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信息化教学建设模式探索与创新方法研究论文(共7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22:59

 

 第1篇: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


  为了能够使高职英语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断地强化关联理论框架下的信息化教学。关联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连接英语教学中需要认知的及相关的语言,从而对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认知环节及英语教学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且重点强调的是理解英语语调。在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关联理论的应用需要掌握教学中的认知与交际原则,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再利用关联理论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一、关联理论定义与内容


  在对关联理论进行描述的过程中语境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还主张人们在认识和理解自身语言能力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自己所认识的假设性进行,且认知假设条件具有相互关联性。换句话说,人们在判断的过程中是根据已知事情和事物,在其中关联理论对于话语认知,话语以及语境所发挥的关联性作用非常侧重。关联理论的内容主要如下:


  第一,关联理论属于一种全新的交际观,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人类的认知更加侧重于对与之最相关信息进行处理。这种侧重便可称之为关联,通过关联人们能够从新信息与旧信息交互的过程中选择一个最为相关的信息。除此之外,关联属于人类的自然机制,并且此种关联还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交际中。并且关联同时也属于一种交际,交际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纸质的材料中获得想要获取的信息。


  第二,交际属于一种明示,也就是存在于推理的过程中。在关联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自然特性为关联,而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其本身就属于一个推理以及明示的过程。而从交际者角度来说,交际就是采用无误的语言来将自己的个人意图表明出现,因而属于一个明白无误的示意过程。从交际对象角度来说,交际的对象在推断说话人意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明示手段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推理,因而这属于一个推理过程。


  二、关联理论框架下的信息化教育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高职英语信息化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对英语教育形式及方式进行很好地掌握,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地转变传统教育形式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应该结合教与学两种形式并同时进行。在英语信息化教育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课堂实际教学的主要的组织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监督学生学习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主要接受者为学生,同时学生也是学习知识的建立者。学生是高职英语学习的主,信息化技术教育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高职英语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下,教科书不再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唯一工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更好的途径与方式来获取相关的英语知识。


  教育工作者在基于关联理论框架下的信息化英语信息化教学期间,能够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采用虚拟的教学场合或者设计一个丰富的教学情境,如此便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将各种语法内涵或是表达方式等进行传递,从而能够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除此之外,高职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先进信息化教育工具,从而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教育形式,并建立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在高职英语信息化教育中,由于学生相对来说其学习基础较差,且在一定期间内不可能迅速地提升其英语水平。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英语信息化教育的同时能够对教学方式使用进行良好地掌握,此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较为恰当且合理的方式能够传递英语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与探讨的机会,最终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高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最需要得到重视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方面,通过英语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够显著地提高其自身对英语知识掌握的水平,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语法。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高职信息化教育同样也非常注重于英语交流,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语法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英语沟通与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与沟通,便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便能够对英语语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


  三、关联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策略启示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及策略。高职英语教师及学生通过关联理论便能够明白提高英语能力并不仅仅体现在对教学材料中文本信息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对语言信息进行处理的综合能力。因此,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明确对教学文本进行阅读是让学生成功寻找信息关联的一个过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连接起篇章中的相关联信息,并且再利用关联的信息进行推断,最终对学习内容进行全面理解。在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方面,英语教师不能仅仅帮助学生将问题答案找出并对其进行恰当解释,而是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策略的向导者。也就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一起寻找教材文章中的关联线索,并根据所找出的线索对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及判断,最终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第二,明确作者与读者关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面对教材中的文章内容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在关联理论中已经得到非常详细的剖析。教材文章中作者与读者之间具有一样的最终交际目的,也就是说通过文字符号能够达成交际的目的,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阅读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通过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高职英语学习,学生能够改变传统一味且被动地接受教材中的文字信息,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关联信息。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一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越多的关联信息,便意味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距离更近,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寻找关联的动机以及信心。而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便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关联性思维,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对阅读信息进行正确处理;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挖掘语言文字符号等相关线索,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背景及相关知识不断地去感知新的信息,学会对各种语言线索进行判断以及处理,最终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


  第三明确信息处理方式及方法。对于语言交际成功的判定来说,关联理论成功的关键在于交际双方能否找到最佳关联。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寻找关联,如何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断以及归纳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摆脱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探究新的教学策略,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找出一套适合自身的英语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英语信息化教育来说,还需要不断地在教育方式上进行提升。高职教育比较重视学生能够提升其各个方面水平,且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及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比较熟练的技术水平,同时还需要具有比较良好的综合素质与深厚的知识水平。鉴于此,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英语信息化教育形式还在逐渐地发展成熟中。


  作者:张小莉

  第2篇:加强教研指导和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1前言


  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也产生积极影响,对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科探索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很多学校在推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方法,学科教研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积极争取教学科研的指导,专业技能得到很大提升,打破了教学信息化应用瓶颈,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2以教科研为引领,重视重难点突破


  探索信息技术下的学法指导现代化教学理念下,信息技术应该作为学法指导的重要手段。


  首先,教科研活动要重视信息技术下的学法指导活动。毋庸置疑,近年来教研部门组织开展的多以教学为主要方向和培训目的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对教学信息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不足是对学法方面有所忽略。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因此,学法指导方面的培训与创新思考就变得格外重要,应该尽快填补这方面的空缺。


  其次,教科研要开展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法指导活动,学法指导应更为具体有效。信息技术下的学法指导要以软件模板的运用指导为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的引导和调控[1]。引导的内容包括对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形式和网络学习方法的提示、说明和介绍,依情组织网上学习讨论、个别化辅导、答疑、发布练习和评价等。如师生社交软件的下载、使用,可以让学生与教师进行更为真诚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学法指导路径。


  另外,避免不加选择、无限制地滥用软件技术。目前有很多学习软件充斥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如诸多的作业完成软件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运用这些软件内容,可以将自己认可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


  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法指导现代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设计的学习情境,给予的学习资源,开展的学习活动等,都要紧紧围绕学生来展开。教科研组织要针对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进行教师的教法指导工作。


  首先,指导教师学会应用,提高技能,如微课制作、动画制作、多功能文档制作等。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教师才能够经常性地使用;如果只是“会”而不是“熟练”,那么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之中,教师还是会减少使用的频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还是无法得以完整实现。


  其次,指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搭桥铺路;借助动画技术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化解难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分层练习,巩固新知,增强效果。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学生常在网络中收集相关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教师要掌握指导学生开展信息化辅助学习的方法,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信息筛选,并对选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再进行组合和再创造,最终得到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


  3在应用中深化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处理、学生的特点、教法的变革,努力提高信息素养,即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校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硬件条件首先,学校网络宽带及设施要符合应用要求,保证学校网络接入水平、设备条件符合标准,实现全覆盖,支持课程与网络的整合。其次,学校要配备并及时更新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设备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终端,如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画图软件等,以及可视化集中控制、数字化双向视音频、网络电视直播、课件点播、VOD视频点播、AOD音频点播、双向电视教学、示范教学、智能广播等资料设备等。


  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培训活动要重视阶梯分层次培训,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尝试采用“课程学习+资源分享+线下实践成果+网络研修+论坛研讨+网络作业”的模式,引导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学会资源共享和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全面掌握培训内容。中、高端培训活动的内容要以贴近教学的内容为主,如“音视频素材的编辑与加工”“图片素材的处理与加工”“ScienceWord的初步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微课制作”等。另外,在具体培训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详细地设置学习内容。如三维动画制作的技术内容是比较复杂的,教科研组织在培训活动中要设置针对具体课程内容进行建模(包括场景、角色、道具的模型),为设计的场景进行动画制作,运用灯光、镜头的技巧,最终把渲染和特效输出的序列帧导入合成,为其校色,添加輔助效果,最后完成设计等内容。还可以利用动画构建理科学习的微型世界。许多微型世界已被开发,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学科中。


  4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坚持有效性教学


  坚持实效,避免追求形式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首先要求避免追求表面化、形式化。教科研组织要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技术学习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与一线教师构建网络沟通平台,然后具体地帮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活动,并保证教学实效性,避免轻视教科书上的某些知识点[3]。其次,要在培训中强调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界面制作要合乎自然,切忌过于花哨,以免有哗众取宠之嫌;要朴实,交互不能很多、很复杂,避免造成课堂操作的手忙脚乱;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避免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用。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全面摒弃传统的东西,不应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另外,教科研部门要开展一些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来发现教师不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将问题整理起来,然后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及培训。


  精心制作课件教学课件要精心制作,避免粗疏凑合。如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影响教学效果。教科研可以组织教师联合建设课件资源库,支持教学应用。此外,教科研部门还可帮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指导并与教师共同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包括:PowerPoint是一种易学易用的软件,操作方法简单,能在短时间内编制出幻灯片类型的课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Authorware是课件制作者用得最多的软件之一,能把文字、符号、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整合在一起。


  5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科研部门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可有效化解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促进教学信息化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师形成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张占民

  第3篇: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


  1前言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实现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举措。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应对现阶段的信息化语文课堂。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将微课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打造优质、高效课堂,逐步改善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微课


  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分析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其内涵界定在学术界众口不一,但是又可以简单归纳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实现教学设计、实施和监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许多在校的语文教师资历较老,尽管经验丰富,但提及信息化能力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新鲜的语文教师血液注入小学时,通常仅需要通过教师资格的选拔以及专业知识的笔试、面试和试讲,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考查减少,这也就导致小学在校语文教师信息化思维较低。为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监控的能力。


  微课所谓微课,就是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将学科内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考点进行重点阐述,并将例题、练习题和考试真题以及实验操作等以视频教学的形式呈现,从而将其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微课的主要特点包括:视频是主要的呈现載体;视频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以5~10分钟为宜;一节微课的重点在于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平日学生大都上的是40分钟或是45分钟一节的大课,调查表明,他们不可能一整节课都保持高注意力,通常在每节课中间保持上课的高效率。而微课设计时间短、内容精悍,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快抓住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沉浸在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时,它又会迅速结束,给学生以回味无穷的感觉,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助于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


  3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微课,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可以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新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借助微课这一新兴事物,充分引导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监控,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传统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步骤、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设计。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在系统方法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和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实现最优化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微课的应用,促进教学设计的精细化。在微课程的录制过程中,需要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描述,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重组和再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互动学习机会。通过微课,有效实现对教材知识点的筛选,加深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微课设计也要脱离传统“辅助教师讲解”的设计思想,逐步形成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这些都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确保教学过程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计划、调整、检查、评价、控制、反馈,这方面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独特教学思维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着重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知识整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随着微课的应用,虽然视频短小,但是贵在“精”,重点关注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导入、讲授、总结、复习等各个环节,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能够确保教学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正确评价,从而给予教师合理的反馈,对教学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矫正作用,实现教学活动的自我控制合理化。在微课环境下,通过互动式微课设计,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监控,并准确掌握学生对于某个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微课应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数据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掌握。如在每一节微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从学生手中收集数据,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微课效果进行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信息化技术的锻炼中,即使是不具备信息化能力的教师,也能够逐渐养成信息化思维,形成信息化能力。因此,微课的应用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有明显的助益。


  4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在课前准备方面,培训与激励并重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教师在课前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小学语文课堂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课标及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的选择、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等。这些准备工作的进行,都需要做得系统化、科学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而且要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通过从选题、制作脚本的撰写到最终制作的过程,能够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如《爷爷和小树》一课,通过执教者前后两份教学案例对比,可以看出教师不仅从宏观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好的把握,使得教学设计整体逻辑性更强,而且在微观方面进行了调整,每一个小的知识点都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引出,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微观方面,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共同进行探讨,这样既加深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学习到其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总结而来,这样的模式是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还要想好一定的鼓励方式。小学生和其他高年级学生不同,他们对教师有一种崇拜感,教师如果在学习上对他们予以肯定,他们将备受鼓舞,会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从而更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如教学《王二小放牛》,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方式,用多媒体向学生放映优秀的分角色视频,让学生提前准备具有自己特色的分角色表演,可以自己找表演道具,等到上课的时候让他们自告奋勇,给大家表演。對于在分角色中表演较好的,应该事先准备好给他们鼓励的小本子或者小铅笔,以让他们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加用心;对于表现不太好但勇敢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对他们进行积极的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方面,注重技术培训与实践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好的教学课堂不仅需要合理设计,更加需要现场生成。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应对的突发状况更多,这就对教师的信息化实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课堂的顺利推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于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直接关系到他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信息化课堂的顺利开展程度。为此,教师应该能够简单地维修处理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对于教学设备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和时机都要准确把握,特别是对小学生,更要结合他们的特点,提升教学课堂的管理能力,以免引起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混乱。


  为此,通过微课的应用,实现对不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合理利用,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利用能力。同时,通过微课的应用,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共同进行课堂实例的剖析与研讨,不仅对教师的课堂实施有帮助,而且能够围绕教学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5结语


  微课是信息化背景下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体现,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必然能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带来新的风潮。现阶段,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应用规模较小,大规模应用尚显得有些空白。通过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这对于改善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受教育机会不均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加大系统化、规模化微课资源开发,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做出贡献。


  作者:张锡国

  第4篇: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改革也進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使教学环境、方式、结构发生了改变。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与策略产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与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二、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信息化教学(Informationteaching)更加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保障,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或其他新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特点创造新型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生动的信息传达。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学习渠道,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找方法,求创新,提高学习效率,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让生动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们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是当今高等院校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实时共享和科学的管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学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得以提升。


  三、高职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低


  高职教学普遍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很少融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老师讲学生听。信息技术被认为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差,自我约束和控制力弱。多数学生不知如何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的信息素质低。不少高职教师缺乏自身信息素质的培训,在教学中无法以身授教。有些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不愿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程度较低,大部分以PPT课件作为传信息递的主要途径,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落后。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完善


  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设计规划以及资金投入不够的原因,教学设备和软件系统比较陈旧,校园网络质量与实际教学要求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和多媒体教学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高,利用率有限。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资金紧缺问题,教学设备和软件系统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加上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对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也是导致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信息化教学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不健全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制约,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阻碍,对信息资源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对信息化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管理机制,缺乏特设的管理部门。任务责任不明确,各项教育改革措施难以落实。当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帮助快速解决问题的部门的建立也并不完善。为了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管理机制的缺失致使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够,教学设施的维护升级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影响信息化教学的质量。


  四、针对职业学校现有的整体状况,对信息化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建立信息化教学管理机制


  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培训激励机制,是信息化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各部门应统筹管理,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保障学生发展、教师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要求的制度,保证各项信息化教学的展开。应将信息化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激励措施,全力促使教师进行信息化课程改革。


  (二)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应加大对教师现代职教教学观念及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水平等方面的培训。学校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软件应用的培训,还要组织教师学习各种实用软件的使用。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每位老师都应该以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为基础,探索更多渠道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资


  应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高职院校在原有教学基础上,提升校园网络运行速度,建设数量足够、功能完备的网络多媒体教室。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建设较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的高质量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引进其他院校的优质资源作为补充。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政策和经费支持的力度,完善教学资源的共享渠道,拓展收集更多信息的来源。多方面共同参与构建科学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形成优质的课程资源群。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变的是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信息素养的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要求。


  作者:苏曼

  第5篇: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困惑与突破方法


  一、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概括地来说,现阶段,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即一是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也就是说更多的学生不能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数学知识学习中去;二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和软件时呈现出形式化、模式化的现象,有时候一节数学课成为多媒体软件展示课;三是一些一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不够高,并没有使得信息化设备和技术应有的价值实现充分的发挥。


  二、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困惑的突破方法


  可以说,上述一系列困惑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教学魅力的展现,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效果,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突破方法,愿意抛砖引玉,也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提高学生数学信息化教学参与的意识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参与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那么就会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突破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这一困惑,笔者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信息技术的魅力之后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解y=sinx图象画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描点法,而是利用几何画板来作图,通过Flash软件的有效使用,将图象完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让学生对图像的周期性、奇偶性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知识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向量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时,相比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向量的知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无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可以用微课视频呈现德玛吉五轴加工视频,通过车床刀架进给实例,来导入有向线段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向量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也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联系,可以说,有助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科学地使用信息化设备和软件


  为了有效突破信息化教学模式化、形式化严重的这一困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加强对现代化信息设备和软件使用的科学性。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改变那种无论是什么知识都用多媒体展示的教学理念,消除学生由此产生的倦怠心理。


  例如,在讲解圆心角、弧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使用几何画板,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当圆心角α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也会有所变化,反之,如果圆心角α的大小不变时,无论半径怎么变化,同心圆中的弧长与对应半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常数,以此来得出:弧长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即为1弧度的圆心角。


  而在講解概念性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则可以通过为学生利用多媒体播放简短的背景知识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对于多媒体信息设备和技术的使用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也就是说,为实现有效的中职数学信息化课堂,突破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提高对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诸如Mathematica、Mathcad、3DMAX等,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融入信息化教学中去,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之,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更多的一线中职教师也加强了对其的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并也在试图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和技术来打造有效甚至是高效的中职数学课堂,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在加强对其重视程度的同时,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确保中职数学实践教学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中职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胡林仙

  第6篇:探讨“互联网+微课”在中职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他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相对来说学生会对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不重视,而“互联网+微课”的模式会让学生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在学习上的兴趣。“互联网+微课”这一模式有很多优点,在应用中也比较灵活,但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


  对于教师而言,“互联网+微课”这一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是一个很大的尝试,教师在进行这一教学模式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不是特别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的选择上要多去了解学生的世界,而且学生的喜好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视频来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例如,在《蜀相》这一课的学习时,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高,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而本课又是一篇文言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熟练的掌握,分清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比较灵活有趣的教学视频来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通过对教学内容改编的微课教学视频,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相对来说兴致较高,因此课堂的学习使用效率也会提高。


  二、转变教学角色观念


  新课改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互联网+微课”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PPT课件,微课教学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更多的教师要把学习空间交给学生。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更专注的是技能的训练,而不是文化课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学生喜欢的教学视频,通过微课和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习可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使用微课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要作为引导者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微课视频来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明确教学目标


  无论是每一堂课,哪个阶段的学习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制订的教学目标来选用教学模式。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微课的优点就是时间短,针对性比较强,灵活性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微课的这一优点。例如,在学习《蜀相》这一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明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课是文言文,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授课时,要简明扼要地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并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微课授课时,要注意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四、作业布置要新颖


  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的学生,对于作业都会有发自内心的拒绝,把作业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而不是对学习的总结。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更不会重视文化课的作业。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状况,教师在通过微课的信息化教学中,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完成作业。但是,在通过视频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该视频要符合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要有节制地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和效果。教师在进行微课视频的作业制作中,要加入更多的新鲜因素,让学生爱上作业。


  总之,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得到普及和运用。而“互联网+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又将在教学中掀起一股热潮,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和喜欢。这一模式在中职教学中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互联网+微课”这一模式在现实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教师注意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不断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作者:赵艳丽

  第7篇: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模式探索与创新


  教学信息化是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为此要求高职院校要广泛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来推动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教学来实现高职教育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1]。很多高职院校在促进教学内容数字化、资源系统化、过程互动化、学习自主化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教学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构建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模式。


  一、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1.观念滞后


  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不少高职院校工作思路不清晰,在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上缺乏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的思想,“重硬件轻资源、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较严重;不少教师则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未能充分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从而导致信息化教学的观念以及意识比较滞后[2]。


  2.制度不完善


  教学信息化建设、应用、考核等制度不齐全,特别是建设标准不健全,信息资源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资源无法实现大范围共享,利用率不高。应用系统标准不统一,各系统数据无法集成,导致资源难以共享,信息孤岛现象较严重。同时信息化建设监控与评价制度不完善,难以保证信息化教学质量。


  3.资源不丰富


  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等层面的教学信息化资源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特别是原创性、创新性的优质教学信息资源严重缺乏。由于文本、声音、图片、动画、视频、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丰富、不系统,导致很多教学资源库沦为摆设,没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4.应用不广泛


  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机制尚未形成,建成的数字化资源没有很好地用于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两张皮”。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能力不强,相当部分教师把先进的网络等设备只是充当教材、黑板、粉笔的代用品,无法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因此信息化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原则


  1.观念先导原则


  要观念转变作为促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在内涵把握上,转变“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为教育现代化而信息化”[3]。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引入,而是涉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系统改革。同时在建设方式上要变学校单独建设为校企共建共享,在建设理念上要变建设主导为应用主导。


  2.统筹规划原则


  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方产业特点,瞄准教学信息化发展制高点,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确立高职院校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系统推进信息化教学制度、师资、条件、资源建设与应用等方面的建设。


  3.重点突破原则


  要突出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这一重点,紧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手段多样化、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4.共建共享原则


  充分争取政策、资金与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同时加强专业群资源共享互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教学互助提高”。


  三、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模式创新


  遵循“以信息化带动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变革”理念,首先是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信息化建设标准、评价与管理制度,培养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成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教学信息化硬件条件;其次是依托数字化学习教育云服务,共建共享以个人空间、专题网站为基础的专业与课程教学资源;再次是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机制,强力推进教学信息课程、空间课堂、微课、慕课等资源的应用,广泛开展空间教学、翻转课堂、仿真教学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构建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模式,提高教学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高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以标准为核心推进教学信息化制度建设


  制度与标准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为规范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调动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必须构建信息化教学建设、应用、评价、考核与激励等制度与标准体系。一是制订与完善《教学信息化课程认定与管理办法》《网络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与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网络课程建设标准》《名师空间课堂建设标准》《信息化教学规范》等信息化教学标准。


  2.以能力为核心推进教学信息化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团队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教学信息化建設中,要摆正人与物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4],因此要建设好三支信息化队伍。一是建好信息化教学应用团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讲座、培训、竞赛、研讨、论坛等方式,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信息技术应用的生力军。培训时要注意岗位性、层次性、互动性、连续性,做到形式多样,内容适宜,年龄有别,收到实效。同时引入激励机制,通过技能达标考核、记学分和绩效加分等活动,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好信息化教学技术团队。通过进修、专项培训等途径,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信息化技术队伍。与信誉好、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合作,开展技术交流与协作,为高职院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三是建好信息化教学科研团队。深入研究和探索教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规律,通过立项教学信息化教研课题与教改研究项目,开展信息交流、专题研讨、网络公开课、信息化竞赛、说课、评课、论文交流等活动,为学校信息化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


  3.以实用为核心推进教学信息化硬件条件建设


  硬件条件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工作的前提。一是遵循“立足实用、适度超前”的理念强化信息化硬件条件建设。建设包括空间教室、数字化实习实训室、仿真实训室、录播室等在内的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硬件条件。二是坚持先进性、安全性、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网络课程平台等,建设职教新干线师生个人教学空间。


  4.以质量为核心推进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一是建好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资源要求系统、丰富,质量高。资源内容包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资源类型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试题库、习题库等。二是建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建好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要包含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等文本,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等图片,企业生产过程、学生实训等音视频,工作原理等动画,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教案等资源,习题库、试题库等网上学习与测评系统。三是建设微课资源。微课资源包含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进阶练习及微课件、微设计等。微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明了易懂。四是建好仿真与虚拟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生产、虚拟工艺、虚拟流程、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和专业领域广泛应用的最新技术、虚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开发专业仿真实训软件;搭建校企数学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实现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组织教学。


  5.以學生为核心推进教学信息化资源应用


  教学资源应用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一是创新在线资源平台自主学习机制。大胆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新型师生关系为重点的互动式教学新机制。依托职教新干线个人教学空间、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课程网站,按照“持续更新、教学互动、个性化需求”的要求,为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二是创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机制。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清晰、准确,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安排得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课程难点问题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体现“做中教、做中学”;内容呈现要求数字化和媒体化,传输方式实现网络化,选用的多媒体素材要适当,表现方式要合理,教案与课件要突出信息化教学特点;信息技术应用要求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恰当,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运用合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教学效果要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特色,实用性强,有推广性,教学效果好,学生受益大。


  作者:李宇才

上一篇:文学教育现状反思及培养论文(共5篇)

下一篇:远程教育发展应用对策研究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