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05 14:14

摘 要:文章针对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高以及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等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税收政策角度提出相应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税收政策;产业结构;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能源的逐渐枯竭、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工资水平的相对低下。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可持续发展亟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而实现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还包括社会经济质量的提升以及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通过提高、扩大生产力水平,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可持续增长,实现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制度、结构的变化,减少并且消灭贫困,大幅提高社会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水平。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通过改变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组合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各种方法和模式,不仅包括社会大生产四环节的共同协调发展,还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现状和问题分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超9%年均增速的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付出了大量资源能源的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沉重的代价。
  1.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以消耗大量资源来追求经济增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下,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利用率低下。2010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自然资源的消耗在大幅度上升,这些导致我国非再生资源呈现绝对减少态势,可再生资源也出现明显的衰弱趋势。
  2.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集中体现在三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由于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第二、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都受其制约;虽然近年我国工业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低技术含量与低附加值的高耗能产业;从第三产业看,目前,我国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还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第一和第二产业,更不能很好的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等。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着整体经济的增长及总体效益提高。
  3.污染排放强度高
  工业经济的发展消耗了大量资源,进而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剧增和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这些严重污染环境。我国废弃物的排放水平已远超过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就会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比发达国家高出10多倍。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渣和废水等污染环境,尤其是污染江河,从而直接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4.过分依赖投资与出口
  近年来,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为国内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再加上大规模的外来资金,使得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和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投资规模巨大,重复投资建设情况严重,不仅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消耗,还产生了大量污染。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又促进出口,伴随着外汇的大量流入致使我国国内持续通货膨胀和财富缩水。这种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一方面强化了我国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增加了国内能源紧张和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
  5.城乡及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多年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聚集在少数人手里,具体体现为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大量居民属于低收入或中低收入阶层是我国GDP中居民消费所占比重过低的根源。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税收政策选择
  (一)促进资源节约和环保的税收政策
  1.调整出口退税率和关税税率,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2.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
  将高污染化工产品、汞镉电池、非降解塑料袋等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和诸如高档服装、裘皮制品等高档消费品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3.征收资源税是促进资源节约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部分地区试点基础上,将资源税由从量定额改为从价定率计征的办法推广至全国;提高资源税税率增加资源使用成本;将森林、草原、湖泊、滩涂、沼泽等保护性开采和利用的资源课征资源税,适当扩大现行资源税征收范围,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保护我国紧缺资源和能源。
  4.开征环境保护税,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措施。
  实施环境税从源头上加大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使用资源的成本,一方面督促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由于环境治理的外溢成本内在化,使得终端产成品价格上升,促使能源产品消费价格趋向合理。该税种开征初期,根据我国国情,可考虑只对工业废水等污水征税,待条件成熟,应将粉尘、垃圾、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纳入环境税的征税范围。
  5.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
  完善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车船税税法中对于节能减排产品、环境保护捐赠以及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相关的税收优惠制度,增强企业走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度;提高进出口环节关税,控制污染源。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税收政策
  产业结构决定着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决定着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和轨迹,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定要先调整产业结构。
  1.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的发展
  建议对新办的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给予免征3至5年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于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中小企业给予所得税税率优惠待遇,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于从事农产品的包装、储运和销售的相关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对于专门服务于农业的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等部分企业所获得的收入,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所需的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发散效应,通过财政配套,启动融资风险评级和支持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或间接地资金支持。
  3.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改革现行营业税,将与生产环节密切联系的交通运输、物流和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 。扩大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的受益范围,逐步实现对服务贸易出口免征营业税;对服务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而投资的技术改造项目,允许申请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抵免;允许中小型服务企业在税率、税收抵免、费用扣除和延缓纳税等方面享受更为优惠的待遇。
  (三)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
  现行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有:
  1.对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从事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和其他金融商品买卖业务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
  2.2011年9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由2000元提升至3500元,扩大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了居民消费能力。
  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步伐,同时逐步健全全社会统筹的医疗、养老、工伤保险,逐步提高职工医疗、养老的社会统筹保障水平,为全社会居民减少后顾之忧,促进居民消费增加。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
  首先要降低税负,从而吸引生产要素参与到中西部建设中。另外,中央财政在税收管理权限与税收分成比例方面,应给予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更多优惠,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自我积累与发展。
  第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改组与改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对积极改造技术、更新旧设备的企业和工业,要给予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各项减免,大力促进东北地区企业技术升级;同时,要限制衰竭期资源的开采,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
  再次,促进中部崛起,鉴于中部地区是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建议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和加工业企业实行所得税的减免;对于农产品收购的企业,应当给予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尽量提高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扣除比例;对愿意在中部地区投资建设能源、机械、制造业等工业的企业,要实行增值税、关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五)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
  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所得税抵扣政策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研发投入项目的范围和标准,使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这项政策的好处,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对用于技术创新的先进设备,或专供自己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使用的设备与建筑,允许实行加速折旧,以加快设备更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健全企业无形资产投入的增值税抵扣政策
  增值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考虑将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应允许企业对引进高科技设备的增值税双倍或加倍抵扣;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技术受让费等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间接费用,允许按产品的实际摊销数额,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据实扣除,不计增值税。这些将进一步鼓励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蒋志华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相关范畴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6.
[2]王依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3]岳树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及其作用分析[J].中国税务.2010.5.
[4]丛明.建立和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制与税收政策[J].涉外税务,2010.9.

上一篇:对心理弹性概念的重新审视

下一篇:强化实习考核,提升毕业实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