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用爱架起师生之间的友谊桥梁——浅谈怎样与有

发布时间:2015-11-20 09:13

摘 要: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心是基础。作为教师,只有牢固树立尊重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多些宽容,多些理解和爱,多些引导和帮助,这样,便会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少,教育教学才会走向真正的成功!

关键词:逆反心理;教育艺术;爱心

    作为一名老师,平时在工作中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办公室里,一个学生违纪了,老师在声色俱厉地训斥,而学生横眉冷对,一言不发。这时老师急了:“你傻啊?不说话?走!”一声大吼,孩子真的走了,而且是大踏步、仰首挺胸走出办公室,临了还不忘把门重重地带上,只留下气得发抖的老师,满腹委屈:“现在的学生没法管了!” ……
类似这样的情形,想必每一个教师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不管老师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不管老师做的如何对,学生就是不听,或者根本不予理睬,照样我行我素。这就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削弱教育的效果,甚至使孩子形成了不良的心理品质,偏执的人格。对此,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逆反心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的独立意识,常表现为对抗或冷漠。对抗,就是激烈地反抗,让他早到校,他故意地迟到,让保持安静,他故意捣乱,甚至当面和老师、家长吵架。冷漠,就是对教导者的话不听、不做,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这种态度更易激怒人。其原因如下:
    一是生理的原因。人在成长的过程中,3岁就会说不,这是最初的逆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主意识更加强烈,进入青春期到了叛逆的第二个高峰。这个时期的孩子做梦都想长大,但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的成熟,他们想做大人,但不能像大人那样处理事务,但不会轻易接受老师或者父母的说教,却更加讨厌成年人的好为人师,逆反心理达到了最高。
    二是教育的不当。作为教师或家长,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不做调查的批评挖苦,让孩子对老师和家长失望,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比如,老师看到自班的学生迟到了,不是关心迟到的原因,而是迟到后会扣班级分数,于是对学生一阵冷嘲热讽,甚至体罚学生,让学生伤心,结果这个学生第二天故意地迟到。
    三是认知的局限。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他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关爱和意图,总以为老师是故意刁难他们,于是很仔细地寻找老师话语里、行为里那些讽刺挖苦的字眼,哪怕一句没有很平淡的话,他们也能从中寻出点毛病,于是对着老师和家长放肆,不遵从老师很成年人的意愿,我行我素。
    因此,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逆反,这是人生理发育过程中地必然,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作为老师,就要坦然地接受,宽容对待,耐心对学生教育引导,切忌急躁,或者口不择言地讽刺挖苦学生。我认为,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交往有“六法”:   
    一是目标激励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要求学生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动机,学有目标,能够并且能够细化自己的目标追求,制定出阶段性目标,一个个小目标,更易激发学生的愿望,从而勇于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从而消解学生的逆反心理,达到老师与学生沟通起来自然会容易有效。当然,对学生的激励应适中,即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否则教育的功效就会削弱。
    二是情感教育法。俗话说:“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就要以情感育人,做到以人品感染学生、以真情打动学生,以科学的方法信服学生。盖杰和伯令纳曾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
    三是因材施教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多半学习不够优秀,或者是“问题生”,因得不到赞同或认可,极易与老师产生“摩擦”。因此,作为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角色,以学生的立场观念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不提自己做不到而强行为难学生的要求,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客观分析学生的成绩,认真观察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给予有差别阶梯性的要求。
    四是制度管理法。作为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制定一定的班规来约束学生,无论是谁违反了制度,决不搞特殊化。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从而在心里认同老师的“规章制度”,认可老师,愿意跟老师亲近。特别要强调一点的是,老师对于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需先明确指出错误所在,进行严厉的批评,过后做好安抚工作。这一点,关键在于“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不给学生穿小鞋,真正以制度管人、以理服人。
    五是活动育人法。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其教育效能,以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努力使班级体成为良好的交往环境,给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存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交往产生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学习交往, 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从而对活动感兴趣、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六是家校联手法。学生的性格形成,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在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交流时,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积极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从子女和自身的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心是基础。作为教师,只有牢固树立尊重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多些宽容,多些理解和爱,多些引导和帮助,这样,便会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少,教育教学才会走向真正的成功!

上一篇:构建多元化文化产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

下一篇:浅析卫校护理专业语文教学功能实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