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微博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现状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28 18:3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搜索信息、传播信息,从而慢慢演变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微博作为当今流行的信息交流平台,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和很强的交互性,微博不同于传统博客:(1)传播渠道不同。传统博客主要以计算机为终端,而微博通过Web、Wap以及各种移动设备建立终端,微博在传播渠道上表现更具灵活性。(2)传播效果不同。传统博客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多种方式满足全方位展现,使得观者全方位感知作者成为可能,信息传播体现出相对深度,微博主要支持文字、图片,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广泛,体现出相对广度。(3)字数限制不同。微博的内容发布有字数限制,而博客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微博限制字数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相比较而言,微博终端多样化、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借助微博来构建移动学习平台更能加快移动学习的普及,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移动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优势。
  二、微博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应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中以广西师范大学为样本群,在这个样本群中,选取了部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如表1)。首先,调查对象都是在校普通大学生,年龄段在18-23岁之间,其中,男生占35.3%,女生所占比例为64.7%;其次,为了使样本更具有广泛学科的代表性,选择的调查对象专业不同,其所学专业涉及汉语言文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物流管理、艺术设计等方面。最后,在校大学生使用微博较为普遍,这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调查内容
  本调查研究设计的“微博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共分为6个部分:(1)个人基本信息,如年级、专业、性别;(2)对移动学习的认识;(3)使用微博的情况;(4)对于将微博应用于学习的意愿;(5)微博应用于学习的途径和形式;(6)微博应用于学习的可行性。本问卷共18题,其中,17个题目为封闭型问题,1个题目为开放型问题。
  (三)资料整理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取调查对象,问卷由笔者在课间发放,由学生填写后回收。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76份,问卷回收率96%;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539份,有效率为93%。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三、微博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应用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识现状
  对“移动学习”的了解。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在对大学生关于“移动学习”的了解情况中,只有少部分大学生知道移动学习,而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移动学习还缺乏了解。大部分学生对移动学习的理解还处在感性方面,只是停留在利用散碎时间或打发空闲时间的不自觉而自发的情形下,没有经历被引导、强化了动机地进行移动学习。
  (二)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
  (1)是否使用过微博。微博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近几年来用户数量不断攀升。根据本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用过或者正在使用微博,微博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使用微博的频率。由于微博用户对微博的喜爱和依赖程度不同,使用微博的频率也不尽相同,调查结果如图1,超过一半的学生微博使用频率较高,这为利用微博开展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图1 大学生使用微博频率情况
  (3)使用微博的目的。微博是一个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不同的人群使用微博的目的不尽相同。在本次调查中,59%的学生表示自己使用微博是为了获取信息;54.7%的学生认为自己使用微博是为了社交和娱乐;只有19.3%的学生认为自己使用微博是为了交流学习。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使用微博是以娱乐和社交为主,用于交流学习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多数学生使用微博是为了获取信息,如果能对此加以引导利用,就能将微博与学习相结合。
  (4)微博与教育资源。微博作为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次研究就大学生对微博能提供哪些教育资源进行了调查。48.6%的学生在微博上了解到视频教学,例如:公开课视频;70.9%的学生认为可以从微博上学习到学科知识;74.2%的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选择了“教育新闻”;还有27.6%的学生认为微博还提供微课程供用户学习。可以看出,大部分使用微博的大学生对于微博提供的教育资源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是否使用微博进行学习。不同的微博用户可以发布不同的微博内容,一些教育工作者利用微博发布相关教育信息,其他微博用户可以对此进行学习。仅在新浪微博上以“教育”标签进行搜索,就可以找到超过10000名用户,足见关于教育类的微博用户比较常见。大学生对于学习型的微博关注程度是怎样呢?本问卷进行了调查, 51.1%的学生表示关注了有关学习的微博,但利用微博进行学习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只有25.2%的学生认为自己利用微博进行过学习活动。
  (三)大学生对于将微博应用于学习的意愿
  微博作为一个资源共享与交流的平台,而且在大学生中有良好的应用基础,如果将微博应用于学习,大学生的意愿会如何?本问卷就此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8.9%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接受将微博应用于学习;25.2%的学生表现为比较愿意;49.7%的学生对此的态度是可以试试;只有6.1%的学生认为将微博应用于学习是浪费时间,并表示不会接受。大学生对此的意愿表现与使用微博的情况是否相关呢?通过对“您用过或者正在使用微博吗”与“如果将微博应用于学习你是否愿意接受”两个题目的答案进行T检验,由于t统计量对应的双尾概率P值为0.004,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两样本的均值存在着统计意义下的显著性差异,所以,是否使用过微博对将微博应用于学习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其平均值从2.38上升至2.65,表现为没有使用过微博的学生对于将微博应用于学习的意愿较低。
  (四)微博应用于学习的途径和形式
  (1)微博应用 于学习的途径。51.9%的学生认为可以将微博应用于电子笔记,供记录读书笔记和课后反思等; 72%的学生认为微博是一种交流工具,可以加强与老师与学生间的经验知识等的交流;87.4%的学生认为微博是一个资源共享平台;还有67%的学生认为微博是一个寻求帮助的平台,有问题可以通过微博让更多的人帮助解决。
  (2)适合利用微博进行移动学习的内容。由于微博终端在发布内容时有字数限制,因此,利用微博进行移动学习时其内容也受到了制约。61.2%的学生认为专业相关内容比较适合利用微博进行移动学习;59.6%的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选择了“资格考试类”;88.9%的学生则认为生活百科类更适合利用微博进行移动学习。大学生对适合微博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大学生的专业是否相关呢?通过T检验,由于t统计量对应的双尾概率P值为0.375,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两样本的均值不存在着统计意义下的显著性差异。所以,大学生的专业对于大学生关于学习内容的选择不存在影响。
  (3)微博应用于学习的形式。48.2%的学生认为微博适合进行语言学习;59.6%的学生认为课后复习可以利用微博进行;88.9%的学生认为微博适合用于师生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微博适合于师生讨论,这也与微博自身交互性特点相符合。
  (五)微博应用于学习的可行性
  (1)微博相对于其他移动学习软件有无优势。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软件也逐渐增多,如果要将微博应用到学习中,首先,要考虑微博是否有其优势。59.9%的学生认为微博相对于其他的移动学习软件有优势;剩下40.1%的学生则认为微博没有优势。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微博相对于其他移动学习软件是有优势的,表明了他们对于将微博应用于学习持支持态度。
  (2)将微博应用于学习的前景。10.4%的学生相信微博能对教育事业产生较大影响;41.9%的学生认为将微博应用于学习有一定的前景,且很期待;46.4%的学生则表示对于将微博应用于学习的前景表示不太确定;1.3%的学生则表示微博对教育事业没有任何影响。大学生是否使用过微博对于将微博应用于学习的前景认识是否一致呢?通过对相应的题目的答案进行T检验,其对应的双尾概率P值为0.403,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两样本的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个结论说明大学生在对于将微博应用于学习的前景认识在是否使用过微博方面上是没有差异的。
  (3)将微博应用于学习可能存在的问题。终端多样性、内容简洁多样性既是微博的特点也可能是缺点。对于将微博应用于学习可能存在的问题,58.4%的学生认为将微博应用于学习的问题在于微博140字限制,不利于知识的表达;75.1%的学生认为微博娱乐性太强,容易分散注意力。
  总体看来,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大学生使用微博主要为了社交与娱乐;大部分大学生微博使用者都愿意尝试将微博应用于学习,且对于将微博应用于学习的可行前景较为乐观;微博的娱乐性与字数限制是将微博应用于移动学习中较大的问题。
  四、提高微博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应用的对策
  (一)增强应用的意识
  1.教师适当宣传移动学习相关知识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移动学习缺乏一定的了解,教师的讲授是使大学生了解移动学习最便捷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提及移动学习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移动学习,逐步加强学生对移动学习的了解,提升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意识。只有在意识思想上对移动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后,大学生才可能积极主动地阅读移动学习相关的资料并进行移动学习。
  2.加强对学生利用微博进行移动学习的引导,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互联网上,微博内容纷繁复杂,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自身兴趣关注微博,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关注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微博,并利用相关微博内容进行学习,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微博进行移动学习,从而形成学习氛围。根据调查结果,少数学生利用微博进行过学习活动,且这种学习活动多数是未经引导的,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使学生移动学习更有目的性。
  (二)丰富应用的内容
  1.提倡教师建立自己的微博,发布相关学习内容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共享交流平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应用微博的潮流中,并将微博与学习相结合。教师可以与时俱进,开设自己的微博,并利用微博发布相关的学习内容,与教师、学生交流互动,当然利用微博进行交流学习的前提是:课堂为主,微博为辅。微博可以用于课后讨论、个别交流等,以弥补课堂讲解的不足。
  2.过滤不良信息
  微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微博用户可以在其上畅所欲言,当学习者利用微博进行移动学习时,很难避免浏览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甚至不良的信息,这对学习者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干扰。首先,学习者应当提高自身素质,避免受无关信息影响;其次,在基于微博构建移动学习平台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措施对信息进行过滤,如加入过滤关键词和人工审核的功能,消除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去除无关的噪音信息。
  (三)充实应用的形式
  1.学校构建实用的移动学习平台及软件,并推广使用
  要加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了解,学校除了可以利用校园刊物、校园网等媒介宣传、普及移动学习知识外,还应利用实际移动学习平台供学生了解使用。目前,移动学习中的学习平台、学习软件良莠不齐,学生不能很好地甄别选择。学校可以构建实用的移动学习平台及软件,平台内容可包括校园资讯、讲座选课信息、专业课程等,方便学生尽快获得需要的信息,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移动学习环境,使大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增加对移动学习的了解。同时,学校应加强对移动学习平台的管理,减少资源浪费。
  2.学校应加强与微博、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合作
 由于微博对于不同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使用权限,学校可以与微博运营商合作,获取更高的使用权限,使教师发布更多利于学生与学校的信息。与此同时,微博的使用还涉及到流量资费及移动设备网速的问题,在调查中,部分学生认为将微博应用到移动学习中会受到手机网速的限制。对此,首先,学校可以要求运营商针对本校推出更低资费的上网流量套餐,以缓解流量资费的问题;其次,学校应该加快建设无线网络热点WLAN,无线校园网具有网络综合成本 低、网络覆盖面广、强大的移动性等特点,而建设无线校园网的一个重大好处就是可以使用手机(具有WIFI上网功能)“随时、随地”地实现无线通信,进行移动学习。此技术若能实现将大大节省学生的上网费用,提高学生上网的速度,方便学生的工作、学习。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慢慢地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流行的网络技术,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利器。而微博在大学生中已经有了良好的应用基础,而且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将微博应用于移动学习的反应良好。如果能够把微博易用、即时、交互性强等优势引入到大学生的移动学习中,并克服微博在移动学习中的缺点,应当能有力地推动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妙.微博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3).
  [2] 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2).
  [3] 崔继振.微博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 备,2011,(3).
  [4] 王时进,段渭军,杨晓明.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与设计[J].现 代教育技术,2010,(8).
  [5] 黄映玲.微博传播机制及其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国教 育信息化,2011,(8).
  [6] 王世群.“微波炉”加热教育_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 教育技术,2010,(8).
  [7] 王军,王琴.移动学习在高校的应用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 电力教育,2013,(8).
  [8] 杨丽丽,年梅.基于微博客的移动学习[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11,(6).
  [9] 顾小清,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10,(2).
  [10] 葛文君,李丹丹.微博与传统博客的比较[J].青年记者,2010,(2).
  [11] 张钰梅,袁婷,王学明.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_以银川 大学学生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
  [12] 刘江娴,王忠华,卓玲玲,曲佳佳.基于微博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及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2,(07).
  [13] 郝丹.我和移动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11,(17).
  [14] Carmen Holotescu and Gabriela Grosseck. Mobile learning through microblogging[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
  [15] Martin Ebner;Conrad Lienhardt;Matthias Rohs;Iris Meyer. Microblogs in Higher Education - A chance to facilitate informal and process-oriented learning? [J].Computers and Education.2010.

上一篇:如何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果

下一篇: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路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