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素质教育的结合应用思考探索论文(共7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15:48

  

第1篇:谈中学语文课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新课改以来,教师们努力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进入教材,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现在的语文课堂,很少有教师拿着设计得很精细的教案对教材进行像外科手术般细致的剖析了,很少有教师还以语文学科知识为体系,进行孤立的线性的科学化的讲解了,都很重视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面对我们的教学现状: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重复作业、测试训练。已经让人很是茫然。学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在新课程实施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少了,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仍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指在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未曾或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一切按既定教案办,不根据课堂情境及学生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厢情愿”、“单向流动”。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


  二、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面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应试教育只是面对少数学生,是一种扭曲的教育,施教者缺乏“垒体”意识,只是围绕尖子生施教,针对好学生发问,冷落了其他学生,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应试教育的弊端,在课堂上尽可能创设和谐的氛围,利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明确教学任务,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与任务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语文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它凝聚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价值。因此,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中学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纪念白求恩》是一种品德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秒度时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丛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四、结合教学内容改革,推行成功教育


  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兴趣,启迪思维,发展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设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讲述、演讲、辩论等语言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维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善于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操陶冶,思维训练等语文教学的任务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便使45分钟的课堂教学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要把教知识与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尽早养成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素质。


  五、改进教学手段,优化创新教育


  合着教改的节拍,除了投影器、录音机这些教学仪器外,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讓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就必须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作者:张素刚

  第2篇:浅析初中语文课中素质教育的开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实施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注重素质教育的贯彻,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进行科学的语文素质教育


  采取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能使教学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首先的一点,对不同的课文,要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有很多文章中运用到了拟人的手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讨论这个手法的运用到底好不好,到底合不合理,然后根据学生的举手发言,得出结论,教师再进行引导,那么学生在讨论中,在提问中,会不知不觉的对文学素养进行养成和提高,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够运用类似的手法来进行表述,而且还对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样的,对于类似的也用到了拟人手法的文章,也可以先让学生们将文章中的拟人手法换掉,换成平常的表述方式,让学生品会其中的差别,品会文章的表达有没有什么不同,这样,也能够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对素质品质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另外一点,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方式也不应该是相同的,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能力已经比较的强,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提问和讨论,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多提问,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很好的培养素质品质。


  二、融进生活,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力


  有些词语粗略看来并没什么好讲解,似乎普通极了,但细心一分析里面可蕴藏许多生活常识呢!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是星期日,我们全家一早就来到鼓山脚下准备登山。望着曲折延伸的楼梯,我心里特别激动……”这位学生将“台阶”误为“楼梯”了,叫人看了好别扭。现代文中的词语有的还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即使某些词语一时不理解还可以通过手边现有的工具书查阅。但在古文教学中,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古诗词中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填上的。它在相应的诗词环境中常根据诗词的意境有更深层的含义,要让学生理解这深层次的含义,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但如果让诗词形象化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什么是诗词形象化呢?也就是利用美术绘画的原理,让学生边理解诗词内容,边在头脑里构图,画面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连环画形式。做为有一定生活阅历的大人了解起这些似乎并不太难,但做为福州的初中生,虽然他们也年年见过梅雨,甚至也见过春雨中的花,可这时就很难将朦胧的生活经历与诗中的意境串接起来。为了让学生懂得怎样将现实生活与诗的意境接轨。


  三、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节奏的把握应依据学生的生理变化特点,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又不能节奏太快减低学习效率。因为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外界的刺激会使他们的思维反应强烈,同样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注意引发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问题以加强学生有意注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速度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另外,课堂教学语言同样也要有节奏感,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根据文章内容随时变化着,文章感情色彩灰暗,教师要放慢语速。文章感情色彩强烈的时候,教师的语速要加快。语言要有艺术性,要做到抑扬顿挫,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语文愉快教学。此外,教学节奏的调节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变化,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节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者们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语文的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都进行培养,而且,这四个方面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如何把握好教学方向,是其中的关键点。


  听方面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方面,在这一点上,要保证学生能够听准字音、听懂字义,加强听的理解能力,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和提高,还需要学生能够听懂话外音,言外之意等等,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听的基础之上,还要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培养,说的作用往往是很大的,要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要能够正确的、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能够以最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一点上,要多多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培养,多鼓励学生发言,多给学生自己表达的机会,只有多说,才能够敢说,才能会说。所以,初中语文教育者们要多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培养,多开展写作课,多多对班级上的优秀文章进行评比,同时,鼓励学生对读报、多读书,多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秀的写作方式,多学习优秀的写作习惯,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够在长期的训练之后,以清晰的语句来表述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高效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深入生活,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消除代沟。素质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然而我们坚信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果!


  作者:郑黄颖

  第3篇:对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分析


  文章将浅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简单论述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并从创新实施策略、发挥小学语文的德育功能、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谈对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属于一种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和塑造学生的教学活动,开展该项教育活动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净化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境界,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


  目前,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活动时所使用的方法不正确,未能充分挖掘素质教育因素,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依然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他们的和谐素养。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多媒体辅助技术,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阻碍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对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1.创新实施策略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因素,要创新实施策略,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一方面,素质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融合、整理与创新文化的方式,使语文课堂更活泼、更有趣。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充满创新文化氛围的语文课堂,采用情境教学法、读书导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做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工作,结合教材内容,让他们为课文设计插图以培养自立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或者引导学生练习写故事,像续写课文《穷人》和《凡卡》的故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像中国的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话》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丰富心灵世界,提高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互动教学模式辅助学生掌握重点语文知识,尊重学生的创新思想和不同的学习见解,营造和谐、融洽的素质教育气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自由、舒适、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得到空前发展。


  2.发挥小学语文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其教育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师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发挥语文的德育功能,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并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等等。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和《狱中联欢》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共产主义信仰。另外,在解析《夏夜多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巧妙渗透素质教育,告诉学生夏夜的景色很美丽,睡莲姑姑、小蚂蚁、蜻蜓和萤火虫的心灵也很美,教导学生学会助人为乐、孝敬父母。在讲解《丑小鸭》这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时,教师理应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学到善良、谦虚和坚强的品质。


  3.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不仅与德育相辅相成,而且涵盖了美学、文学、教育学、伦理学、文化学、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領域,包含了人格教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和精神教育。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纯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精神境界。教师应重视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审美因素,用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科学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课文来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并引导其深入体会优美的语句和真挚的感情,认知科学的力量和民俗美。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造艺术化审美情境,让他们从视觉和听觉领域初步感知美,从而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塑造学生的人格美,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在解析《美丽的公鸡》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深刻体会“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人们做事”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辅助学生掌握美的本质与特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创新实施策略,发挥小学语文的德育功能,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境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陈素琨

  第4篇:浅谈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素质是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但素质概念与教育结合起来,其含义就广泛得多,被定义为“以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稳定而巩固的发生”,即一个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之后在思想品德上、人文知识修养上、心理上及体质上所达到的水平的总和。因此,人的素质,除了身体素质外,还就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


  什么是学会学习?这个问题是和素质的第一个方面,即文化素质紧密相连的。它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学会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变对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培养并锻炼主动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给学生以学法指导。


  什么是学会做人?也就是说如何培养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应该体现我国正确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以及新时代的要求,让学生从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到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等感情升华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这样的崇高情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什么是学会发展?这是一个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够与人团结合作、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能适应社会生活,能独立思考,并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新教材素质教育的方向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的编写,是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材无论是在教材设计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均从素质教育要求的角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素质。英语教师应明确教材的素质教育导向:


  1.淡化了词汇、语法的知识性,注重了词汇、语法的语用功能。强调它们在语段中的理解和在口笔头交际中的运用。


  2.摒弃了结构主义的呆板的“句型操练”,吸收了功能发的思想,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对话,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为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3.加强了听力训练,认为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手段,听力是实际交际的前提。


  4.设置了系列性的、可模仿的、有梯度的写作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


  5.美观丰富的插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注意、思维、判断、想象等智力因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


  四、英语素质教学的特点


  1.英语素质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2.英语素质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模糊“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界限,开发潜能,使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成绩。


  3.英语素质教学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发挥特长,使个性发展和提高交际能力得到和谐的统一。


  五、新时期下对英语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1.对“英语工具论”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英语作为工具课的观念在我国外语教育界已是根深蒂固。的确,语言是工具。但是它有两重性,它既是人类进行思维、实际交际、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载体,是一个特定的文化内涵的体现者。语言教学的定位就应该既体现其工具性又体现其超越于工具的人文性。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就必须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1)培养学生掌握目标语的语言知识、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情况和运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英语课素质教育与“学生为中心”(Student?鄄centred)教育观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是“传道、授业与解惑”,教师从来都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这种观念长期统治着英语教坛。重教法、轻学法,重传授语言知识、轻培养语言技能的传统语法翻译法在英语教学中无论大、中、小學均占据主导地位。20多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更多地被看作是教育技巧问题,在贯彻时往往让人知难而退。有时甚至变成一个没有内容的口号。现在把它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指导思想明确了,执行起来效果就应当不一样。


  3.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人的内部智力,体现为经常在课上由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活动项目;人际关系智力,表现为要求学生协助教师决定学习的内容和安排学习过程;语言智力,表现为喜欢运用图片、招贴画和各种海报并要求学生多写多读;逻辑智力,表现为在课上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并对每一节课都规划明确的程序;空间智力,强调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具的应用。


  六、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


  (一)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英语素质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必须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去认知语言知识和操练语言技能的过程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经历了由认识-实践-再认识、提高-再实践掌握的习得过程。教师应当按照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事物的观点去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思维过程和心理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想素质。


  2.通过课本内容进行品德教育。英语课本的课文内容,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学习兴趣。


  4.强调教书育人。英语教师应当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关心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做到与学生双向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创造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发挥,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开发学习英语的智慧和才能。


  (二)重视学生生理素质的成长


  1.注重开发左、右脑的功能,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2.培养学生快捷的反应能力,使其在交际过程中,尤其在口语中,能迅速理解、判断所获取的信息。


  3.根据学生发育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培养英语学习素质,如初中学生处于少年时期,以经验型的思维为主,着重培养他们的准确记忆和有意记忆;而高中学生的思维日趋成熟,向理论型过渡,促进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力、抽象概括能力得到科学地发展正是时机。


  (三)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


  1.使学生具有用英语交际的强烈欲望。


  2.培养学生对英语语音、语汇、语法以及语句、语篇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能主动积极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培养学生身心统一的素质,即保持学生在进行语言习得或语言测试时,身体、精神处于最安宁的状态。


  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英语素质教学的意义在于它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一代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充当了有力的工具和充实了丰富的内容。它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直接的意义,有长远的意义。


  作者:张琼

  第5篇: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高职院校的发展越发的受到各类因素的限制,学生在此社会大环境下,思维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此时,有关高职院校要想使自身教育方式与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相契合,同时与院校发展相符合,就要积极地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并将拓展训练教学方式融入其中,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拓展训练教学方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供给,笔者针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究,以下为详述。


  一、对于高职院校落实拓展训练的原因分析


  (一)实施拓展训练的必要性分析


  拓展训练指的是有效的运用课外的教学方法,比如进行徒步攀登以及激流驶舟等内容,经过有关人员的精心设计,促使学生良好的融入到这一教学氛围中,将自身融入其中,最终达到磨练心智、陶冶情操以及完善人格的作用,这一教学方式,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引入以来,就被有关的教学工作者所重视,并逐渐的被应用到社会中的各类企业中,用以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转变职工的工作态度,经过不断地应用和创新后,越來越多的企业领导人员意识到,这一培训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职工的工作韧性,同时也促进了职工的交流和沟通,强化了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最终也会增强职工爱护自然、欣赏和关注自然的心理。而后有关高职院校意识到此方式可融入到教学中,增加教学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会达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中,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强化了学生的文化素养[1]。


  (二)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征限制


  当前的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学生的全方面成长和发展,并将文化教育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就要积极地首先明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层次,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拓展训练已经成为必然途径,笔者从学生自身的发展特征层面,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实施拓展训练教学方式的必然性。


  其一,当前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随着科技的应用和发展,新时代的学生都会普遍存在着一个典型的问题,即团队意识薄弱问题,当前大多家庭子女较少,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同时也存在极度宠爱孩子的现象,这一背景下的学生大多不愿意分享,信息化的普及,致使他们具有独立思维模式,较易出现不合群等问题,鉴此,高职院校想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就要积极地将拓展训练教学方式融入其中,促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优势和作用[2]。


  其二,学生心理较为脆弱。曾有专家对新时代学生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研究,他们不仅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同时由于未曾接受过挫折和磨练,因此,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较易出现心理上的扭曲或感觉自身毫无社会价值,无法实现自我准确定位,加之他们本身思维模式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他们较易出现“玻璃心”等典型心理问题。那么,要想良好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就应当积极地履行自身引导性责任,通过拓展训练,强化学生心理承受力,遇事不退缩,勇于面对[3]。


  二、对于拓展训练的开展形式分析


  高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就要积极地将拓展训练落实到实处,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拓展训练,全方面拓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可将拓展训练教学方式与体育教学相融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将会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还会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不断地提高团队意识以及职业素养等,同时在体育课程中落实拓展训练,将会利于学生更好地实施训练内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其二,当前部分高职学生会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有关负责人应当着重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择取适宜的拓展训练项目内容,将心理拓展训练有效的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另外,身体锻炼和肢体运动也会促使学生的负面心理散发出来,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等消极负面的心理状态。


  除此之外,心理拓展训练的落实,还要结合分数来进行,大多拓展训练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冒险和挑战特征,比如,可以运用飞跃障碍、高空断桥、低空钢索、高空独木桥以及攀岩等项目内容,这些项目都会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信心和耐力,从而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受挫折能力和合作能力,间接的提升学生的自信息和责任心,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定位,强化自身的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其三,将拓展训练和心理测试实现有机的统一。在进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将心理测试实现有机的融合和统一,一方面可以良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另一方面可以以此为基础,选择合理的、科学的拓展训练项目,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内容不断在实践教育中渗透,当前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越发的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力求通过这一教学途径,促进学生发展更为全面,在履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拓展训练发展了重要的助推性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间接地为院校的教学水平提高提供一定的动力。


  作者:罗园园

  第6篇:高中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及其建议探索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通过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和学生们的自觉遵守来实现。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进步发展,我国与国际社会频频接轨,中国文化、中国素养等名词频繁出现,每个国人的不自觉行为都会被冠上“这就是中国人”的标签。近几年,国外不乏仅用中国字写禁止标识的现象,新闻也会针对中国人乱吐痰、不排队、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大作篇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带上了不好的“帽子”,为此可见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教育正值改革时期,高中音乐教育在取得了飞跃式进步发展的同时,也正式宣布推翻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程中不免荆棘坎坷。本文从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力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现状


  由于音乐这门艺术学科长时间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尊重和认识,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仍然十分落后,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改进。普遍高中音乐教育内容枯燥平淡,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影响,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讲课内容单调无奇,无法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容易使学生失去深入了解音乐这门艺术的兴趣爱好。加上教师授课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通常轻实践、重理论,使音乐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影响


  (一)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鉴赏古今中外的、具有民族特色或者是有价值意义的音乐作品,能够使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深刻体会涵在作品中的“真、善、美”等优秀道德情操,引发共鸣。


  (二)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


  优秀的音乐作品中不乏有许多积极向上的思想,背后还有作者或坚韧不拔,或不畏险阻的作曲背景,在使学生充实了音乐知识的同时,更愉悦了心情、疏通了其心理健康,使其思想变得开阔、更加积极上进。古今中外有众多案例表明,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缓解人的病痛感,甚至还能治疗疾病,充分证明了其对人们心理活动的影响程度。


  (三)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


  音乐教师在授课时,通过音乐的律动能够使学生们在被营造出来的氛围中不由自主地有所反应,促使学生感官、肢体间的协调性。并且,将教材内容同作者作曲背景和相关历史典故等扩展性内容结合教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提高文化素质。


  (四)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


  激情澎湃的音乐能够带动学生不由自主的跟随音乐舞动身体,刺激汗腺,忧伤的音乐能够发达人的泪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够刺激学生身体不同器官发生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五)影响学生的审美素质使


  高中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美的魅力,促使学生在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在营造出来的美的情景氛围中,使心灵得到洗涤、灵魂得以升华,从而提高审美水平。


  (六)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音乐作品是被人创造出来的。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时,其饱含的夸张的亦或是含蓄的情感表达大多是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实践并加以想象后,创造出来的。高中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作者和作品的深入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丰富的基础知识更能拓展其想象空间,不夸张的说,谁没有过学生时代编唱过几首歌曲的时候呢,所以音乐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建议


  (一)改进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影响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应在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及时的改进教育理念。坚定学生主体地位,适当开展情景演练、角色扮演等,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表达、表现能力。并且,在授课带领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结合先进国内外思想,融入社会主义道德观,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吸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代精神,为发展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得到的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是使音乐教学高质量、高标准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建议学校领导要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音乐教师应提高自觉性,要不断深入研究专业教学手段,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增加知识储量,具备高尚的文化素养,以能够教育出具有优秀人格的学生。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的能力再强,知识再丰富,学生不重视音乐这门课程,不认真学习对待也是不行的,因此,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其自主学习音乐。建议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面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为其安排比赛、表演,锻炼其表现能力,增加其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专业能力,拓展发展空间;面对专业能力稍落后的学生,从视唱练耳开始,单音、音阶、节奏、旋律......慢慢教学生听音乐、懂音乐、会音乐、爱音乐,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促使其对音乐产生兴趣。还可以适当组织角色扮演、知识竞赛,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全面发展。高中音乐教师采用高效的音乐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要高度重视高中音乐教育,在不断的探索研究过程中,尽可能地将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发挥极致,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全方面、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作者简介:邱彩红(1984-),女,籍贯:湖南省涟源人,民族:汉职称:中学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成高中音乐(声乐)教学。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作了些探索,在此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阵地。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差,对世事的接触较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注意力。教师要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般采用课端激趣、课中持趣、课后达趣等形式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求知,获取新知的欲望。


  三、交流情感,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语文课其实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造成目前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种惧怕心理,觉得语文课枯燥,难学的现象。这种现象追根寻源,其根本原因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过程变成枯燥无味的单纯知识传授,在确定语文教学任务时,只讲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不讲发展情感,意志性格。对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显然估计不足。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应引进激励的竞争机制,增强交流锻炼的机会,消除胆小怕说,不敢交流等心理障碍。语文课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突出的是语言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有什么说什么,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民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鼓励得越多,学生就有成功的喜悦感。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这时老师每一个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就会使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感情的交融,从而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对学习语文自然而然就增强了信心。


  四、面向全体,因村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況,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会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则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我们每一位教师应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正因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傅国茂

上一篇:词汇学教学问题对策及应用启示论文(共6篇)

下一篇:汉语修辞的运用技巧与特点论文(共4篇)