让那些思想进步、表现优异的同学脱颖而出,使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尽快成熟起来,吸纳入党组织。逐渐形成“低年级班班有党员,高年级班班有支部”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劲松,林天翔:从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1期;
[2]陈尚云,解秀琴: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做好高校院(系)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体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3]陈钰萍: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4]王 雷,励立庆:构建大学生入党推荐体系推进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
[5]刘振宇:增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上一篇:让想象在语文课堂中升华

下一篇:立足课堂 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